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如夏花 > 二十
二十
书名:生如夏花 作者:止立言 本章字数:7086字 发布时间:2023-10-19

人们爱把大学比作是象牙塔,认为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象牙塔里的生活应该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是风平浪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一片净土。可最近校园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硬生生地撕裂了校园宁静和谐的画面,引发了同学们的密切关注和深刻的反思,激起了滔天巨浪。

这天,一个消息如同一颗原子弹般震惊了全校:一名大二女学生服毒自杀了,而她自杀的原因竟是因为上了诈骗分子的当。李芳是大二中文专业的学生,她的家境较为贫困,一直都有申请教育局的困难生助学金。出事前几天,她刚好到教育局办理了助学金的申请。申请手续办了两天后,一个电话打了进来。他自称是教育局的某位负责助学金审批的领导,通知李芳申请的助学金已经批了下来,如果要领取的话,今天是最后一天,要求李芳联系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刚开始的时候,李芳有点不太相信,怀疑对方是诈骗分子。但对方马上说出她在哪间学校读书,父母叫什么名字,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号码,结果李芳就完全相信了。于是,李芳按照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了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对方要求李芳把存有学费的银行卡全额全部提现,然后把这些现金存入到他指定的助学金账号进行激活。李芳就按照对方的要求到柜员机把学费卡里的一万元取了出来,然后存入对方提供的账号里。谁知刚转完钱,对方的电话就打不通了。李芳这时才如梦方醒,可后悔已经太迟了。她马上报了警,并到派出所录了详细的口供。

当家里人知道李芳被骗了,担心她受不了刺激,都没有指责她,并安慰她权且当买个教训罢了。但李芳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她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居然轻易上了诈骗分子的当,觉得无地自容;另一方面,她看到父母亲为了筹集她的学费到处借钱,还要带病工作,心里感到十分内疚。思前想后,她一时想不开,思想钻进了死胡同,居然喝农药自尽了。

消息震惊了全校,同学们一方面对诈骗分子痛恨得咬牙切齿,另一方面又叹息生命的脆弱。同学们自发在网上留言,悼念逝去的同学。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芳的被诈骗自杀的余波还未平息,另一位大二学生误入传销窝点的事件又再次引爆了校园。

今年暑假,通过同学介绍,陈华认识了在另外一所大学上学的秦明。他邀请陈华去他家玩,顺便参观所兼职的公司,称如果我觉得合适,可以来打暑期工。于是,他买了7月20日兰州到银川的火车票,以及25日的回程票。20日晚上到银川火车站时,两个男孩来接他。一见面他们就抢过他箱子拉着,说和秦明一起合租房子,晚上过去住。银川火车站外面有一条很宽的马路,沿着马路走到他们住处,只花了几分钟。房间不小,两室一厅,厨卫均有。

接下来两天,秦明和另一个男生陪他在银川城里玩,一切正常,直到第三天晚上9时左右,突然从屋外进来10多个人——男的居多,女孩只有2个。他们年龄不大,穿着“普通、干净”,但精神有些恍惚、木讷。秦明说这些人都是他的“同事”,并收了陈华的手机,称“跟朋友聊天,手机响了会不尊敬”。

秦明和两个男生将他带进房间,其中一个叫张和的男生说:“这几天朋友带你进来,对你怎么样,心里应该知道。”又说有两个消息告诉他,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坏消息是没时间再去玩了;好消息是,“你要把时间拿去考察一个事业——直销,这会让你变得更好”。陈华直接懵了,没再听张和说什么,脑子里一片空白。陈华知道进了传销组织——曾经离他很远的一个“名词”。等他讲完,另一个男生却开始骂陈华,说他没有社会阅历,长得又矮又瘦。于是,陈华拖着行李想离开,被他们拦住。张和“威胁”他,说最好是留下来认识一下其他“兄弟姐妹”,否则“那么多男生会做出什么事来,谁也管不了”。

陈华心里害怕,只得回去,听一群陌生人“自我介绍”。当晚,他们在另外一间屋里打地铺——铺一层毯,盖一层被,十多个人挤在一起。陈华一夜没睡,半夜曾借上厕所的机会想要溜走,但客厅有几个男生守着,他们不睡觉。

返校车票被退掉后,他们逼他等过几天再买票,说“得把这个行业考察清楚了”。陈华不同意。张和气冲冲地拿来菜刀问,先砍脚还是先砍手?陈华也豁出去了,说有本事你就把他砍成八块丢了。他见陈华态度强硬,也很无奈,说“这是法治社会,怎么敢砍你”,但接下来的10余天内,陈华再未踏出过那间房子的门。

房子里什么职业的人都有,厨师、建筑工人、毕业没两年或在读的大学生,等等,年龄大多都在20岁左右,很年轻,原本在外打工,被朋友或素昧平生的网友骗了进来。暑假期间被骗的尤其多,特别是大学生。当然,不管是谁,以前在干什么,进了这屋,便得面对严格的“阶层”划分:从低到高有五个级别,分别是业务员、主管、主任、经理和总经理,私底下大家又以“某某老板”相称。

