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得趁热打铁,我很明白这个道理。
既然老田如此敬业,那我也没理由再闲着。于是,我决定跟着他去李家湾,看看那里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话不多说,我架起自行车,向小孙打了个招呼,立马便往李家湾赶。
现在还没出现出租车,自行车是人们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像李家湾这样的地方,只有毛路一条,公交也开不进去,反而,我的自行车是最方便的。
天气,其实是有点热的。
不过,少年的我,比前世还要筋骨强健,性情上也更坚韧些。
一路飞驰,即使经过我家门口,我都没顾得上进去喝口凉水。
我家,相当于到李家湾去的桥头堡。而从我家到李家湾,只有两百米不到的好路可以跑,上面是青砂子铺地,约有两车道宽,环绕这个路的,是零散的十几户人家。过了这一段,路就变窄了,也更加坑洼不平起来。你能看见,手扶拖拉机的轮印,深深地弯弯曲曲地通向前方。要说来,这还算是好的,至少,比起羊肠小道,那是要好太多了。不过,要是遇到下雨天,可就大大不妙。不管是走路还是骑车,都没那么好办。
当然,以我现在的骑行技术,这样的路,只是小儿科。尽管座墩生硬,在一路的颠簸中,硌得我屁股生疼,但仍然让我有车人一体的爽快感觉。这条仅供一辆拖拉机通行的土路上,这个时间段并没看到什么闲人。两侧,是高耸的山峰,以及山下面面积不大的稻田。今年的天气给力,雨水适宜,所以,能看到,稻子已经鼓米,开始在悄然地变黄。要不得多长时间,估计在中秋左右,它们就要被人们欢喜地收割了。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样的情景,让我有些情不自禁,好像很久没开嗓的声音,回荡在山谷里。
我一边唱,一边凭记忆想着这片热土在前世里的模样。显然,如果照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一定没法对号入座。文化产业园区,这个概念,在前世似乎就不曾出现过,也不曾落地过。
是因为我的重生,才导致了这样的改变吗?
我这般想着,又不禁摇了摇头。我的重生,只是个偶然事件,我这只小蝴蝶,应该还扇不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所以,这实在又让人无比期待。
叮铃铃……
我在畅想中,按响了车铃。
前面,一头老牛,正悠闲地在路中间散步。它庞大的身躯,占据了路的大部分,我要是硬从旁边挤的话,刚好是在拖拉机的轮印边缘,这似乎会让我重心不稳。而最关键的是,我生怕这老牛会突然发起脾气,给我来一个“老牛摆头”。毕竟,看到它,我就会想起前世马卫东被牛误伤的事情。
只是,这车铃声,实在无力得很。
老牛仿佛没听见一般,仍是慢悠悠地走走停停,这让我不得不下了车,跟在它的屁股后面。
“这是谁家的牛啊?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
我无奈地自言自语,还赋予了这头老牛以人格。但我心里其实也知道,这样的情形,在如今这个年代的乡下,是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