贾舍人回去向苏秦报告,苏秦便去见赵肃侯,说:“秦国决不敢侵犯赵国,我打算去约见其他诸侯国。”
赵肃侯同意,给了他不少金钱、车马和随从,让他去各国走一趟。
苏秦详细向韩、魏、齐、楚等国的国君,阐述了联合抗秦的好处。
接着一个个都被他说服,大家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
苏秦得意地回到家乡洛阳,让家人和邻居们知道自己做了大官。
沿途的官员,纷纷前来拜见。
他的母亲高兴得简直不敢相信,两个兄弟和他的妻子低着头,不敢抬眼看他。
他的嫂子,则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苏秦叹了口气,说:“唉,我现在才知道富贵是什么感觉!”
他带着全家一起回到家,一方面盖房子,另一方面拿出一些钱财来救济本族的人。
苏秦在家乡住了几天,然后去了赵国。
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又派使者去邀请齐、楚、魏、韩、燕五国的国君,前来赵国的洹水召开大会。
公元前333年,苏秦和赵肃侯先去洹水,准备好一切接待诸侯的事宜。
几天后,五国的国君纷纷到达。
紧接着,苏秦先与各国大臣商量座次的安排。
根据地位来说,楚国和燕国是老牌国家,韩国、赵国、魏国和姓田的齐国都是新兴国家。
然而在战争时期,按照国土大小来排位比较合适。
楚国最大,齐国第二,魏国第三,赵国第四,燕国第五,韩国最小。
楚、齐、魏已经称王,赵、燕、韩仍然是侯国,爵位有很大差别,怎么能平起平坐地结为兄弟呢?
大家都觉得这事不好解决,连称呼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
苏秦就有了一个主意,他建议六国一律称王,赵国是发起人也是主持者,坐在主位,其他国家根据国土大小依次排坐。
各国君王一听,表示同意。
正式会议开始,各国君王按照预先商议好的座次就座。
苏秦上台,向六国君王报告说:“在座的各位君王,我们的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兵力雄厚。”
“难道愿意卑躬屈膝地向秦王磕头,平白无故把自己的土地割让给他吗?”
六国君王听得纷纷点头。
苏秦接着说:“我们早就商议合纵抗秦的计划,现在大家订立盟约,结为兄弟,有困难互相帮助。”
六国君王一起祭拜天地,签订了盟约,各国各自保存一份。
赵王提议说:“苏秦奔波六国,我们应该封给他一个职位,让他专门负责合纵的事情,你们觉得怎么样?”
五个君王都赞成了,于是公推他为“合纵长”,还将六个国家的相印都交给了他。
苏秦赶紧趴在地上,向他们谢恩。
六个君王都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六国的君王在洹水订立盟约,简直就是向秦国挑战。
秦惠文王听说此事,就对相国公孙衍说:“六个国家联合起来,秦国还有什么发展的前景呢?”
“咱们必须想个办法,破坏他们的合纵才行。”
公孙衍说:“合纵是由赵国发起的,我们不如先派兵去攻打赵国,看谁去救援赵国,咱们就先打谁。”
“让六国的诸侯都知道秦国的厉害,他们害怕秦国攻打,合纵就容易瓦解了。”
张仪立即反对,说:“六国刚刚订立了盟约,士气正旺盛,一下子是无法瓦解的。”
“如果我们出兵攻打赵国,韩、魏、楚、齐、燕国就会一起出兵支援他们,我们到时该如何应对?”
“越是逼迫他们,他们就越害怕,越害怕就越联合起来抗衡秦国。”
“咱们不如花点时间去接触他们中的几个国家,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
“他们之间必然会互相猜忌,矛盾一旦产生,合纵就会瓦解。”
“比如说,离我们最近的魏国,最远的燕国。”
“咱们可以将从魏国夺取的城池当中,退还几座给魏国,魏国一定会感激秦国,自然会与我们和好。”
“另外,如果大王能够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燕国的太子,与燕国成为亲戚关系,秦国就不会孤立了。”
“先拉拢这两个距离最近和最远的国家,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秦惠文王采纳张仪的建议,没有攻打赵国,而是去拉拢魏国和燕国。
这两个国家,一个得到了一些城池,一个得到了秦国的公主,眼前的利益已经很大,果然与秦国友好起来。
赵王得知这个消息,就责备合纵长苏秦,说:“你倡导六国合纵抗秦,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魏国和燕国就被秦国拉拢了。”
“如果秦国现在来攻打赵国,这两个国家还会帮助我们吗?合纵还可靠吗?”
苏秦感觉大事不妙,如果再不想办法挽救,他这个合纵长就要泡汤了。
苏秦赶紧说:“好吧,我先去燕国,然后再去魏国,一定把这两个国家的事解决好。”
赵王一肚子气,就让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