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一直怀有光复齐桓公霸业的梦想,因此他勤于政务,爱护臣民,任人唯贤,齐国的实力逐渐增强。
在外交方面,齐景公表现得既不卑不亢,面对当时的霸主晋国,他有力地维护了齐国的大国形象。
有一次,齐景公前往晋国东城,祝贺刚刚即位的晋昭公。
宴会期间,两位君主进行了一场投壶游戏。
晋昭公先开始投壶,晋臣中行吴赞美道:“在我们的地方上有丰富的肉食,有和淮河水一样多的酒,如果我们的国君能够投中,那么我们晋国可以成为各诸侯的统帅。”
本来这只是一场简单的游戏,但是中行吴的话,却成为了两国形象的比拼。
晋昭公一投,果然命中,文武百官欢呼雀跃。
接下来轮到齐景公,他拿起投箭说:“我们有和山岭一样多的肉食,有和渑水一样多的酒,如果我这一次投中,将取代晋君的霸主地位。”
说完,齐景公也一箭命中。
这场暗自的较量,展示了齐景公不屈服于强者的态度和富国强兵的抱负。
齐景公之所以敢在投壶游戏中挑衅晋昭公,是因为齐国的实力日益强大。
而这种强大在后来晋国内乱的时候,更加明显。
就在晋昭公认为晋齐之间的争霸越发明显时,楚国发生了混乱,楚灵王被杀,楚平王继位。
晋昭公认为这是巩固晋国霸主地位的最好时机,于是带领五卿的军队进驻卫国,还通知其他诸侯准备再次组成联军。
在征得周景王的同意后,晋昭公派人询问齐景公的意见。
齐景公认为此时齐国的实力,还无法与晋国相比,只能按照晋国的要求行事。
他对晋国使者说:“加不加入会盟,都由你们大国说了算,我们齐国只能听从。”
“你回去告诉晋昭公,我一定会前去参加会盟。”
使者回到晋国,禀报晋昭公。
不久,晋昭公便在平丘和诸侯国国君一起参观晋国的兵车,检阅部队。
各诸侯国看到晋国的强大实力,纷纷震惊。
在这次会盟的过程中,晋昭公发现一些诸侯对晋国心存疑虑,加入会盟只是因为畏惧晋国的实力。
通过这次会盟,齐景公深刻感受到齐国和晋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
如果此时与晋国对抗,将使晋国六卿更加团结,一个团结的晋国将无人能敌。
正是在这个时候,齐景公看到了让齐国复兴的机会。
当时晋国内部的六卿势力非常强大,韩、赵、魏、知、范、中行等六个氏族掌握着朝廷权力,君王已经失去了实权。
然而,这六个氏族之间并不团结统一,他们时常发生权力之争。
晋国赵衰的后代赵鞅与赵夙之后邯郸午之间发生了冲突,赵鞅杀死了邯郸午,邯郸午的后代率领家兵发动了叛乱。
而把持朝政的赵鞅,则领兵攻向邯郸。
后来,六卿之中与邯郸午有亲戚关系的范氏和中行氏,帮助邯郸午的后人阻击赵鞅。
这引起了其他六卿氏族的不满,于是韩氏和魏氏支持赵鞅击败了范氏和中行氏。
这一内乱的消息传到了齐国,田氏为了自身利益,挑唆齐景公帮助走投无路的范氏和中行氏。
齐景公积极联合其他敌视晋国的诸侯国,重新组织了会盟,自封为霸主,在名义上占据优势。
他首先拉拢郑国和卫国,在夷仪之战中,卫国帮助齐国攻打晋国,可是联合起来也不是晋国的对手。
为了感谢卫国的全力支持,齐国将媚、杏、禚三个邑赠予卫国。
兵败之后,齐景公亲自为战争中死去的人推丧车。
随后,齐景公与卫侯再次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讨伐晋国。
齐侯、卫侯在乾侯会盟,救援范氏。
齐、郑、卫、鲁四国联盟,共同谋划对抗晋国的策略,从支持的诸侯国数量上看,齐国占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与齐国结盟的这三个国家实力有限,只能起到辅助进攻的效果,并且三国加入联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惧于齐国的威力,并非真心实意想要帮助齐景公。
再加上齐国选择在晋国内乱时发动进攻,有趁火打劫之嫌,所以道义上齐国也不占据优势。
想要恢复齐桓公时期的霸业,仅靠现有实力和联盟的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
夷仪之战的失败,实际上也预示着齐景公的复兴计划不会成功。
齐景公组织了反晋联盟,多次进攻晋国,虽然未能真正击败晋国,取代晋国成为公认的诸侯霸主。
但是经过几次混战,齐国在晋国边境占领了大片土地,大大扩大了齐国的领土,增强了齐国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