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齐国国势蓬勃发展之时,鲁国却陷入内乱,这场内乱与齐桓公的女儿哀姜有关。
鲁庄公的弟弟庆父在鲁庄公去世后,相继杀害了两位国君,这一事件被称为“庆父之乱”。
鲁庄公身为国君,与众不同。
鲁国是一个遵守周礼的国家,可是鲁庄公即位以后,并不按照礼制行事,打破了鲁国一贯遵循周礼的传统,导致国民的不满。
公元前671年,齐国打破周礼举行了祭神大典,鲁庄公得知消息后不听臣下曹刿的劝告,违反礼制跑去齐国观看大典。
第二年,鲁庄公再次跑去齐国,这次是为了迎娶齐桓公的女儿哀姜。
婚庆过程中,鲁庄公又一次打破了礼制,甚至将鲁桓公庙堂的柱子涂成红色。
本来按照周礼,庙堂前的柱子应该是黑色的。
鲁庄公在迎娶哀姜之前,遇见了党氏的女儿孟任。
鲁庄公一见孟任的美貌就迷上了她,于是无论孟任去哪里,鲁庄公都跟着她。
孟任回到家,鲁庄公也跟到她的家里,随后与孟任结合,答应娶她为妻。
他们有一个儿子,叫公子般。
鲁庄公迎娶的哀姜,却没有给他生下儿子。
而哀姜的妹妹叔姜,为鲁庄公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公子开。
鲁庄公十分宠爱孟任,因此想让公子般继承王位,但公子般不是嫡长子,不能继承王位。
这导致鲁庄公一直没有立太子。
哀姜失宠后,就跟鲁庄公的弟弟庆父私通,两人狼狈为奸。
由于庆父与哀姜私通,所以他支持哀姜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公子开继承君位。
鲁庄公与庆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不断凸显,鲁庄公迟迟未立太子也成为“庆父之乱”的重要原因。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突发重病,并且久治不愈。
鲁庄公开始担心王位的继承问题,他请来自己的弟弟商议。
鲁庄公有三个弟弟,大弟是庆父,二弟是叔牙,小弟是季友。
他先请来二弟叔牙,询问谁来继承王位更合适。
叔牙就对鲁庄公说:“庆父很有才能。”
随后,鲁庄公召见季友,问他支持谁继承王位。
季友回答说:“臣愿意以死拥立公子般。”
于是鲁庄公告诉季友说:“可是刚才叔牙说庆父很有才能。”
季友听到鲁庄公这样说,决定利用君命将叔牙送到针巫氏家中等待处理。
不久,季友命人给叔牙送去毒酒,逼他自尽。
叔牙担心自己的后代会受到连累而被全部杀害,于是喝下毒酒后向家中走去,在逵泉处去世。
鲁庄公去世后,季友按照鲁庄公的意愿拥立公子般继承王位。
公子般即位后,开始为鲁庄公守灵。
然而不到两个月,庆父就派荦暗杀了公子般。
庆父之所以派荦去暗杀公子般,原因是在鲁庄公去世的那一年,鲁国在大夫梁氏的庭院中进行祈雨演练。
梁氏之女旁观操演,而负责养马的荦看到梁氏之女后,趁机调戏,被公子般发现。
公子般看到荦不守规矩,非常生气,就将荦捆起来鞭打一顿。
鲁庄公对公子般说:“不如杀了他,而不是鞭笞他。”
荦是一个非常有力气之人,能把门扇投到稷门的城墙上。
公子般最终没有杀掉荦,荦也因为被鞭笞而怀恨在心。
所以在公子般继承王位后,庆父利用荦的心理和大力的本事,策划了暗杀公子般的行动,并且获得了成功。
公子般被杀以后,季友担心庆父会对自己下手,就逃到陈国。
庆父在杀了公子般后,拥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的儿子公子开,继承王位,即是鲁闵公。
公元前661年6月,鲁庄公的尸体才得以下葬,这是因为鲁国内部动乱的原因,所以葬礼被推迟。
同年8月,鲁闵公与齐桓公在落姑结盟,鲁闵公趁机请求齐桓公帮助季友回国。
齐桓公答应鲁闵公的请求,派使者去陈国,鲁闵公在郎等待季友。
季友果然回来,鲁闵公对他进行了表彰。
在齐桓公的努力下,季友才得以回到鲁国,为鲁国的平稳安定做出了贡献。
这年冬天,齐国大夫仲孙湫来到鲁国慰问灾情,之后回国向齐桓公汇报了鲁国的情况。
仲孙湫说:“只要庆父不死,鲁国就无法安宁。”
齐桓公问:“那要如何去除庆父呢?”
仲孙湫回答说:“鲁国一直遵循周礼,而周礼是鲁国的根基。”
“据我所知,一个国家即将灭亡之时,其根基必先动摇,然后才是枝叶的颠覆。”
“鲁国并没有抛弃周礼,所以无法撼动鲁国的根基。”
“大王您必须趁现在鲁国陷入困境的机会,与鲁国建立亲近的关系。”
“亲近有礼的国家,依靠稳固的国家,离间不合的国家,倾覆昏乱的国家,这才是霸王之道啊!”
尽管齐桓公已将齐国建设成一个春秋大国,并成为一代霸主,但在处理与鲁国的事务上,齐桓公并未表现出狂傲自大的态度。
他听取了仲孙湫的建议,在鲁国危机时期接近鲁国,而不是借机侵略鲁国。
这无疑给是齐桓公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维护了崇尚周礼的鲁国,也就是维护了周朝的秩序。
果然如仲孙湫所料,庆父再次引发鲁国的动乱。
公元前660年初,鲁闵公的老师夺取了卜齮田地,而鲁闵公选择了不干涉。
8月,庆父派卜齮在武闱袭击鲁闵公,并将其刺杀。
庆父连续派人暗杀两任鲁国君主,自知罪责难逃,于是逃离鲁国,来到莒国。
后来季友带着鲁闵公的弟弟,从邾国回到鲁国即位,史称鲁僖公。
鲁僖公即位后,季友贿赂莒国,让他们将庆父交还给鲁国。
莒国同意季友的请求,于是将庆父送回鲁国。
庆父到达密地之后,他派公子鱼向季友请求宽恕,但被季友拒绝。
公子鱼便哭着回到密地,庆父听到公子鱼的哭声后,意识到自己命运的终结,只好在悬梁上自尽。
与庆父私通的哀姜,本想拥立庆父为鲁国君主。
庆父逃亡之后,哀姜知道庆父刺杀了鲁闵公的内情,担心自己受到惩罚,于是逃到邾国。
后来,齐桓公认为女儿哀姜是齐国的耻辱,便派人抓住了她,并在夷地杀死了她,然后将她的尸体送回鲁国。
鲁僖公将她的尸首安葬,鲁国的“庆父之乱”也因此结束。
在整个庆父之乱中,齐桓公始终没有偏袒自己的女儿哀姜,而是坚守大义,最终甚至杀害了自己的女儿,为鲁国彻底消除了祸患。
正是在齐桓公的帮助下,鲁国最终获得安定,恢复礼制,平定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