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上午,陈昌盛校长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教导处副校长冯绍明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微喘着气说:“陈校长,四(3)班班主任张庆吉老师报告少了一名学生。”
陈昌盛校长放下文件说:“冯校长,别急,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冯绍明呼了一口气道:“张老师说他班的刘光良上一节课还在教室里上课,可这节课却突然失踪了。刘光良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学生,以前都有过不回教室上课的恶作剧。他一般都是躲在厕所里不愿回教室。可这次,张老师派学生找遍了厕所都不见踪影。他担心刘光良是不是偷偷溜出了学校。如果这样,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听了冯绍明的汇报,陈昌盛冷静地指挥道:“先别急,你再发动不用上课的老师在学校内进行地毯式的搜索,不要放过每一个角落。我再安排老师到监控室查查监控。”
于是,陈昌盛和冯绍明两位校长马上兵分两路。陈昌盛校长来到总务处把情况作了介绍后,便要求总务处副校长吴明亮马上到监控室查看录像。吴明亮副校长接到指示后,一点都不敢怠慢,马上便带着两位总务处主任到监控室翻看录像。与此同时,冯绍明马上发动留在办公室的教师对校园进行拉网式排查。老师们接到指令后,立刻搜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路人马都石沉大海,陈昌盛和冯绍明都不禁焦虑起来。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几年前一起意外事件。二年级的一个男同学在上课期间偷偷攀爬学校的围墙溜了出校,结果被一辆汽车撞成重伤。这件事弄得学校焦头烂额,疲于奔命,花费了不少功夫才得以解决。至今还刻骨铭心,让人毛骨悚然。正当两人忐忑不安之际,搜查校园的一路人马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人找到了——原来是躲藏在一个教学楼内一个隐蔽的角落。两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问题又来了:刘光良无论怎么也不肯回教室上课,几个老师拖都拖不动他。
陈昌盛校长一听便怒气中烧:“岂有此理,居然还敢臭摆架子,我们去见识见识。”于是,他和冯绍明迅速赶到了刘光良躲藏的地方。这时,几个老师正围着他在不停地劝说。刘光良头长得很精瘦,眼大无神,头发蓬松,活像一只猴子。老师们见校长来了,都松了一口气。陈昌盛校长生气地质问道:“刘光良,为什么不回教室上课?”
刘光良抹抹瀑布般的眼泪道:“校长,有人欺负我,我不想读书!”
“谁欺负你,校长帮你做主。”陈昌盛校长道。
“全班都欺负我,他们都不愿意和我玩!”刘光良继续哭诉道。
“他们是怎样欺负你的?”
“他们骂我乞丐、小偷、牛皮大王,我想回家,我愿意读书了。”
“你先不要哭,先回去上课,我弄清情况后再处理,好吗?”
“不要,我要回家。”刘光良死活不肯松口
陈昌盛校长见说不动他,便想动手拉他,谁知他却突然一屁股坐到地上,哭得更加起劲了。
陈昌盛校长见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堂堂一个大校长,居然连一个小屁孩都搞不掂。于是,便打算使出狮吼功把他喝斥一番。
这时,班主任张庆吉老师拉拉陈昌盛的衣袖,把他拉到一旁说:“陈校长,刘光良这孩子是软硬不吃的刺头。他认定的东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你和他讲道理或者发火都是没用的,不如叫他的家长过来处理吧。”
“为什么他会这么倔强呢?”
“唉!”张庆吉叹了口气道,“这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他的父母早早就离婚了。他一直跟着爸爸生活。可他的爸爸又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奶奶照顾他。而他的奶奶又长年忙于卖菜赚钱养家,结果很少有时间管他。因此,他的衣服经常又脏又烂,同学们于是都称呼他为乞丐。另外,他还是三只手,动不动就偷同学的东西,同学们都时刻提防着他,都把他当着小偷来看。由于他既肮脏,又爱偷东西,也爱说谎话,所以每个同学都像躲瘟神似的躲着他。”
听完了张庆吉的简单介绍后,陈昌盛校长不禁摇了摇道:“问题儿童大都出在问题家庭里。这个孩子明显是缺乏家庭的温暖。张老师,以后你可要在他身上多花点心思!那好吧!你打电话叫他的奶奶来接他吧!”
