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31年,晋文公准备出兵攻打不服从晋国的郑国。
为此,他派大夫狐偃与周天子派来的王子虎、宋国大夫公孙固、齐国大夫归父、陈国大夫辕涛涂、秦国大夫小子慭在翟泉会盟,商议讨伐郑国之事。
会议决定,先由晋国军队在第二年单独出兵攻打郑国,试探情况。
晋文公便派军队驻扎在函陵,还邀请秦穆公一起出兵围攻郑国,秦穆公同意并将秦军驻扎在氾南。
郑国朝野见到秦晋两国的军队围城,无不惊慌失措,认为郑国即将灭亡。
郑国的大夫佚之狐找到郑文公,对他说:“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请您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解救危局。”
郑文公此时六神无主,听了佚之狐的话后,亲自去请烛之武出山。
烛之武却推辞说:“我年轻力壮的时候还不如别人,现在年老体衰,已经无能为力了。”
郑文公意识到烛之武在埋怨自己未能早早重用他,便诚恳地道歉说:“我未能及早任用您,现在形势危急才来请求您的帮助,这是我的过失。”
“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也是不利的,所以还请您勉为其难,帮助我一次吧!”
烛之武见郑文公的诚恳和焦虑,也不忍心看着郑国被秦晋两国攻灭,于是同意了郑文公的请求。
由于郑国被围城,不敢轻易打开城门,所以烛之武只能选择在夜晚,用绳子捆在腰上,从城头慢慢地吊到城外,然后悄悄前往秦营求见秦穆公。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后,对他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的灭亡指日可待。”
“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的话,那么一次劳师动众也是值得的。”
“但是您也明白,隔着其他国家占据远方的土地作为边邑是不可持久的,您此次出兵无非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地盘。”
“晋国的势力增强,相当于您的势力削弱。”
“如果您愿意放过郑国,郑国将为您供应各种所需,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何况您曾经赐给过好处给晋国国君,当时他答应将焦、瑕两地赠给您,可是他早晨过河回国,晚上就加筑城墙防御您。”
“像晋国国君这样的人是永远不满足的,一旦成功攻下东方的郑国,开疆拓土,必定会想要扩大西边的领土。”
“到那时候,晋国如果不侵犯秦国,还能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所以要不要为了晋国的利益,而去做损害秦国的事,请您多加考虑。”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从秦国的角度考虑,攻打郑国确实不是个好主意。
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作战计划,私下与郑国结盟。
他还留下将领杞子、逢孙、杨孙来帮助郑国加强戍守,防御晋军的攻击,而秦穆公则带兵回到了秦国。
晋国人看到秦国人没有说什么就离开了,个个气得火冒三丈。
狐偃建议追上去,或者消灭留在北门的那些人。
晋文公说:“如果没有秦伯的帮助,我们怎么能回到自己的国家呢?”
他命令将士们加紧攻打郑国。
最终郑国向晋国投降,并按照晋国的条件,立公子兰为太子。
秦国的将领杞子和他们的两千人马驻扎在北门。
他们看到晋国送公子兰回郑国,并且拥立他为太子,不由得气得直瞪。
杞子说:“郑国答应与我们结盟,大王才撤退回国,让我们守卫北门。”
“郑伯却背叛了我们,投降了晋国,太不像话了!”
他们派人去向秦穆公报告,并请求他快来征伐郑国。
秦穆公听了杞子的报告,心里很不高兴。
但他也不好意思公开与晋文公撕破脸皮,只好暂时忍耐。
后来听说晋国的重要人物,如狐偃、狐毛、魏犨都相继去世,秦穆公认为晋国的老臣大多已经死去,而年轻的秦国将军却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有足够的后劲,便决定接替晋国成为霸主。
可是中原诸侯仍然把秦国视为西方的戎族,就像把楚国看作南蛮子一样。
秦穆公心想:“要成为中原的霸主,就必须打到中原去,不能一直蹲在西北角。”
那些年轻将军,如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也打算到中原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