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想咬舌自尽。突然,小珠贝动了下,小声哭了一声。寒梅的心一惊,如果自己死了,那儿子和苏州婆怎么活下去?他们也必死无疑!不,不,我不能死!我要好好地活着,照顾好他们。
寒梅放弃了咬舌自尽,把幼小的儿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她是儿子的天,儿子的地,她要好好养大儿子,教育好儿子,做一个真正的人。
陶初海拿着卖床的钱悄无声息地走了,没了消息。
薛寒梅结婚前,只要跟着苏州婆在家做女红,纺纱织布,缝制衣衫,绣绣花即可。她跟绍儒到集市去,只是想换点钱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再就是出去见见世面。陶福身体不好时,她才去地里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结婚后,特别是陶福去世后,她把希望寄在陶初海身上,可是陶初海就是那种烂泥巴扶不上壁的人,不能帮家里减轻负担,还要雪上加霜,火上浇油,落井下石,置妻儿生命安危不顾。
这令寒梅悲愤交加,痛楚不堪。但死者安息,生者还要继续,再苦再难也要挺起胸膛做人,好好活下去。
从此,薛寒梅在凄风冷雨中,在烈日骄阳中,弯腰弓背,匍匐前行!
薛寒梅起早摸黑,披星戴月地帮陶谦家干活。陶谦家活不多时,她又去别人家干,哪家要人她就去哪家。旱地挖地种豆,水田插秧割稻,放牛饮马样样做。田地里不用她去做,她就帮人家洗衣舂米。实在没活干时,她就在家纳鞋垫。苏州婆没日没夜纺纱织布,绣花做鞋。隔段时间,寒梅就把自己和苏州婆做的鞋垫和鞋子,拿到集市上去换东西。
***
这天,她走出集市,来到一家百货商场前,抬头看了看三层楼的商场大楼,不由自主走了进去。她看着商场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到了玻璃柜里站着一些瓶瓶罐罐。她看到了她熟悉的桂花头油。
寒梅想起第一次跟绍儒来集市的事:
陶寿去世,再也没有银两补贴给陶福。刘月好吃懒做,又爱涂脂抹粉,穿绸着丝,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和其他人打牌唱曲。
因战事频发,陶福在安海也没有多少工钱拿回家。五口人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捉襟见肘。
寒梅没能再去私塾读书。一是家中困难,二是娘觉得女孩不要读多少书,会做女红就可以。于是她就在家跟着苏州婆绣花,纺纱织布,纳鞋垫。
绍儒为了和寒梅一起玩,偷偷逃课,带寒梅去摘野菜采蘑菇。寒梅也喜欢和绍儒在一起,绍儒教会她好多东西。
几年下来,她学会了一百以内的加减,会背乘法表,认识了简单的汉字。加上以前在私塾里学的一些东西,《三字经》《千字文》也会脱口而出几句,还会背一些唐诗宋词。知道李白,杜甫和苏轼,听说孔子和老子。只是,她没法在家中练习写字。会写的也只有几个数字,和自己的名字。
不过,她很聪明。她没有机会拿毛笔蘸墨水写字,却想到了一个练字的方法,用针线在布上把字绣出来。她会在鞋垫上绣“平安吉祥”“花开富贵”等字,还教春雪姐姐这样做。这让苏州婆很欢喜。
她们不停地纺纱织布,做绣花鞋,纳鞋垫,希望能多换点铜钱补贴家用。但村子上的女人大多自己都织布,没人要她们织的布,也没人要寒梅纳的鞋垫。
虽然陈满云做的绣花鞋图案精致美观,活灵活现,但村子上只有几户大户人家。他们家的女眷有的喜欢上街买,有的自己动手做。小户人家或是长工家,吃饭都吃不饱,穿不起她绣的东西,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同她换。那些卖儿卖女的人家,更别提了。
寒梅看着自己辛苦纳的鞋垫,和娘做的漂亮绣花鞋堆在那里,很伤心。晚上,她躺在床上,从小小的窗户里,望着外面的天空。她看到一颗星星在外面眨眼睛,她的眼珠也不停地转着。
她想起刘月经常上街去买鞋垫,便萌生去卖鞋垫的念头。她听绍儒说过,街上每个月都有三次赶集,初五,十五,二十五。集会上的东西五花八门,吃的用的穿的样样都有,还有很多新奇的东西。
绍儒有时就会从集会上,给她带来一些精巧漂亮的东西。比如好看的针线包,漂亮精致的发夹。
寒梅和绍儒悄悄说了自己的想法,绍儒眼睁得铜铃大,思索后笑说,“好,正好现在菱角熟了,我去摘点菱角去集市上卖。”
桃树湾后面有个破庙,破庙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池塘。附近的人都叫这塘为湾里塘,池塘四周是农田。那庙就叫湾里庙。