过了很久,刘光良的奶奶终于急急忙忙地赶到了学校。他的奶奶满头白发,脸像风干的橘子一样,背有点驼,显得又苍老又憔悴。她见了陈昌盛校长不好意思地说道:“陈校长,真对不起,给你们添麻烦了!我刚才还在市场卖菜!我这个孙子很不听话,有劳你们费心了。”
见奶奶来了,刘光良才停止了哭声。奶奶生气地说道:“阿良,你又怎么了?为什么不回教室?”
刘光良又把刚才的理由重复了一遍。他奶奶一听,眼圈都红了。她对陈昌盛校长说:“陈校长,都怪我忙于卖菜没有把孩子照顾好!但没办法,我们都是被生活所迫啊!他的爸爸又不争气,根本没尽过父亲的责任。这样吧!我先带他回家,明天才来上学吧!”
望着祖孙俩远去的背影,陈昌盛校长和张庆吉心里都是酸酸的。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这个孩子的未来真的让人堪忧。
“陈校长,不好了!学校闹鬼了!”冯绍明心急火燎地走进了校长办公室。陈昌盛校长放下手头上的文件说道:“不会吧?青天白日的,哪里的鬼?”
“学生们都说厕所里有个吸血鬼,青面獠牙很恐怖!许多孩子都被谣言吓得不敢上厕所了。”
“有这么一回事?我和你去现场看看!”
于是,他们便快步向传说闹鬼的厕所走去。这时,厕所门口围了一群胆大看热闹的学生。他们一见校长前来,都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陈校长,里面一只吸血鬼!吓死人了。”
“别乱说,哪里会有鬼呢?”陈校长连忙制止道。
“真的,您进去看看就知道!那吸血鬼还在墙壁上!”学生们战战兢兢地指了指里面说。
看着学生们紧张的样子,虽然他们从来不相信有鬼,但也不免有点不安起来。于是,他们一起走进了厕所。学生们看到校长们不要命了,都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更加使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他们查看了每一个厕格,里面空荡荡的,哪里有什么吸血鬼。走到最里面,果然发现一面墙壁上有一处奇怪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有人用粉笔画了一个类似吸血鬼的画像。画得很逼真,一只骷髅头,两只阴森森的眼睛,一副白森森的牙齿,牙齿外面还吊着一条长长的红色舌头,看上去还挺吓人的。
“你们说的吸血鬼就是它吗?”陈昌盛校长问大胆跟进来的学生说。
“对,就是这个!”
“这是有人故意画上去吓人的,是恶作剧,你们不要害怕。”陈昌盛松了一口气说道。
走出了厕所,陈昌盛校长对冯绍明说道:“冯校长,现在全校闹得沸沸洋洋,如果不及时辟谣,它会像瘟疫一样传播开去的。你现在马上用广播向全校师生作出解释。另外,还发动各班主任调查一下事件,看看是谁搞的恶作剧?”
冯绍明于是马上来到了广播室,拿起麦克风说道:“同学们,根据调查,厕所里有吸血鬼完全一场恶作剧,是有人用粉笔在墙壁上画了一个鬼脸。请同学们不要担心,也不要害怕。我们要相信科学,这个世界上根本上是不会有鬼的。大家不要造谣、信谣和传谣。学校同时要求各班班主任马上调查这件事,查清是谁画上去的。同时,希望搞恶作剧的同学主动承认,坦白交代,争取从宽处理。”
谣言很快便得到了平息,经过顺藤摸瓜,始作俑者也很快浮出了水面。当他出现在陈昌盛校长面前的时候,陈昌盛校长感觉到这个孩子似乎在哪里见过。这时,班主任张庆吉提醒道:“他就是上次在校园里躲藏,不愿回教室学习的刘光良!”
“哦!原来是你,怪不得我觉得挺面熟的。”陈昌盛校长恍然大悟道。
“对了,刘光良,你为什么要在厕所里乱涂乱画?而且还要画那么恐怖的东西?”陈昌盛校长继续问道。
“陈校长,我是闹着玩的。”刘光良满不在乎地回答道。
“闹着玩?你知不知道差点闯大祸了!”陈昌盛校长加重了语气。
“我不知道,我真的是闹着玩!没想到还会惹祸!”刘光良还是在避重就轻,虚以委蛇。
陈昌盛校长刚想发火,但想想这个孩子那可怜的身世,想想他软硬不吃的坏毛病,觉得还是要从长计议,给点时间让他慢慢改正。于是便把火气吞进了肚子里。他换了一种语气说道:“你以后还会再画吗?”
