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三家分晋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881字 发布时间:2023-10-28

三个军队围困晋阳城两年多,还是没有攻下来。


到了第三年的某一天,智伯瑶正在检查地形时,他看到晋阳城东北的晋水,心中突然产生一个主意。


“晋水从龙山流过,绕过晋阳城向下流去;如果能将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没了吗?”


“嘿嘿,我真是太聪明啦!”


他吩咐士兵们在晋水旁边,挖一条新的河道,一直通到晋阳城,同时在上游建造一个很大的蓄水池。


他们在晋水上筑起堤坝,阻挡上游的水流。


正巧遇上雨季,连续几天大雨,蓄水池迅速充满。


智伯瑶让士兵们开几个口子,大水直冲晋阳城,淹入城内。


不到两天时间,城里的房屋大多被淹没了。


老百姓们逃到屋顶和高地上避难,竹排和木板当作筏子,烧火和做饭都在城墙上进行。


全城的百姓宁愿淹死,也不肯投降。


赵襄子对张孟谈叹息说:“虽然民心没变,但如果水势再上涨,我们就完蛋了。”


张孟谈说:“我觉得韩家和魏家不会甘心情愿地把自己的土地让给智家,他们也是无奈之举。”


“我建议多准备小船、竹排和木筏子,与智伯瑶在水上拼死一搏。”


“我先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探探他们的口风,也许有办法。”


当天晚上,赵襄子派张孟谈偷偷去与两家商议,劝说他们倒戈相向。


如果韩康子和魏桓子能同意的话,赵襄子就有救了。


第二天,智伯瑶命令下来,吩咐韩康子和魏桓子一起前去查看水势。


智伯瑶指着晋阳城,得意洋洋地说:“我不需要交战,就能大获全胜,让晋水消灭赵家。”


“你们瞧瞧,晋阳城快要完蛋了?”


“我曾以为晋国的大河,可以像城墙一样阻挡敌人,如今看到晋阳的情况,水能灭国,大河反而成了祸患。”


“你们看看,晋水可以淹没晋阳城,汾水就能淹没安邑(魏家的大城),绛水也能淹没平阳(韩家的大城)。”


“是不是?哈哈哈!”


韩康子和魏桓子连连回答:“是,是,是。”


智伯瑶看到他们有些慌张,好像很害怕,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他赶紧解释说:“我是个直率的人,心里有什么话,就说什么话,你们可别多心!”


两人点头哈腰地说:“是,是!您是英雄,我们跟随您,真是十分荣幸。”


他们嘴上这样说,心里却对智伯瑶恨之入骨,决定同意与赵襄子一起行动。


第三天晚上,大约凌晨四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地呼呼大睡,突然听到一片喊杀声。


他急忙从床上爬起来,发现衣服和被子已经湿透,兵营里到处都是水。


他以为堤坝破开,大水灌入营地,立即吩咐士兵们抢修。


可是没过多久,水势变得越来越大。


智伯瑶的属下豫让,带着水兵将智伯瑶扶上一艘小船。


在月光下,智伯瑶回过头来一看,只见士兵们在水中挣扎,这才意识到敌人已经把水放过来。


突然,战鼓声从四面八方响起。


赵家、韩家和魏家的士兵们乘坐小船、竹排和木筏冲杀过来,一见到智家的士兵就毫不手软地攻击。


他们中间还夹杂着喊叫声:“别放走智伯瑶!抓住他有重赏!”


智伯瑶对豫让说:“原来那两家也反叛了!”


豫让说:“别管他们反不反,主公赶紧杀出去,前往秦国借兵!”


“我会留下来与他们拼个你死我活。”


说着,他跳上木筏,击退敌人,叫大将智国保护智伯瑶逃跑。


智国护送着智伯瑶,乘着小船一直向龙山划去。


在这一带,没有追兵,智伯瑶才得以喘口气。


他们好不容易将船划到龙山岸边,急忙爬上岸。


庆幸的是,东方已经泛起微光,他们沿着山道走去。


跑了一段路后,心宽了些。


不料一拐弯儿,迎头就碰见了赵襄子!


赵襄子早已料到智伯瑶会从这条路上跑,预先带领一队兵马在那边埋伏着。


他当场逮住了智伯瑶,砍下他的脑袋。


智国悲愤之下,抹脖子自杀了。


三家兵马合在一起,拆毁了沿河的堤坝,河水仍旧流到晋水里去,晋阳城又露出了原样。


赵襄子安抚了晋阳居民后,向韩康子和魏桓子道谢。


他们谴责了智伯瑶的罪恶,并将智家族人杀得一个不留。


智家两百里土地和户口,归还韩、魏两家,其他的则三家平分。


后来,晋哀公去世,儿子即位。


晋幽公继位后,韩、赵、魏三家的势力越来越大。


他们把绛州和曲沃留给晋幽公,其余的地界则私下瓜分。


自此,三家称为“三晋”,各自独立。


公元前425年,赵襄子病逝,韩虔、赵籍、魏斯纷纷继承家业。


他们决定撇开晋国,自立为诸侯。


公元前403年,他们派使者前往成周,请求周威烈王正式封他们为诸侯。


周威烈王没办法,答应封他们为侯,承认他们的诸侯地位。


魏斯、赵籍等新晋诸侯,颁布周天子的旨意,各自建立宗庙,还向各国通告。


各国的诸侯听说此事,纷纷前来道贺。


唯独秦国因与其隔绝,仍被视作蛮夷之地,因此未派使者前来。


晋幽公去世后,到了他的孙子继位,三晋家族干脆把这个挂名的君主废除,让他做个老百姓,史称“三家分晋”。


从那以后,中原地区新兴的韩、赵、魏三大国,与老牌的秦、齐、楚、燕四大国被称为“战国七雄”。


这标志着中国的春秋时期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七雄之间的争霸,以及中国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