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员面对连长的严峻眼神,能说什么?
他说:“团长跟我打过招呼,说咱们兵工厂要人没人,要原料没原料,兵工厂的弟兄们,唯一有的就是堆在头上的制造任务——所以,最近一批手榴弹,基本算是刚刚试制,远远谈不上成功。可是,作战任务紧,没办法,总比空手强-----”
小郭连长已经是第二次听这话了。
他还知道,就为了这两万颗不合格的手榴弹,兵工厂已经牺牲了三个工人弟兄。
刚开始自产手榴弹时候,个别产品,一拉火就立刻爆炸,没有延时效果!
这样的手榴弹,不能杀敌,只能自杀----
经过兵工厂同志们的艰苦努力,自产手榴弹总算不会意外爆炸了,可是,该炸的时候,它们还是有许多不炸!
反动派有着正规的国家力量,强大的生产机器,手榴弹的正常率接近百分之百。
没法比。
看着不时落在山洞外面敌人炮弹爆炸引起飘过的硝烟,他想着,“怎么办?”
他忽然想到一个主意,正要和指导员说,却见指导员也看向了他。
指导员姓霍,年岁和小郭差不多。因为他总自称“老霍”,也就被同级干部逐渐习惯称为“老霍”了。
老霍党龄比小郭短,参加红军的时候还是共青团员。
他打仗勇敢,觉悟高,很快入了党,当了班长,又升了排长,因为有些文化,又能说,升级转任了政工干部。
小郭和指导员老霍搭档一段时间,相互之间已经有了些了解,眼神一对,就大致猜到了对方的想法。
指导员说:“连长,掺着扔?”
小郭说:“对,先只能这样。就像咱们粮食不够,得在大米里掺红薯和菜叶子一样!
另外,如果打到天黑,上级还没下撤退命令,咱们可以利用天黑,到下面从敌人尸体上搜些弹药来!”
指导员说:“好。我到那边山洞里跟战士们说一下。”
两个人分别向部下说明布置。
敌人的炮击停了。
红军观察哨几十米一个人,几次就把观察效果传到了山背后。
“敌人又开始冲锋了!”
“进入阵地!”
快速进入阵地的红军战士们赶紧打开一些手榴弹的屁股盖子。按照连长和指导员的要求,放置在面前战壕边沿时候,注意隔一个放一枚自己兵工厂的产品——其他的都是从国民革命军那里缴来的。
因为阻击任务重,战斗之前,团长特地按照上级指示,给小郭这连队调集了一批枪弹和手榴弹。枪弹都是战利品。
手榴弹需求量大——尤其在阻击战中,便只好将大量自己兵工厂生产的产品送了来——其中不少还就是小郭的搭档指导员老霍到兵工厂领回来交给团里的。
敌人显然是有了上司长官的强令,也叫喊着给自己打气。可他们脚下却不怎么使劲,爬得并不快。
小郭和指导员老霍已经商量好,“这次敌人进攻,我们换个打法。利用山地之陡,早一点开火,先尽量用手榴弹往下砸!打乱敌人冲锋步子,让他们心慌!”
遂调集了四五个投弹远的战士,听连长亲自授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