刘光良说道:“陈校长,我以后再也不乱涂乱画了!”
“既然你作出了保证!证明你还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这次我就从轻处罚!罚你写保证书和把墙壁上的画刷掉,你能做到吗?”陈昌盛校长说。
“陈校长,我做得到!”刘光良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他从书包里拿出了纸和笔,干脆利落地用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了一封保证书。写完保证书后,他又一阵风似的跑到厕所把墙壁擦干净。做完这一切,他还得意地笑了起来,那样子好像是受到了表扬似的。
望着这个不“懂事”的孩子,陈昌盛校长和张庆吉都有点哭笑不得。
“对了,张老师,最近刘光良的表现怎么样?”陈昌盛校长问道。
“除了这次恶作剧外,基本还算比较正常!可就是不知道他下次会干出什么坏事来!”张庆吉回答道。
陈昌盛说:“我看这个孩子本质还不算太坏,如果能引起他爸爸的重视,得到家人的关爱,他还是会变好的。”
张庆吉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多次打电话给他的爸爸,反映了他在学校的所作所为,希望能引起他爸爸的重视。问题孩子光靠老师的教育还不行,必须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张老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还是要尽全力进行挽救,不能让他就这样毁了!”
“是的,我会多想办的!”
张庆吉为了让刘光良能好好地记住这次教训,回到教室以后,还要他当作全班的面读了保证书,同时还罚他负责每天擦黑板。这一切,刘光良都愉快地接受了。
最近,中午在学校住宿的学生常常向生活老师反映放在书包里的作业本、文具等物品莫名其妙地丢失了。生活老师调查了很久,也没查出个头绪。只好提醒同学们不要把钱等贵重财物放在书包里,要随身带着。
这天中午,生活老师像往常一样带领着孩子们在教室里自习。林月红老师想起一些东西还放在学生宿舍里,于是,便吩咐学生先自学,自己回宿舍拿东西。她经过宿舍一扇窗的时候,突然看见到里面有一个人影一闪就不见。“难道有贼?”林月红马上开门走了进去。可一看,里面却一个人都没有:“难道我眼花吗?”她自言自语道。她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弯下腰向床底下望去。不望不知道,一望吓一跳,床底居然趴着一个孩子。她厉声喝道:“什么人?快出来!”
那孩子见自己被发现了,只好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只见他满头都是灰,身上的衣服都染上了灰尘。
“你叫什么名字?你在床底下干什么?”林老师质问道。
“嘘!老师,不要那么大声,我叫刘光良,我在抓老鼠呢?”男孩子把手指放到嘴边说。
“什么,你抓老鼠?”林老师吃惊地问道。
“是啊!我刚才发现床下有一只大老鼠,想进来把它捉住,没想到你把它给吓跑了。”刘光良反而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
“我不信,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林老师发现他手上还拿着几支笔。
“老师,是这样的,这些笔是让老鼠把叨到床底下了,我把它们捡起来。”在人赃并获面前,刘光良不矢口否认。
林老师被这个谎言弄得哭笑不得。她只好把刘光良带到了中午在学校值日的陈昌盛校长办公室。陈昌盛校长一见,知道刘光良肯定又犯事了。于是,他问道:“刘光良,这次又犯了什么错?”
“陈校长,我刚才发现光良在宿舍里偷东西!”林老师抢先道。
“老师,你血口喷人,我刚在是在抓老鼠!”刘光良大声否认道。
“刘光良,你别急!林老师,你说说什么情况。”
于是,林老师便把刚才的情况说了一遍,陈昌盛校长一听便完全明白了。他生气道:“刘光良,你还不承认吗?”
“校长,她冤枉我!我真的是在抓老鼠!”刘光良若无其事地说道。
“这些笔,你又怎样解释?”
“我都说是老鼠叨走的,我好心帮他们捡回来。”
见他拒不承认,陈昌盛便把他的书包打开来一看,看见里面有很多的笔和作业本。陈昌盛拍了一下桌子道:“这些东西都是你的吗?”
“是的!”
“谁给你的?”
“是我买的?”
“哪来的钱?”
“我奶奶给的!”
“买哪么多干嘛?”
“我喜欢!”
