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哧,呼哧……
在我一筹莫展之际,身后,却有人正急急地小跑过来,那粗重的喘气声,清晰可闻。
“你这个畜生,真正是不消停!”
回过头,一个约摸看起来有四五十岁的老农,手握着一根竹枝条,骂骂咧咧地已到眼前。
当然,他必定不是在骂我。
唰,唰!
下一秒,他一手把住拖在地上的牵牛绳,狠狠地在牛身上抽了两枝条。
看得出,他有些气急败坏。
其实,这还算是好的。要是老牛直接跳到人家田里一顿操作,那后果才严重呢!
牛吃痛后,有些不服气,可牛鼻子已被人家牵住,犟了两下后,还是乖乖地跟着主人调过头来。它这一调头,我赶紧地贴着路边,生怕被它挤到路边的水沟里去。
“娃娃,不用怕!”
这时,老农笑了,憨厚的脸上,淌满了汗珠,却已完全没有了方才的暴戾之气。
我也笑了,下意识里伸手指做了个“OK”,却没想到或许他并不懂得是什么意思。
“对了,你是谁家的娃娃,怎么没看到过你?”
老农勒住牵牛绳,在与我错身了两米后,停下脚步,问我。
“伯伯,我是前面村子的。”
我回答道,没有将他喊得太老。
“哦,那,那是城里娃了。”
虽只不到一两里,这城乡之别,在他们眼里,是分得很清的。
“呵呵,伯伯,算不上,算不上呢!”
我笑着摆了下手。
“唉,还是城里人好,你这个年岁的娃娃,都有单车骑。”
老农却叹了口气。
这话,让我无法回答。城乡差距,哪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
“伯伯,我想问问您,李家湾村部还有多远?”
我想,这老农应该就是这附近的人,保不齐是李家湾的,问问他,定然知道些情况。
“呵呵,你个娃娃,到村部干什么?”
没想到,老农的好奇心很强,竟又上下打量起我来。
“我是李德文书记的外甥,想替我妈去看看他。”
我只好随口编了个理由,毕竟,马小风这个名字,还没响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外甥?”
哪知,老农却摸着头,眼里生出好几分怀疑。
莫非,我说错了?
“对,远房外甥。”
我又进一步地解释着。
“哦,那,那倒是可能。”
老农这才点点头,然后,又向前方一指。
“娃娃,这个路不好走哦,你注意点。你在前面拐弯过后,会看见一个小桥,过了桥,左手边那个高高的房子就是村部。”
他讲得很详细,我顺着他的手一看,应该也剩不得多少路程了。
“那好,谢谢伯伯,那我就先走了,您继续管好您的牛!”
我也赶紧向他道谢,然后,一跃上了车,那姿势,还是有点帅的。
“呵呵……”
老农没再说什么,转头挥起竹枝条,轻轻地抽了几下。
于是,我们各走各路。
……
不到十分钟,拐过弯,那座小桥赫然入目。桥下,是清澈的小溪水,小白鱼们都争着往下面凑;溪两旁,柳树参差分布,两条小径依溪而走,渐渐地伸向不远处的小山坡,果是个山水两相宜之地。
“小桥流水,美哉!”
我不禁喃喃自语,前世里,我对这里的印象不深,所以,一时间,真有些误入桃花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