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0年,晋悼公召集诸侯在鸡泽举行会盟。
陈国原本并不在会盟之列,但由于受到楚国的极度压榨,他们主动派使者到鸡泽请求议和。
楚国得知后,一方面自己进攻陈国,另一方面也让盟国从侧翼进攻陈国。
为了解救陈国,晋悼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
两年后,楚国再次攻打不忠心的陈国,晋悼公邀请鲁国、宋国、卫国和吴国在戚地会盟,并且让诸侯出兵共同守卫陈国。
就在晋楚两国僵持的时候,北方的山戎无终国(今山西太原)派使节到晋国献上虎豹皮,希望与晋国和平共处。
晋悼公原本想拒绝戎狄的请求并讨伐他们,但他的属下魏绛具有政治远见,以夏朝后羿的灭亡来劝告悼公不要迷恋于田猎,详细列出了与戎狄和平的五个好处。
晋悼公深以为然,派遣魏绛与戎狄各部议和。
这样一来,晋国解除了南下与楚国争霸的后顾之忧。
除了陈国,晋国和楚国之间还有另一个左右摇摆的国家郑国。
晋悼公一直希望郑国加入自己的联盟,作为中兴晋国霸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郑国被夹在春秋时期两个强国之间,倒向楚国会受到晋国讨伐,倒向晋国会受到楚国攻击,希望保持中立却得不到两国的认同,因此饱受战争之苦。
后来,郑国国君听从臣下的建议,根据两国势力强弱选择倒向哪一方。
公元前565年,郑国为了激怒楚国,派军队进攻归附楚国的蔡国,俘虏了蔡国的司马公子燮。
恰巧在这一年,晋悼公主持邢丘会盟,邀请了郑国、齐国、宋国、卫国、邾国等国参加,并提出了统一各国朝觐享聘的礼金标准和要求诸侯大夫听从命令的要求。
郑简公为了表示对晋国的忠心,当众献上蔡国的俘虏,还亲自表示以后只归附晋国。
邢丘会盟和郑国的归附,成为晋悼公实现霸业的标志。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楚国为了报复郑国侵犯蔡国的罪行,派兵攻打郑国。
在楚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郑国内部发生了分歧:子驷、子国、子耳要求归附楚国,而子孔、子蹻、子展则建议等待晋国援军,坚持归附晋国。
最后,郑国内部的归楚派占了上风,郑国归附楚国。
于是在第二年,晋悼公准备攻打郑国,还召集了宋、卫、曹、莒、邾、齐等国的军队联合出兵。
不久,诸侯联军包围了郑国的都城,郑国非常害怕,派人向晋悼公求和。
然而在晋国内部,荀偃主张继续包围郑国并与楚国决战,他认为只有彻底击败楚国,郑国才会真心归附。
而知罄则认为,若两国相争,双方都将受损,因此不建议与楚国正面对抗。
他还为晋悼公制定了“疲楚之法”,撤退出郑国,引诱楚国进攻晋国。
晋国将军队分成三部分,加上诸侯的军队,轮流进攻楚军。
楚军远道而来,已经疲惫不堪,粮食补给也无法及时补充,再加上与晋国三军以及诸侯军队的轮番交战,显然无法长期支撑。
晋悼公采纳了知罄的意见,撤出郑国,稍后与诸侯和郑国举行会盟。
然而在这次盟会上,郑简公没有完全同意晋国的要求,所以不久之后,晋国再次率领诸侯军队围攻郑国。
由于郑国参与晋国的会盟,楚国以为郑国与晋国结盟,于是也发兵攻打郑国。
郑国在两个大国的夹击下,陷入困境,最终向楚国求和,双方在郑国的都城中盟誓罢兵。
晋悼公在与楚国争夺郑国的过程中失败,只好下令暂时停战,回国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他听从魏绛的建议,将府库中积攒多年的粮食和布匹出售给百姓,还吩咐士族公卿也将自己积攒的货物和粮食贷给百姓,同时倡导节俭,削减公家开支。
一年后,晋国的国力大增,国内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与此同时,郑国由于多年来参与楚国的战争,民众饱受疲惫,最终发生了暴动。
暴动的百姓杀死了公子腓、公子发和公孙辄,国君郑简公也被劫持。
后来,子产成功平定了叛乱,改由公子嘉掌握国政。
晋悼公趁着郑国内乱,再次召集诸侯军队围攻郑国。
他听从鲁国仲孙蔑的建议,在郑的虎牢、梧和制三地筑城设防,威慑郑国。
不久,郑国有意攻打晋国的盟国宋国,晋国于是下令诸侯从四面围攻郑国。
晋悼公与正卿韩厥在郑国南门外阅兵,并不断增兵,最终郑国屈服于晋国。
公元前562年秋天,晋国与郑国以及其他诸侯在亳城会盟,晋悼公制定了联盟规定。
第一:要求相互扶助、救济。
第二:不得庇护罪人、收留奸佞。
第三:相互商业来往,不能独占江河湖泊的利益。
第四:要共同对抗敌人,辅佐周王室。
可是不久之后,楚国得到了晋国的仇敌秦国的援助,再次发兵攻打郑国。
郑国无力抵挡,只好违背晋盟,向楚国屈服。
同年九月,晋悼公再次率领联军攻打郑国。
在晋国联军逼近的危险下,郑国再次屈服于晋国。
随后在萧鱼主持的会盟,郑国向晋悼公献上丰厚的礼物,包括百辆兵车和十六名美女,晋悼公这才同意郑国再次结盟。
从此,郑国基本上确定了依附晋国的态势,晋悼公在与楚国争夺郑国的斗争中最终获得了胜利。
而东南方的吴王寿梦也自愿归附,希望加入晋国的联盟。
这样一来,楚国在东部边境上受到了牵制,不敢轻举妄动,晋国在与楚国持续百年的争霸中基本上获得了主动权。
可以说,晋悼公是一位有才华、有手腕的君主,他在与楚国的斗争中连续取得胜利,并与北方的戎狄结盟,使周边小国真心归附,使晋国走上了复兴霸业的道路,达到了晋国历史上的巅峰。
只可惜天妒英才,公元前558年,年轻的晋悼公突然染病,不久便去世,享年不满三十岁,晋国的霸业由此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