简直是对答如流,不留一点破绽,谎撒得天衣无缝。
见刘光良拒不承认,陈昌盛校长只好把他的奶奶再次请到了学校。
“阿姨,你经常给钱他买东西吗?这些文具都是你给钱他买的吗?”陈昌盛问道。
“没有啊!我很少给他钱!他又犯了什么事?”刘光良奶奶回答道。
“他偷东西了!可他始终不肯承认!”
刘光良奶奶一听,急得眼泪都掉了下来。他拧着刘光良的耳朵说:“死小子,你想气死我吗?你为什么这么不争气?我叮嘱你要学好,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可你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呢?”
在他奶奶的指证下,刘光良终于肯承认偷东西了。
原来,学生遗失的东西都是他偷的。每次午休时,他都以上厕所为理由偷偷溜进宿舍,趁机大肆搜掠一番。其实,他偷来的东西也没多大用处,可就是忍不住,停不了手,就像吸食鸦片似的,上瘾了。
人们常说:“小儿偷针,大时偷金!”刘光良小小年龄便如此胆大妄为,谎撒得滴水不漏,胆大得可以包天,这样发展下去,迟早会成为社会的渣滓。陈昌盛校长望着这个不长进的学生,既痛心,又着急。
第二天,陈昌盛校长再次把张庆吉请到了办公室,和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当他听了校长的调查情况后,也进一步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说:“刘光良的奶奶根本无力管教他了,我觉得当务之急是说服他的爸爸放弃在外地工作,尽快到他的身边,然后我再对他实施感化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有可能挽救这个孩子。”
陈昌盛校长点点头说:“我非常赞同你的建议,你赶快去落实吧!否则积重难返,不知还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回到办公室后,张庆吉拨通了刘光良爸爸的电话,他首先详细地介绍了刘光良在学校的种种不良行为,然后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刘光良不良品行的主要原因,最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刘先生,我们辛辛苦苦挣钱不都是为了能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让孩子能健康成长,将来有个好前途吗?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你的孩子已经渐渐误入歧途了,你再不及时纠正,把重新他引入正途,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了。如果孩子学坏了,你即使挣到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在林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刘光良的爸爸终于答应回到儿子身边。做通了光良爸爸的思想工作,张庆吉终于长长舒一口气。但这只是好的开端,要真正把弯曲的小树纠正过来,还需要很多的功夫。
自从刘光良的爸爸从外地回来后,他的确暂时有了较大的转变,这为张庆吉实施感化教育创造了空间。张庆吉首先要求刘光良的爸爸注意孩子的穿着打扮。带孩子到理发店剪短了头发,给孩子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使孩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要求刘光良的爸爸要做孩子言行上的表率,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做到言行一致。在他爸爸的影响下,刘光良说谎的次数大为减少了。接着,要求刘光良的爸爸要多陪陪孩子,教育孩子要耐心,包容孩子的错误,切忌简单粗暴。最后,要求刘光良的爸爸要及时汇报孩子在家的情况,一有不对劲的地方,就要及时地进行纠正。
在要求刘光良爸爸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张庆吉还对刘光良进行了许多有针对性的部署和教育。首先张庆吉在班上开展了多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他经常教育孩子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提醒孩子们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要团结互助,相亲相爱,不要嘲笑、歧视刘光良,要学会接纳他,包容他。其次,他还安排一些班干部主动接近刘光良,和他玩游戏,跟他做朋友。这一点精准地抓住了刘光良的“死穴”。过去,由于他不爱学习、爱撒谎、爱偷东西,因此,同学们都把他当作瘟神似的排挤他,都不愿意跟他玩,使他越来越孤独。其实,刘光良之所以做那么多的坏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无非是想用恶作剧吸引老师和同学的关注。现在有同学主动向他示好,他当然是求之不得了。有了同学们的帮助,他很快便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当中。接着,还根据刘光良擅长绘画的特点,把他任命为班上的宣传委员,使他有英雄用武之地。刘光良果然也不负重托,把班级宣传栏办得有声有色,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励。最后,他经常找刘光良进行谈心谈话,用生活的事例和历史典故启发引导他积极向上。刘光良对于历史故事十分的着迷,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经过张庆吉的不懈努力,家长的密切配合,刘光良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任何事物都不能一蹴而就,肯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虽然刘光良偶尔还会犯点错误,但已经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