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一杯酒的恩怨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886字 发布时间:2023-10-28

智氏之所以成为晋国的第一强族,是因为他们在消灭范氏、中行氏之后,占据两家的地盘。


赵家的庶子赵襄子,在继承赵家基业时遇到很多阻碍。


智伯瑶作为智氏的嫡子,在继承人竞争中占有优势,与另一位候选人智宵相比,智宵对他的威胁非常有限。


智氏上一任族长是智伯瑶的父亲智申,他早就倾向立智伯瑶为嗣。


智宵虽然没有立功,也没有像姑布子卿那样的高人相助,不过他背后依然有支持者。


智果,他们的叔父,也是智伯瑶的叔父,一直站在智宵这边。


就在智申在家族会议上宣布立智伯瑶为继承人的时候,智果表示反对,说:“智宵更优秀,应该改立智宵。”


对于智果的反对,智申有些不悦,皱着眉头说:“智宵面相凶恶,不适合做家主。”


智果说:“世事有虚有实,有真有假,不能光凭表象做判断。”


“智宵面相凶恶,但智伯瑶心中狠毒。


“智伯瑶虽然长得英俊,力气很大,擅于骑射,才华出众,思维敏捷,谈吐不俗,勇猛坚定,这些都是他的优点。”


“可是他心胸狭窄,一有冲突,就要断人手足。”


“如此残暴,叫人心寒,如何能够得到大家的尊敬,如何能够保证智氏族人的平安兴旺?”


从公正角度来看,智果说得很有道理。


尽管后世的君王大多残忍无情,可是时代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春秋末期,各国的变革尚未正式展开,君主并没有绝对权威,需要与下属的贵族合作治理国家,比如大夫和士阶层。


因此后世的君王,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无限制的暴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政局。


但在春秋末期,这种手段行不通。


智伯瑶睚眦必报,一味强势,不懂得妥协和合作,很容易引发众人的不满,招致大祸。


但是智申已经决定自己的想法,在家族会议上宣布这个消息,并没有商量的意思。


所以智果说完后,他没有反驳,直接为智伯瑶进行继嗣大礼。


智果愤然离开会场,回家收拾行李,带着家人离开智氏,去找晋国太史,表示脱离智氏,改为辅氏,另立宗庙。


伤心的智果,似乎已经在泪眼中看到智氏的灭亡。


孙武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时正发生我国古代重要的军事变革。


以前的传统战法逐渐受到摒弃,孙武子所著《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了在战场上取胜,可以不择手段,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兵不厌诈”。”


比孙武子晚出生八九十年的智伯瑶,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思想。


智伯瑶接替赵鞅成为晋国的第一执政,吴王夫差派赤市出使晋国,向智伯瑶表示祝贺。


赤市完成任务,返回吴国的时候,智伯瑶一改过去的贪鄙行为,坚持用豪华巨舟送赤市回国。


赤市感到奇怪,不知道智伯瑶的意图,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巨舟上藏着不少武器和士兵,智伯瑶竟打算在经过卫国的时候,给他们致命一击。


原来送人是假,袭击卫国是真。


可是,这种策略实在是太损人利己了。


若是智伯瑶真的吞并卫国,大家都会认为赤市收了智伯瑶的贿赂,因此才与他勾结,为他袭击卫国提供掩护。


这种让人唾弃的行为,赤市才不干呢。


于是他假装生病,在晋国暂住下来,让智伯瑶只能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这样一来,袭击卫国的计划也就逐渐破灭了。


毕竟,动用军队是关乎国家生死的大事,而且世事变幻莫测,并非任何时候都有合适的出兵机会。


智伯瑶对仇犹国的土地垂涎已久,但晋国与仇犹之间的道路,狭窄且崎岖难行。


所以最重要的作战工具战车,根本无法过去。


智伯瑶对那条挡住他前进的小路,琢磨良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让人铸造一口宽度与战车相同的大钟,将其送给仇犹国君,要求他派人来取。


仇犹国君心思简单,就命令军队拓路开山。


没想到,就在他满心欢喜地将那口工艺精美、钟声悠扬的大钟迎回来时,惊奇地发现晋国的雄师紧随其后。


“当!当!当!”仇犹的亡国之音,就这样在天地间无情地回响起来。


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智伯瑶确实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


