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公子连返乡记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918字 发布时间:2023-10-30

就在东方各诸侯国争相变法、不断强大时,秦国似乎已经被历史遗忘。


这个处于西北苦寒之地的民族,一直受着魏国和匈奴部落的双重压力。


特别是在魏文侯统治时期,魏国的中央集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秦国在吴起的打击下,不断丧失领土,只剩下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


与之相反,魏国一直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秦国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公子连对于魏国的蓬勃发展和秦国的困境感到焦虑,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遥望西北,多少年前那里曾是自己的故乡。


小时候,他的父亲秦灵公给他取名为师隰,对他非常疼爱。


公元前424年,秦灵公突然去世。


公子连还没来得及反应,他的叔叔秦简公就夺取了国君之位。


当时的公子连只有10岁,但却是秦简公心中的大敌。


为了避免遭遇不测,公子连在一批忠臣的帮助下,逃到了魏国避难。


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了长达29年的亡命生涯,其中的艰辛与苦难,旁人无法体会。


公子连之所以能够在魏国和秦简公的双重压迫下生存下来,是因为他一直怀有夺回国君之位的决心。


对于魏国来说,公子连是秦国曾经的储君,只是被叔叔篡位而被废黜,在政 治上对魏国有着很高的利用价值。


所以魏国在物质条件上、给予公子连优厚的待遇。


公子连趁着这段时间,努力学习魏国的强国之道,同时也密切关注秦国和各国局势的变化,等待时机,以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


公元前385年,秦简公去世,把秦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秦惠公。


不久,秦惠公也去世,由秦简公两岁的孙子秦出子即位。


此时,秦国的朝政被秦出子的母亲所把持,可是这个女人并不善于治理国家。


在她执政期间,大肆重用宦官和外戚,导致秦国老贵族与她发生了激烈的矛盾,使得秦国的内政紧张不安。


为了缓和这种紧张局势,秦出子的母亲只好通过赏赐来安抚他们。


这样一来,虽然缓解了矛盾,却使秦国的国库变得一贫如洗。


秦出子的母亲又想出一个依靠加重地主和自耕农的税收,来维持国库支出的方法。


她没有预料到,这样做只会进一步加剧秦国的矛盾,使她的统治陷入危机之中。


魏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魏武侯继位,在他的英明领导下,魏国的发展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甚至齐国的田和,也是依靠魏武侯的帮助,才得到了周天子名义上的承认。


魏国和齐国的关系,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缓和。


后来,三晋之地爆发一系列的矛盾。


赵国打算将都城迁至邯郸,由于中牟容易受到魏国的攻击,迁至邯郸以后,赵国的防守更加有了保障。


有人不禁怀疑,之前三晋不是团结一致,到处征战,甚至曾让天下群雄束手无策呢?


为什么现在会相互防范、兵戎相见呢?


原来之前三晋联军多次打败齐、楚、郑、宋等国的时候,赵国因为被秦国、韩国和魏国包围,好处都让韩国和魏国占尽,赵国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这让赵国感到非常不平衡。


更令赵国气愤的是,魏国在赵国南进中原的过程中处处设障。


无奈之下,赵敬侯决定迁都。


赵国将都城迁至邯郸,魏国开始感到担忧。


因为赵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和魏国关系亲密的卫国。


此时的吴起因为公叔的诬陷,已经逃到了楚国,成为楚国的丞相。


赵国抓住这个机会,加紧与吴起的联系,并与楚国结盟,对魏国的大梁形成了南北夹击态势。


为了使魏国陷入被动,赵国与楚国还加强了与西方秦国的联系,魏国瞬间陷入三面受敌的境地,这几乎是魏文侯以来最为不利的局势。


为了打破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魏武侯决定推 翻秦国政权。


魏武侯明白,凭借自己手中的底牌,以及魏国的国力,推 翻秦国政权是有可能的。


但是想要彻底消灭秦国,并非易事。


因此,魏武侯决定运用手中的一张王牌——公子连。


运用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将公子连送回秦国,并在途中给予他必要的保护。


按照魏武侯的计划,只要公子连在魏国的帮助下夺取秦国政权,就能建立一个亲近魏国的政府。


即使夺权不成功,秦国也必定会大乱一场,失去向东扩张的实力。


对于魏国来说,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此之前,魏武侯与公子连进行了沟通,希望公子连能心甘情愿地回去,让他对自己怀有感激之情。


