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派乐羊征服中山国,叫西门豹治理邺城,这两件事对于新兴的魏国来说非常成功。
接着,魏文侯拜当时有名的兵法家吴起为大将,派他去西河镇守。
吴起和孙武一样以兵法闻名,后人就把两人合称为“孙吴”,他们的兵法统称为“孙吴兵法”。
吴起到了西河,立即下令修复城墙,训练士兵。
为了防备秦国,他还修建一座重要的城市,名为吴城。
他不仅成功阻挡秦国的进攻,而且转守为攻,攻占了河西的五座城池,吓得秦人不敢再靠近河西。
如此一来,魏国更是名声大噪。
韩国、赵国和齐国都派使者前来祝贺,尤其是齐国的相国田和,对魏文侯特别尊重,视其为新兴的霸主。
田和对魏文侯如此尊重,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想借助魏国的势力夺取齐国的统治权。
这一时期,齐国的几代国君对百姓极其残忍,剥削严重,刑罚严酷。
齐国百姓一年的劳动收入,有三分之二都被国君夺去,百姓只能勉强度日。
若是百姓发出一点怨言,对朝廷表示不满,就会遭到残酷的刑罚,常常被砍断脚。
齐国有一种专门为被砍断脚的人制作的鞋子,叫做“踊”。
由于被砍断脚的人太多了,卖踊的生意比卖鞋子的生意还好,踊的价格也比鞋子涨得快。
“百姓怎能不痛恨齐国君呢?”
齐国的大夫家族有五家,其中田家势力最大。
从田和的曾祖父开始,田家为了笼络民心,将粮食借给百姓,借出时用大斗,收回时却用小斗。
田家还将他们封地中产出的树木、鱼、盐、海螺、蛤蜊等,运到各地卖给人们,白送运费,价格与产地一致。
由于百姓对国君的痛恨,许多人都归附田家。
田家竭力吸纳人才,因此在大夫中占据优势,最终灭了其他四家大夫家族。
到了田和做相国的时候,眼看时机已经成熟,国内人民都支持自己,外国魏文侯也愿意帮助他,他干脆将齐国君主齐康公放逐到一个海岛上。
齐国归属田和以后,田和就委托魏文侯向周天子请求,按照三晋的例子封他为诸侯。
那时候,周威烈王已经去世,由他的儿子周安王继位。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封田和为齐侯,即是田太公,成为新齐国的第一位国君。
田太公做了两年国君后去世,他的儿子田午继位,即是齐桓公 ,与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同名。
桓公午继位的第六年,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民间医生叫做扁鹊,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桓公午把他当作贵宾招待。
扁鹊原本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一位医生,而桓公午招待的这位扁鹊是齐国人,姓秦名越人,比上古时期的扁鹊晚生两千多年。
由于秦越人在医术方面非常高明,人们都尊称他为“扁鹊”。
久而久之,后来人们都称他为扁鹊,而他原本的名字秦越人,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扁鹊治疗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采用医药、针灸、按摩等,根据情况而定。
他周游列国,为老百姓治病。
在赵国的都城邯郸,他发现那里的人们特别重视妇女,他就做了妇科医生,为妇女治病。
在周天子的都城洛邑,他发现那里的人们特别尊敬老年人,他就做了耳目科医生,治疗神经麻痹和风湿病,为老年人治病。
在秦国的咸阳,他发现那里的人们特别喜爱儿童,他就做了小儿科医生,为儿童治病。
总之,他无论到哪里,哪里的人最需要治疗什么疾病,他就治疗什么疾病。
有一次,有户人家死了人,尸体放了几天。
扁鹊过去一看,详细询问病人临死时的情况,最后断定这不是死去,而是一种严重的昏迷。
他给“死人”扎了几针,竟然将其救活了,又给他服了药,治愈了他的病。
人们都称赞扁鹊,说他能起死回生。然而,扁鹊不认同这种说法。
他说:“自己并不能起死回生,只是帮助他恢复了被压抑的生命。”
尽管他这样说,人们仍然认为他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这一次,扁鹊去见桓公午,看了看,对他说:“大王有病,病在皮肤,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加重。”
桓公午挺起胸膛,使劲弯了弯胳膊,说:“你瞧瞧,身强体壮,我没病呀!”
他送走了扁鹊,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只是想赚钱,人家没病,他也想治。”
过了五天,扁鹊再次见到桓公午,说:“大王有病,病在血脉里,如果不治疗,病情会严重。”
桓公午摇摇头说:“都说了,我没病。”
说完,他有些不高兴。
又过了五天,扁鹊特意再次去看桓公午。
他强调说:“大王有病,病已经影响到肠胃,若是再不治疗,病情将更加严重。”
桓公午非常不高兴,干脆不理会他,扁鹊只好退下。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去看桓公午。
他见到桓公午后,没有说一句话,就离开了。
桓公午派人去问,他说:“病在皮肤,用药泡一下就能好;病在血脉,可以用针灸治疗;病到了肠胃,可以用药酒治疗;现在病到了骨髓,我也无能为力了。”
到了第二十天,桓公午真的病倒了,赶紧派人去请扁鹊,但无论怎样找,都找不到他。
桓公午躺了几天后,就去世了。
扁鹊非常注重医学和治病的经验,他反对使用巫术来治病。
他说:“一个人相信巫术,不相信医药,病就无法治愈。”
这位民间医生如此有本领,自然受到方士和巫婆们的攻击,并且遭到大医官的嫉妒。
秦国有个名叫李醯的大医官,他知道自己的技术比不上扁鹊,担心扁鹊的声誉超过自己,担心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受到影响,于是派人偷偷跟踪扁鹊,并将其刺杀。
桓公午去世后,他的儿子田因齐继位,史称齐威王。
就在这一年(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在海岛上,恰巧他没有儿子,原本的齐国就此终结。
齐国的君主原来姓姜,是姜太公(姜子牙)的后裔。
从那时起,尽管仍然称为齐国,但已经变成了新兴的田氏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