被骗进传销后,交3000元钱,得到“营业执照”,便成了业务员,要想晋升,就得拉人加入:业务员骗进来两个人,就能升为“主管”;“主管”骗进来的两人又分别骗来两人,且自己再骗来一人,就升为“主任”,以此类推,下线越多,升级越快。那时,秦明已经是“主任”,张志是“主管”。

他们就像一条完整的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哪个时间点应该做什么事,都是固定且重复的。每天上午听几个小时的“课”,内容是“行业知识”,其实就是进行洗脑。听完课,玩会儿扑克,12时吃午饭,主食是大米,菜很普通,白菜土豆芹菜萝卜还有酸菜。下午又是一轮讲课,18时吃晚饭,接着有人带着去洗脸刷牙,排队洗澡。晚上,大家聚集在一间房里交流“人生经历、行业知识”,直到睡觉。

大家往往都会谈到“规划、梦想”,但“特别虚幻”,比如事业要怎么做,以后要买什么样的车、建什么样的房子,男孩子还会讲到想娶什么样的老婆。身处其中,感觉他们怎么这么可笑。最初两天听听还不会打瞌睡,等到第三天晚上,陈华已经打不起精神来听他们说同样的话了。但他们相信这份所谓的“事业”能带来想要的东西——明明其中很多人都有机会离开,却又心甘情愿回到房子里。

房间不大,但规矩很多。比如不能大声喧哗、洗漱得排队等。违反了规矩就得被罚“吃三大盆”——三大盘米饭、面或者饺子。“盆”不小,米饭能装一公斤,让你吃到吐。辱骂、威胁、恐吓更是家常便饭。比如,每次讲课前都会有“主任”无缘由地骂人——这些“主任”有时来自外面,陈华想,附近应该还有他们的“窝点”。

过了几天,见陈华没有回家,他爸爸打来电话询问。张和没让接,直接挂了电话,招呼所有人安静,然后带他去另一间房拨回去。这是他退票以后第一次拿到自己的手机,但旁边有两个“主任”、两个“主管”监视着他。他们“教”他向家里谎称自己不愿意上学,读书没用,要出来闯。

电话接通的那一刹那,他有点想哭。村里跟他一起参加高考的同龄人不少,就他上了大学,这曾让爸爸很骄傲。当陈华告诉爸爸不愿意读书了,他特别生气、伤心。爸爸问他,如果不读书,未来怎么办?真是这样,就别回了,当没他这个爸。通完电话,他也哭了,心里难受,一夜没睡。

因为自己的一次任性、不小心,就出现这样的事情,进了传销组织,觉得特别自责,对不起家人。在这之前,陈华觉得自己很坚强,认为只要不信他们的话,就能出去,从没想过要哭。但跟爸爸打完电话,又不敢透露信息给他,觉得很绝望。

到了八月中旬的一个深夜,陈华第一次走出那间房子——被人带到另一个住处,距离火车站更远。换房子前,他被张和、秦明等人强迫交了3000元,算是正式“入了行”。其他一切都没有变化。过了几天,陈华又被几个“小头目”带上了去河南的火车,用他们的话说,这是“出差”。

在银川火车站时,陈华计划大声呼救,但又怕别人觉得他是个疯子,这么一想,就退缩了。趁着上厕所的间隙,陈华曾向一名男孩子求助,但他用“特别奇怪”的眼神瞄了他一眼,走了。从银川到洛阳,差不多15个小时的火车旅途中,他也想过向乘警或其他乘客求助,但一左一右坐着“小头目”,没敢。在洛阳下车后,趁他们还在拉行李箱,陈华赶紧快步走进人流,想趁机跑掉,但还是被拉了回来。他们威胁说,要是不想死,就乖乖听话。

跟着几个“小头目”,他辗转到了河南开封市,住进一个小区,依旧过着身在银川时的那种生活,只是有了一点“自由”——可以选择不听下午的课,甚至晚上可以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前提得有人陪着。

这样过了几天,陈华开始学着“干活”了——骗“新人”进来。秦明给我了一张新电话卡,申请了微信号,然后教他怎么跟网友聊天。秦明说,要先打探清楚这人是干嘛的,慢慢培养感情,等确定了朋友关系,再以“希望对方来看望自己”或“所在公司急需人手”的借口,将人骗来。一些细节非常重要,比如被对方问起职业,就说是“做物流、服装店的”;8时~12时、14时~18时应是上班时间,期间不能聊天;早、晚要说早安、晚安,不想聊了,就说“累了想睡觉”,别表现得太刻意;要在“无意”中透露自己“工作轻松、赚钱容易”。聊天对象多是通过微信“摇一摇”“漂流瓶”以及求职网站“物色”,年龄要在20~25岁之间,最好是其貌不扬、胆小内向——这样的人更容易骗。