湾里塘是公用塘,用于四周农田的灌溉。塘里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菱角。
决定了去集市卖鞋垫,寒梅更加努力纳鞋垫。她把纳好的鞋垫,装在一个绣着平安吉祥的布袋里。
那天,俩人吃了早饭,绍儒用一块白布,盖在篮子上,提着刚摘回来的菱角向村口走去,在村口不远处的地岸边等着寒梅。他们不能让细娘知道他们一起上集市,不然,细娘会骂寒梅。
寒梅乌黑的长辫子,搭在两肩,背着布袋和娘说了声,便笑盈盈向村口走去。
寒梅见到绍儒,对她嫣然一笑。绍儒的心顿时心花怒放,蜜蜂蝴蝶乱飞。他接过寒梅肩上的布袋,挂到自己肩上,俩人一起提着篮子向街上走去。
集市上热闹喧哗,吆喝声此起彼伏,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寒梅第一次到集市,心里害怕,恐慌,紧紧拉着绍儒的手。
集市上卖东西的大多是男子,很少有女子。大家看到一个少年拉着一个少女来到集市,以为是来买东西的。
他们找到一块空地,寒梅从布袋里取出鞋垫,把布袋子铺在地上,把鞋垫摆在布袋子上,静静地站着,低头不敢看人。
绍儒放下篮子,掀开白布,站着,抬头开始有模有样地大声吆喝:“清早采摘的菱角,干净新鲜,清甜香脆。大家先尝后买,千万不要错过哈。”
大家听到他这样吆喝才知这俩人是卖家,近的人都投来诧异的目光。有个女子走上前,蹲下,伸出白皙的手挑拣篮子里的菱角。一个女子来了,便有两三个女子跟着来了。
“你们好。这是我妹妹自己纳的鞋垫,图案新颖特别,耐用又舒服,买一对试试吧。”绍儒拿起一双鞋垫,笑着对挑拣菱角的几个女子说。
先来的那个女子已经挑好了自己要的菱角,听到绍儒这样说,抬起眸子。她看到他手中的鞋垫,眼睛亮了。
她见过很多手工做的鞋垫,上面的图案大多是简单的花鸟图形,而绍儒手中的鞋垫上的图案竟然是数字和文字。
她接过绍儒手中的鞋垫,仔细看了看。鞋垫上的数字是“9”,形状圆润饱满,针脚细密匀称,色彩搭配和谐,杂而有序。
“多少钱一对?”
“一角。”
“太贵了,五分。”
“大姐,您看这质量,这一针一线,手都扎破好多小孔呢。还有这数字,多吉利,平安长久。”
“好吧。给我来两对。”
其他女子见她一次就买两对,也一人买了一对。
不到中午,寒梅的鞋垫和绍儒的菱角都没了。有的卖了钱,有的换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俩人激动开心不已,特别是寒梅,她没想到自己做的鞋垫还这么受欢迎。
出了集市,绍儒拉着寒梅去店里吃了一碗清汤(云吞),又带她去了一家百货商铺。
“寒梅,这个送给你,现在天热,容易出汗,头发容易湿。你留着过年时用。”绍儒把一瓶头油递给寒梅。
“这是什么?”
“头油。我看到我姐我娘都用这个,头发乌黑顺滑,柔柔的,还有淡淡的清香。我早就想买了送给你,但钱不够。”
寒梅死活不肯收,说,“绍儒哥,过段时间,我用自己赚的钱买。”她不敢收绍儒的礼物,有次绍儒送给她一段红头绳,陈满云知道后,教育她,不能乱要男子送的东西,女子要自爱。
“寒梅,我送给你的东西,你不要怕。”绍儒拉起寒梅的手,把头油放到她手中,郑重地说,“你不收,我不高兴。以后也不陪你来集市。”
寒梅见他这么说,只好笑说,“谢谢绍儒哥,那我就收下了。”这是她做梦都想要的头油。以前,只有过年时,陈满云才给她用一点点,给她用红头绳扎头发时才给她用。
绍儒看到寒梅收下他的礼物,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这以后,绍儒每个月都陪寒梅去一次集市,没有菱角或是莲蓬时,家里有什么,他就拿什么,能换出去就换,换不出去就拿回来。他能换回家里需要的东西,细娘知道他和寒梅出去,也装作不知道。
只是后来有次,他们在集市上碰到了混混想欺负她,那次绍儒为了保护她,被几个混混打得鼻青脸肿,她也差点被混混抓走,幸好狗子哥来了,救了他们。
那次她才知,这个狗子就是当年她被刘月丢在街上后,帮助她的那个狗子。七岁那年,她跟刘月还有初海上街玩,后来就找不到他们,自己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然后边走边哭。后来碰到一个比她大的男孩,他带自己走了好远的路。她告诉他,自己叫寒梅,他说他叫狗子。他还把身上仅有的一点吃的给她吃了。天黑了,她走不动时,他们坐在街边,靠着墙角根歇息,然后她不知不觉睡着了。
寒梅脑海里想着这些,竟有些恍惚,什么东西也没买就走出了百货商铺。
出了商铺,看到大街上有男孩跑着,手中挥着印字的纸,兴奋地大叫着:“好消息!好消息!大家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