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第二次变法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115字 发布时间:2023-10-31

公元前352年,商鞅被提升为大良造,大良造是秦国二十个等级爵位中的第十六级,可见秦孝公对他的极度倚重。


公元前350年,秦国决定将都城迁至咸阳,这个决定是基于对时局的深思熟虑。


咸阳位于雍都的东部,既拥有山川之险,又靠近魏国,这使得秦国在积蓄力量后,有了与魏国一较高下的实力。


为了超越并战胜魏国,商鞅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次变法。


这次变法是对第一次变法的补充,主要围绕打击落后王族,提升新兴势力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男子必须自食其力。


商鞅在第一次变法中就规定,成年男子不分家的,需要缴纳双倍的赋税。


但在第二次变法中,秦国百姓的家庭观念被彻底打破。


商鞅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将百姓作为推动秦国富强的工具。



第二:合并乡镇,以县为单位,编制全国行政区域。


每个县都有县令和县丞,县令是主要责任人,县丞是其副手。


户籍的统一编制,在第一次变法中已经实现,而现在则是通过县制来管理全国。


百姓的个人自由受到了限制,他们被要求以“耕、战”为本,不得从事不利于国家集权的活动。



第三:整治全国土地,统一尺度划分土地,鼓励开垦。


商鞅试图通过一套标准尺度,规范土地划分。


统一的土地划分,将为国家税收提供严格且统一的标准,而且税收是国家财力的主要来源。



第四:统一度量衡,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秦国各种不同的测量尺度,这不利于市场交易和国家税收。


因此,商鞅决定统一度量衡,以消除这些障碍,便于交易。



总而言之,第一次改 革,秦国开始迈向繁荣富强之路;第二次改 革,使秦国进一步实现了中央集权。


秦国由弱国变成强国,商鞅功不可没。


经过两次改革,秦国已经成为一匹能征善战的千里马。


商鞅希望这匹千里马能够征服其他诸侯国,实现全国统一,就像他实现统一秦国度量衡一样。


新法刚刚使秦国走上称霸之路,但也有人故意违反新法。


商鞅具有改革者的大无畏精神,他对太子没有包庇之心,更不会为其他人留情。


上次太子违反了新法,他的监督官公子虔受到了惩罚,公子虔对商鞅怀恨在心。


第二次变法实施四年后,公子虔再次违法。


商鞅果断割去公子虔的鼻子,这就是劓刑。


为了变革,商鞅让公子虔面目全非,这更加激起了公子虔的仇恨。


公子虔是太子的监督官,负责监督太子的道德行为。


如果太子的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他自然有权指正。


商鞅削去了公子虔的鼻子,就是对太子道德监督官的蔑视。


商鞅两次惩罚太子的人,完全不顾及太子的颜面,使太子对商鞅心生忌恨,也为商鞅埋下了祸根。


改革法令颁布后,商鞅宣布“以法为教”。


按照新法行事的顺从百姓,商鞅大力奖赏他们。


受到赏赐的人,大多是优秀的耕田者和勇猛的战士。


在商鞅变法时期,想要升迁必须有实际的成绩,比如耕田种地出色,或者在战斗中表现勇猛。


遵守新法会得到奖赏,违反新法将受到惩罚。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