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得知楚平王的坟墓修在东门外的寥台湖,就带着士兵来到湖边寻找,但是一片茫茫无边,无人知晓坟墓的具体位置。
伍子胥伤心地捶胸痛哭:“天呐,天呐!我父兄的大仇为什么报不了?”
就在这时,一位老石工走了过来。
他对伍子胥说:“楚昏王自知仇敌众多,担心日后有人挖掘他的坟墓,所以他做了几个空坟。”
“另外,他也担心石工会泄露秘密,因此在建成之后,便将所有石工都杀死了。”
“我正好是当时参与工程的一个石工,侥幸地逃过一劫。”
“今天将军为父兄报仇,我也想替被害的伙伴们报仇。”
伍子胥便请这位老石工带路,找到了坟墓的位置。
众人拆开石头墓碑,凿开棺材,却只发现楚王的衣服和帽子,连一根骨头都没有。
伍子胥再次痛哭起来。
老石工说:“这个坟墓是假的,真正的坟墓还在下面。”
他们拆掉底板,继续挖掘,最终露出了一个棺材。
据说楚平王的尸体是经过水银处理过的,打开棺材一看,尸体依然完好无损。
伍子胥见到楚平王完整的尸体,愤怒之情油然而生,他立即将楚平王拉了出来,手持钢鞭,猛然抽打了三百下,打得骨头都折断了。
伍子胥将钢鞭戳入楚平王的眼眶,咒骂道:“你生前有眼无珠,不辨忠臣与奸贼。”
“你听信小人之言,杀害忠良。”
“今天你再次死在我手中,也无法解我的心头之恨。”
他满眼泪水,越骂越气,最后将尸体的头颅砍了下来。
伍子胥鞭打了尸体后,回去又对吴王阖闾说:“必须杀掉楚王,楚国才能算是灭亡。”
吴王阖闾就让他带领一支军队,杀掉楚昭王。
可是,伍子胥打听不到楚昭王的下落,心情十分不悦。
后来听说楚国的令尹逃到了郑国,他想到楚王可能与令尹在一起,而且郑国之前杀了太子建,这个仇必须得报。
他便率领军队,进攻郑国。
郑国民众人心惶惶,全国人民都在抱怨楚国的令尹,逼得他走投无路,只好自杀谢罪。
郑定公派人把令尹的头颅献给伍子胥,表示楚王确实没有来过郑国。
然而,伍子胥仍然不肯罢休,坚持要灭掉郑国。
郑国的大臣们主张与吴军拼个你死我活。
郑定公说:“郑国的兵力有限,根本无法与楚国相比,连楚国都被他们打败了,更何况我们这个小国呢?”
因此,他下了一道诏令:“谁能让伍子胥退兵,重重有赏。”
但是,谁能够有这样的本领呢?
三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前来应征。
直到第四天,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来见郑定公,说:“大王,我有办法让伍子胥退兵。”
郑定公询问他需要多少兵车,他却说:“仅凭手中的划船桨,就能够击退千军万马。”
尽管大家难以置信,可是这时谁也没有办法,就让他去试试吧!
打鱼的小伙子去了吴国的兵营,一边唱歌,一边拿着那根桨打拍子。
他唱道:“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
伍子胥一听,吓了一跳,连忙问他:“小伙子,你到底是谁?”
小伙子说:“您没看见这根桨吗?我爸爸全靠它过日子,当初也全靠它救了您。”
伍子胥一想起芦花渡口的情景,以及那个打鱼老头的恩德,不禁流下了眼泪。
伍子胥说:“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你父亲呢?”
小伙子说:“我们打鱼的没有固定的地方,由于这次打仗,我才来到这里。”
“国君下令,谁能让将军退兵,就有重赏。”
“我爸爸已经去世,不知道将军能不能看在我已故父亲的面子上,饶了郑国?”
伍子胥非常感激地说:“我能有今天,全靠你父亲的恩德,我哪能够忘记他呢?”
于是,伍子胥立即下令退兵。
打鱼的小伙子高兴地回到郑定公那里报告。
这一下子,郑国人都将他当作大救星。
郑定公封给他一大片土地,郑国人称他为“打鱼大夫”。
伍子胥离开郑国,回到楚国,安置军队,还派人到各地探听楚昭王的下落。
有一天,他收到朋友申包胥寄来的一封信,劝他早日带领吴国的兵马回去。
信中写道:“你已经报了仇,发泄了怒火,还是早点回去吧!”
“也许你还记得我曾说过的话,如果你灭了楚国,我一定会尽力复兴楚国,请你再三思考。”
伍子胥读了两遍,沉思片刻,对送信的人说:“我非常忙,没有时间回信,麻烦你带个口信回去,告诉他,我积累了十八年的仇恨,也许在今天有些过分,但实在没有办法。”
送信的人回去以后,把这话告诉了申包胥。
申包胥知道已经劝不住伍子胥,他想起来,楚平王的夫人是秦哀公的女儿,因此楚昭王是秦哀公的外孙,便连夜动身前往秦国借兵。
他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走得脚趾头都流血,撕下一条衣裳缠在脚上继续走。
他终于来到秦国,见到了秦哀公,说:“吴王是个贪心不足的暴君,他想并吞诸侯,独霸天下。”
“今天灭了楚国,明天就会灭了秦国。”
“现在您的外孙东奔西逃,性命还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请大王出兵帮助楚国,我们永远感激不尽。”
秦哀公说:“你先休息一下,让我和大臣商量一下。”
然而,秦哀公并不愿意与吴国交战。
申包胥多次恳求,他一直在敷衍,不想出兵。
申包胥就靠在朝堂的柱子上,一个劲儿地哭,痛哭流涕。
大臣们都散了,他还是不走。
到了晚上,其他人都已经入睡,他还在那里哭。
据说他连续哭了七天七夜,最终感动了秦哀公,答应派两位大将带领五百辆兵车,前去讨伐吴国大军。
不久,两国的大军在楚国边界上对峙。
没想到此时,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带着自己的人马,偷偷溜回吴国夺取王位。
他一方面自立为王,另一方面派使者去越国借兵,答应送给越王五座城池作为谢礼。
吴王阖闾得知这个消息,只好答应与秦国和谈,不灭亡楚国。
他要亲自回国对付夫概和越国的军队。
伍子胥还未撤军,就收到了申包胥的信,信中说:“你灭了楚国,我恢复了楚国。”
“你我应该顾念自己的国家,不要再连累百姓,你请吴国退兵,我也请秦人回去,好吗?”
伍子胥和孙武答应撤军,但要求楚国派人去吴国迎接公子胜,封给他一块土地。
楚国同意了这个要求。
吴国的将士将楚国库房里的财宝全部洗劫一空,还将一万多户楚国老百姓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地方。
吴王阖闾回到吴国以后,消灭了夫概的乱党,继续做了吴王,他对越王痛恨不已,发誓迟早要报这个仇。
他将这次胜利的功劳归功于孙武,可孙武不愿意做官,坚决隐退。
伍子胥一再挽留,他也劝伍子胥说:“我功成身退,其实也是为了你着想。”
“你已经为父兄报了仇,还是和我一起离开这个地方,免得将来受人欺辱。”
伍子胥想要帮助吴王建立霸业,没有听孙武的劝告。
无奈之下,孙武只好自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