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晋楚争霸
书名:诸侯纷争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377字 发布时间:2023-10-23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十分激烈。


许多小国如陈、郑、宋、蔡等处于这两个大国之间,饱受战祸之苦。


这些小国作为大国的附属,没有能力自保,通常会归附于处于上风的一方。


这些国家成为晋楚争霸的焦点,因此战火不断。


楚国陷于内乱时期,原本归附于楚国的陈国在晋国的武力威胁下,背叛楚国而归附于晋国。


楚庄王平定叛乱后,率领大军兴师问罪陈国。


受到楚国的威胁,陈国被迫背弃与晋国的盟约,重新与楚国结盟。


尽管陈国屈服于楚国,但楚庄王仍心有不安,甚至考虑将陈国变成楚国的一个州县,幸亏楚大夫申叔时的劝阻,陈国才得以保留。


郑国作为一个比陈国面积更大的国家,在晋楚争霸中受到的战祸更为严重。


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96年,晋国五次出兵攻打郑国,楚国更是七次讨伐郑国。


整整十三年里,郑国几乎每年都遭受战祸,甚至最严重的时候,同时遭到两个大国的夹击。


公元前606年,晋国因为郑国背叛而归附于楚国,出兵讨伐郑国,晋军一直打到延地。


为了求得自保,郑国只能与晋国和解。


同年夏天,楚国派兵前来问罪。


公元前599年,郑国在楚国的武力威胁下,与楚国讲和。


很快,晋国又联合宋国、卫国、曹国对郑国发起讨伐,郑国只能再次背弃楚国而归附于晋国。


同年冬天,楚国又来讨伐郑国。


郑国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无论是从楚国还是从晋国,都会遭到攻击。


面对这种无奈的局面,郑国的大夫子良提出了“墙头草”策略,即不死守任何一方的盟约,谁带兵来攻打郑国,就向谁表示服从并献上礼物。


这种巧妙的策略,是郑国在那个时期求得生存的最佳选择。


晋国默许了郑国的周旋策略,但是楚国对此表示十分不满。


郑国与楚国结盟后,楚国发现郑国与晋国仍有密切联系,于是发动进攻。


公元前597年春,楚军围攻了郑国的都城。


围攻了三个月,郑襄公发现晋国拒绝出手相救,他只好亲自到楚军那里讲和。


最终,两国达成了盟约,郑襄公的弟弟子良被送到楚国作为人质。


郑国已经战败投降,晋国这才派荀林父率领三军前去救援。


晋军到达黄河的时候,得知了“郑楚和谈”的消息。


荀林父打算撤军,他的副帅先縠却坚决主张与楚国交战,以保持晋国的霸权地位。


先縠的想法,得到赵括和赵同的支持。


于是先縠率领自己的部队渡过黄河,准备进攻楚军。


荀林父意识到,如果先縠战败,他作为主帅将承担全部责任。


因此,他也决定跟随部队渡河。


楚庄王攻下郑都后,正准备班师回朝,却得知晋军渡河的消息,立即召集群臣商议。


楚国大臣伍参发现晋军内部不和,主将荀林父威望不高,认为这是战胜晋军的好机会。


楚庄王采纳了伍参的意见,在管地扎营,等待晋军的到来。


尽管楚庄王知道这是战胜晋军的好机会,但不愿与晋军交战,两次派人与晋军讲和。


荀林父同意与楚军讲和,可是部下之前已经被先縠鼓动,根本不听从他的指挥。


最终,这场战争以晋国的战败而告终。


这是晋楚争霸以来,晋国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楚庄王此次出征的本意是为了攻打郑国,却没想到会意外获得了如此大的胜利。


邲之战的胜利,成功地洗刷了楚国35年前在城濮战役中遭遇失败的耻辱。


全过程表明,晋军失败并非偶然。


主帅荀林父威望不高,无法服众,也没有指挥才能,在战场上甚至没有防备敌人。


然而,尽管在邲之战中遭受失败,晋国的元气却未受到挫伤,只是盟主的地位稍稍动摇。


此后,晋国仍有能力与中原诸侯进行争夺。


邲之战的失败,揭示了晋国内部潜伏的严重矛盾。


这次战役是晋楚争霸的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的20多年中,楚国一直占据上风。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侯纷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