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杀四方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996字 发布时间:2023-10-24

楚灵王舍我其谁的霸气,主要体现在他处理外交事务时的决策上。


他喜欢召集诸侯来楚国进行会盟,以显示楚国的大国地位,符合他急功近利的心态和高调的行事风格。


公元前538年,楚国派遣使者到晋国,表示举行会盟,邀请晋国及其盟国参加。


起初,晋国并不热衷,因为两国地理上相距较远,而且自己拥有强大的实力,不愿意做作出让步。


司马侯劝告晋平公,说:“咱们应该参加会盟,因为楚灵王目前气焰正盛,行事鲁莽不计后果。”


“或许上天之所以让他得意一时,是为了让他引来怨恨。”


“楚灵王的品德行为不好,百姓也不会和他心心相印,所以即使想跟我们争夺霸权,也没有那个实力。”


晋平公却不同意,说:“楚国正陷于内耗之中,而且晋国本身地势险要,物产丰富。”


“在这样的优势下,晋国怎么能坐视楚国称雄呢?”


司马侯说:“不能趁他国落难,而本国兴起就称霸,这样做会让自己陷入不义之中,非常危险。”


“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文王宽厚仁慈,结果前者被后者取代,可见德行对于成为“天下之人”十分重要。”


晋平公采纳了司马侯的建议,让人回复楚使说:“国君有事在身不能参加会盟,至于晋国的盟国,本身就已经臣服于楚,因此楚国大可以邀请这些国家,而不必知会晋国。”


晋平公还同意了楚灵王联姻的请求。


楚灵王对于自己的会盟提议心中也没有底,于是询问郑国的子产,向他请教诸侯国对会盟的反应。


子产说:“晋国一定会允许其盟国前来参加,由于晋国国君昏庸无能,臣子各个中饱私囊,当了国家蛀虫,因此晋国没有大志。”


“况且当年宋国弭兵之会上已有约定,晋国不可能冒着丧失信誉的危险违约。”


“而晋国的那些盟国,一是惧怕楚国强大的军力,二是希望能与楚国修好,所以都会前来会盟。”


“不过,有四个国家可能缺席,它们分别是曹国、鲁国、卫国和邾国。”


会盟按时举行,和子产所言一样,曹国和邾国称内有祸事,鲁国借口祭祖,卫国君主声称身体不适,四国都没有来参加。


大夫椒举私下里对楚灵王说:“此次会盟事关楚国的霸业,切不可冒险行事。”


还列举夏启的钧台之享,商汤的景亳之命,周武王的孟津之会,齐桓公的昭陵之会,晋文公的践土之盟,供楚灵王选择。


最终,楚灵王决定效仿齐桓公的昭陵之会。


楚灵王又向左师和子产请教,两人分别献上六项礼仪供楚灵王参考。


在整个会盟期间,楚灵王让大夫椒举始终陪伴左右,希望椒举能够指正自己在礼仪方面的不当之处。


然而,椒举始终没有发一言,楚灵王问他原因。


椒举回答说:“我也不懂齐桓会盟的时候,应该遵守哪些礼仪。”


这表明楚国君臣之间的庸俗,可见一斑。


楚灵王在对待参加会盟的诸国使臣方面,表现得非常不得体。


他过于沉迷于游猎,对于迟到的宋国太子佐毫不关心,最后还派了一位使者向太子佐表示自己正在祭祖,会在稍后献上宋国的礼品。


楚灵王充满傲慢的态度,让大家感到震惊。


与此相比,太子佐的遭遇甚至被认为是幸运的。


因为徐国国君是吴国后裔,楚灵王认为他怀有二心,竟然将他拘捕。


楚灵王的粗暴行为,令他失去了人心。


大夫椒举曾多次劝谏楚灵王,希望他能以礼待人,并以夏桀会盟,有缗背叛;商纣会盟,东夷背叛;周幽会盟,戎狄背叛为例,以此警示楚灵王。


楚灵王对此置若罔闻。


子产见到左师,对楚灵王的行为十分不齿,暗中说:“楚灵王已经彻底暴露自己的本性,骄傲自大,难以安定,必将不久于人世。”


左师也预言说:“楚灵王将很快失去所有人的支持,最终会被遗弃。”


尽管如此,楚灵王仍然会集诸侯,炫耀自己的武力,仍然没有止步。


他甚至大举进攻吴国,攻破了吴国城市朱方,并擒获了逃难至此的庆封,将他的族人全部杀光


椒举再次劝阻楚灵王,说:“大王不要轻易杀庆封,因为只有完美无缺的人,才有资格杀戮他人。”


“庆封在国内行为不轨,他怎么可能在这里乖乖地接受死亡呢?”


“如果他传播出对大王不利的言论,恐怕会有麻烦。”


楚灵王依然不听从他的建议,命人押着庆封游街示众,让他一边走,一边喊出自己的罪过。


没想到,庆封大声呼喊,揭露了楚灵王当年夺嫡篡位的暴行,并力劝诸侯不要与楚国结盟。


楚灵王惊慌失措,下令斩杀庆封。


楚灵王仍然坚持自己的恣意妄为,带领诸侯攻破赖国。


赖国国君自缚双手,口含玉璧,肉袒抬棺,前来向楚军谢罪。


这一次,楚灵王总算听取椒举的建议,给赖国国君松绑、受璧、焚棺,以礼相待。


他把许国人迁入赖国境内,留下斗尾龟和公子弃疾筑城,自己则返回国都。


不料同年七月,吴军进犯楚国边境,迫使楚国不得不分出人力和物力加强守备,一时间陷入了被动局面。


楚国自然不会就此罢休,于是两次大张旗鼓地向吴国发起进攻。


然而,由于吴国准备充分,楚国两次战败。


尽管没有对楚国的国力造成致命打击,但却给这个本就入不敷出的国家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楚灵王并没有放弃,他趁着陈国内乱,干预陈国的内政,派公子弃疾率军东进,攻灭陈国。


在新夺得的土地,进行大规模的迁徙,致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已经经营很久的住所生活,而被迫搬迁。


这些措施给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造成了深深的痛苦。


可是,楚灵王对此毫不在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