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年老以后,西边的秦国国君秦穆公看到了扩张势力的机会,希望成为中原的霸主。
秦穆公一直以来不与中原诸侯争夺领土,他认为想要取得巨大的成就,需要有人才的辅佐,仅仅凭借个人是不够的。
因此,他竭尽全力搜罗天下的人才。
在任用人才方面,秦穆公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
他不愿意大力任用本国的贵族,因为他害怕贵族权势过大,国君反而受到他们的掣肘。
相反,他更倾向于重用外来的人才,他们来自外地,即使拥有很大的权力,也只限于他一个人,不可能像豪门大族那样分割地盘,建立自己的势力,对国君构成威胁。
秦穆公搜罗人才,果然找到了许多人,第一个是百里奚。
百里奚来自虞国,他三十多岁才娶了一个叫杜氏的女子,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叫孟明视。
百里奚和杜氏虽然恩恩爱爱,可是家境贫寒。
百里奚打算外出找点事做,但又舍不得老婆孩子。
有一天,杜氏对他说:“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么能一直呆在家里呢?”
“您现在年轻力壮,不出去做点事情,难道等到老了再去吗?”
“家里的事情,您就放心吧,我也可以帮一把!”
百里奚听了媳妇的话,决定第二天就出门。
第二天,杜氏准备了些酒菜,为丈夫送行。
家里还有一只老母鸡,杜氏将其宰杀。
不料,家里却没有柴火,于是杜氏就将门闩当做柴火烧,还煮了些小米饭,熬了点白菜,让百里奚畅快地吃上一顿饱饭。
夫妻两人临别之际,杜氏抱着孩子,拉住丈夫的袖子,泪流满面,抽泣着说:“如果你富贵了,千万别忘记我们娘俩儿。”
百里奚也眼泪汪汪地安慰她。
他们走到河边,杜氏从歪脖子的柳树上摘了一根柳条,交给丈夫作为分别时的纪念。
百里奚离开了故乡,来到了齐国,希望能拜见齐襄公,可没有人为他引见,最后只好无依无靠地流浪,乞讨过日子。
后来,他到了宋国,此时已经年过四十。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隐士名叫蹇叔,比他大一岁。
两人谈得很投缘,成为知己好友。
蹇叔也并不富裕,百里奚不可能一直依附在他身边,只能在乡下给人放牛。
后来两人四处流浪,希望找到出路,却找不到适合他们的机会。
有一天,蹇叔说:“唉!咱们还是回老家吧!”
百里奚想起自己的妻子,决定回到虞国。
蹇叔说:“也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是我的朋友,我也想去看看他。”
于是,他们一同来到了虞国。
蹇叔去拜访他的朋友,百里奚则回家探望自己的妻子。
百里奚回到了他们以前的住处,破旧的房子依然存在,而河边那棵歪脖柳树也和以前一样。
然而,他的妻子和儿子却不见了。
他问了周围的街坊邻居,却没有一个人认识他们娘俩儿。
邻居告诉他说:“这里连年遭受灾害,有些人死了,有些人逃离了。”
“对于一个妇道人家来说,也许她改嫁了,也许她已经去世了。”
百里奚在门口愣了一会儿,回想起妻子劈门闩、炖鸡的画面,不禁流下了眼泪,伤心地离开这里。
他去找蹇叔,蹇叔带着他去见宫之奇。
宫之奇邀请他们留在虞国,并表示一定会带他们去见虞君。
蹇叔已经打听清楚情况,他摇了摇头,对百里奚说:“虞君不明事理,贪图小利,不像个有作为的君主。”
百里奚说:“我已经奔波了这么多年,就留在这里吧。”
蹇叔叹了口气说:“这也不怪你,不过我还是回去。”
“以后如果你想见我,就去鸣鹿村找我吧!”
从那时起,百里奚在虞国跟随宫之奇做了一名大夫。
果然如蹇叔所料,虞君因贪图小便宜,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公元前655年,晋国派遣使者前往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珍贵的玉璧作为礼物。
晋国使者说:“虢国老是侵犯我们,我们打算讨伐他们,为了方便行军,我们能否借用贵国的道路?”
虞君玩着手中的玉璧,又看了看千里马,高兴极了,连连答应说:“可以,可以!”
宫之奇拦住说:“不行,不行!虢国和咱们世代友好,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
“俗语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们这两个小国应该相互帮助,以免被他国吞并。”
虞君却说:“晋国送来如此宝贵的礼物和与我们建立友好关系,难道我们连一条道路都不能借给他们吗?”
“再说,晋国比虢国强大十倍,即使失去一个小国,但如果我们与一个大国建立了关系,这不是更好吗?”
宫之奇还想说几句话,被百里奚拦住了。
宫之奇退了出来,对百里奚说:“你不帮我说话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拦住我呢?”
百里奚说:“对糊涂人说好话,就好像把珍珠扔在泥土上。”
宫之奇意识到虞国注定会灭亡,就偷偷地带着家人逃跑了。
晋献公派大将率军经过虞国,灭了虢国。
不久,晋军转身又攻打虞国,也灭了虞国,夺回了千里马和玉璧。
虞国君和百里奚都成为了俘虏,虞国君懊悔万分地说:“你当初为什么不劝阻我呀?”
百里奚回答说:“您连宫之奇的建议都不听,难道您会听我的吗?”
晋献公赠送给虞国君一座房子,还有一辆车马和一对玉璧作为补偿。
晋献公打算重用百里奚,但百里奚宁愿做俘虏,不愿意做晋国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