他希望与公子连一起制定计划,以便顺利夺取秦国的君主之位。


然而,公子连并不像魏武侯想象的那样简单,他并没有莽撞地答应。


因为公子连深知,魏武侯之所以让自己回去,完全是为了魏国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正义。


如果公子连毫不犹豫地答应回国,自己就会被魏国利用。


如果借着魏国的势力回国,秦国和魏国势必会不断发生战争,自己必然会受到秦国人的排斥。


即使在魏国的支持下,能够顺利夺取君主之位,也必然受到魏国的制约,失去一个君主应有的自由和尊严。


而且一旦秦国被魏国所控制,必然会面临许多困境。


这对自己和国家都不利,公子连需要认真思考。


经过深思一番熟虑,公子连最终决定给魏武侯来一个缓兵之计。


他首先感谢魏武侯和前任魏国国君的照顾,然后解释说:“由于魏国所处的各国局势紧张,您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我不好让魏军劳师远行。”


换句话来说,公子连打算依靠自己的力量,回到秦国。


魏武侯见公子连不愿接受自己的帮助,并没有过多思考,只要能让公子连回到秦国,他的预期就有望实现,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当然,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魏武侯赠送了大批金银珠宝和车马给公子连,还询问他何时启程回国,以便为他做好准备。


公子连当然不会立即答应启程,而是推迟到一年之后。


其实,公子连想趁着这一年的时间,仔细观察各方势力,同时还准备打点好各方势力。


也幸亏魏武侯的阴谋,迫使公子连提前回国,实施夺权计划。


当时的秦国,已经有很多人与秦出子的母亲不和,其中最有实力的是朝中大臣。


首先,公子连要拉拢的人,就是掌握秦国政权的人物。


其次,他与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联系,尽管他们的实力不足以颠覆秦国政权,但却是与秦出子利益冲突最大的群体。


与此同时,公子连派出一批能言善辩的人,前去秦国。


让他们在街头巷尾,散播将要实施新政的消息,主要涉及打击秦出子看重的外戚和宦官,维护宫室人员、地主阶级和其他反抗秦出子母亲统治阶级的利益。


当时,最可靠的不是金钱,也不是名气,而是实力。


军队是实力最重要的体现,没有军队的支持,一切都只是空谈。


公子连就将重点放在秦国军事将领身上,还优待那些豪杰义士,尽量用金钱让他们为自己服务。


事实证明,公子连的做法是正确的,他的努力赢得了秦国大多数人的支持。


这么多人支持公子连,一方面是因为公子连是合法的秦国君主。


另一方面是因为自秦简公以来,秦国多年来没有实现雄霸天下的宏图伟愿,反而在黑暗的统治下,政 治日益腐败,国力日渐衰弱,整个河西之地都被魏国占领,秦国上下一片怨声载道。


在秦出子时期,秦国的政 治更加黑暗。


如此下去,秦国很可能被魏国吞并。


内忧外患之下,秦国每个国民都希望出现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改变秦国政 治上的黑暗、经济上的落后、以及军事上的被动,带领秦国重新走向辉煌。


秦国的大臣、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都明白,秦国唯一的出路,就是推 翻秦出子的统治,迎接公子连早日归来,然后在秦国推行新政。


一年之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公子连只需要回到秦国,就有可能夺回他失去的权力。


于是,公子连来到魏国王宫,向魏武侯告别。


30年来,魏国对公子连还算不错,尽管是出于政 治目的。


但是无论如何,公子连都需要感谢魏国的热情款待。


为表示感谢,公子连向魏武侯发誓,说:“如果自己成功夺回失去的权力,在他有生之年,只要魏国不主动发动攻击,秦国必定不会与魏国为敌。”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