他是《孙子兵法》里所说的善于攻击,能够动用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他能够利用吴国使者庆贺的事情作为掩护,攻打卫国;而当他的目标转向仇犹国时,又能够铸造大钟让对手自掘坟墓。


他的思维灵活性,确实是一般人所无法比拟的。


不过上天是公平的,给予你在某个方面的优势和特权的同时,也会削弱你在另一个方面的能力。


因此,天才往往都有“短板”。


正如智果所说,智伯瑶心胸狭窄,难以成就大事。


公元前468年,晋国第一执政智伯瑶与各家联军一起出兵,讨伐郑国。


当时赵鞅已经年老体衰,所以由太子赵襄子代表赵氏,率领赵军出征。


历来就有“郑声淫”的说法,一个整天载歌载舞、饮酒赋诗的国家,怎么可能抵挡骁勇善战的晋军呢?


很快,晋军就打到郑国的城下。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都是从边境开始,攻城往往是战争的最后阶段。


由于当时人口稀少且边界不清,所以边境打起来的战争往往迅速结束,并不太惨烈,而攻城则是另一回事。


对于城里的人来说,如果城池被攻破,就面临着男人被俘、女人被侮辱的危险,因此他们会全力死守。


城里会储存一定数量的粮食,再加上城墙高大坚固,守城一方处于有利地位,占据主动权。


而对于攻城一方而言,在守城者物资匮乏、丧失战斗力之前,自己必然损失惨重。


攻城就是用自己的兵力,去消耗敌人的物资和战斗力,以命搏命。


如果指挥统一军队,晋国攻打郑国就不会遇到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晋军是由几家联合而成的军队。


所以攻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各家势力互相推卸责任,谁也不愿意吃亏。


智伯瑶当然不愿意当出头鸟,只好向赵襄子示意,让他率领赵家军去攻城。


赵襄子想着:“你不肯吃亏,难道我就是傻瓜吗?”


于是他选择沉默,没有理会智伯瑶。


智伯瑶心中有气,但此刻正是关键时刻,也不好在大军面前发作。


因为彼此都有自己的私心,这次攻城最终没有结果。


不过,晋国联军还是俘获了郑国大批的财物和人口,可以算作是一场大胜利,因此设宴庆祝。


在宴会上,智伯瑶坐在主席位置上,兴致高昂,一直狂饮不止,喝得酩酊大醉。


他指着赵襄子,轻蔑地说:"你这个家伙长得丑陋,胆子又小,真不知道赵老将军为什么选择你继承家主的位置?难道赵家没有其他人吗?”


赵襄子与智伯瑶对视,毫不退让,回答说:“父亲选中我,是因为我能隐忍!”


智伯瑶大笑起来,说:“那就让我看看你的隐忍吧!”


说完,他把手中的酒杯,直接向赵襄子的脸上扔去。


赵襄子坐在智伯瑶旁边,距离如此之近,根本来不及躲避,酒杯砸中了他的额头。


鲜血流过赵襄子的眼睛,顺着脸颊流淌。


赵家的家臣们看不下去,纷纷拔剑准备杀死智伯瑶。


智氏家族的家臣也拔出剑,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触即发。


智伯瑶冷冷地看着赵襄子,等待他的反应。


赵襄子从怀里掏出一块布,抹去脸上的血迹,转身对众人说:“都退下!”


语气中带有不容置疑的味道。


众人只好放下剑,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智氏家族的人也纷纷归位。


看着赵襄子稳稳地拿着布块扶着额头的样子,再看他毫无表情的脸色,智伯瑶心里莫名地感到一阵紧张。


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回到赵家,众人问赵襄子为什么不让他们出手,为他雪耻报仇。


赵襄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父亲选我作为继承人,是因为我能够忍受屈辱和承受重任。”


“大家都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现在我们不是智氏的对手。”


不过在赵襄子的心中,他与智伯瑶已经是势不两立。


有一次,智伯瑶向赵鞅建议废黜赵襄子。


赵鞅费尽心思,千挑万选才把赵襄子立继承人,当然不会听从他的建议。


赵襄子得知这件事,对智伯瑶更加憎恨。


不久之后,赵鞅去世,赵襄子成为赵氏族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