跟陈华住一起的人中,据他所知,不少是从求职网站上骗来的,其中一个男生,被人用“开货车”的名义拉来。18岁女孩小洋早早辍学在家,玩游戏时认识了一个朋友,朋友叫她来银川玩,结果进了传销。上面讲到的湖南籍男生,本来在工地上打工,因为女孩的一句“你过来看看我”,就被骗了。

距离陈华陷入传销已将近一月,上午几个“主管”突然说,要换个寝室住,让他收拾东西。坐上出租车时,却只有秦明一人守着——这有些不对劲。后来的事出乎我预料,车径直开到火车站,秦明送他下来,说有人来接我,接着走了。陈华有点懵,往车站入口走去,没两步,他爸爸突然出现拉住了他——那一刻,他整个人完全呆了。原来,陈华的父母觉得不对劲,认为他有可能陷入了传销组织,于是便报了警。秦明他们知道陈华家人报了警,只好把陈华给放了。

   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的事情屡见不鲜,但就发现在自己身边,那种震撼感就不言而喻了。学校就像煮沸了的开水似的,一时众说纷纭。同学们既对传销组织的猖狂深恶痛绝,又对大学生思想的单纯忧心忡忡。

   作为高智商的大学生不但在电信诈骗分子和传销组织身上栽跟头,而且还在校园贷上输得体无完肤。

因为借款4万元,最终却背上了超100万元的负债。“这事如果不是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打死都不相信。”湖南的张先生的儿子张进遭遇高利贷,在民间金融人士层层套路下,不断拆东墙补西墙,半年时间竟欠下100多万元的债。

事情发生在去年10月,读大三的张进收到一条“校园贷”的短信,称可以为学生族提供分期贷款。因恰好手头紧,张进动了借款的心思。“在上学的时候有兼职,就想着先借了然后慢慢还掉。”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条短信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张进联系到了借款者李某、冯某、陈某等人,第一次借款被带到一家饭店,从饭店老板处借款5万元。“但实际到手只有4万,借条却打了9万元。”张俊说,5万的借款,对方要求扣  除2000元上门费和8000元中介费。至于9万的借条,对方告知,若按时还款无需按借条还。

根据约定,张进每半个月按约定还款2000多元,一共还了3期。但到了第4期,借款的饭店老板突然提出,要求立刻还清所有借款。“兼职赚钱,怎么还得起。”就在张进不知如何是好时,陈某再次出现,并称可以帮张进“平账”。

张进就这样向另外一家公司借款1万元。这一次,被要求一个月后还款1.3万元,而需要打6万元的借条。在到手的1万元借款中,中间人陈某和借款公司分别抽取了1500元手续费和2000元中介费,张进到手的资金只有6500元

张进吸取了第一次借款的教训,第二次借款后的第15天,他凑齐1.3万元到借款公司还钱后,却被告知提前还款属于违约,要求他偿还6万元的违约金。而且,一群大汉将他带到一辆车上威胁拿不出钱,不放人。

走投无路的张进只能再次找到陈某。陈某再次把他带去找饭店老板。打了一张12万的借条后,要求每月还利息1.2万元。”借款者还“宽慰”他,本金可以等拿得出来再还。

张进不清楚的是,一次次的借新还旧,已将他拖入一个还款的“深渊”。此后,张进经历了超过10次被介绍到不同的地方借新款、平旧账。最初4万元的借款越滚越大。“一共打了20多张借条,金额100多万元。”张俊的爸爸说,中间他们筹款还了近30万,但这些高利贷放贷者期间亦通过威逼索要方式,让张进的欠款不断增加。而借款事件完全打乱了张进的求学生涯,因不堪借款者的骚扰,他们一家四处躲债,如今张进只能辍学在家。

大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掉进陷阱,既让人慨叹社会复杂的同时,也让人为如何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掩卷沉思。

陈勇与李凡、黄刚、何礼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在宿舍进行激烈的讨论。他们对受骗上当的同学表示了充分同情的同时,又对他们轻易上当受骗十分痛心。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成了他们每天激烈争论的话题。陈勇提议道:“与其光是事后诸葛亮,不如我们行动起来为大学生筑牢一道防火墙?”李凡问道:“你有什么好主意,我们是学生,会有什么好办法?”陈勇说道:“现在的网络技术这么发达,我们不如在互联网这块动动脑筋,做做文章。”黄刚说:“你打算怎么做?”陈勇道:“我们学习的是信息技术专业,不妨就发挥我们的特长和优势,建设一个专门宣传‘防骗’知识的网站。一来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二来可以锻炼我们的专业能力,学有用武之地。”何礼道:“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建网站是需要不少经费的,我们哪来那么多钱?”陈勇说:“我们学校不是有一个门户网站吗?我想说服校长在上面开辟一块‘防骗’专栏。”他们三个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

但要说服校长,首先必须要制定一套建设方案。于是,他们又开始了精心的策划。经过反复的研究,他们终于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建设方案。这天上午,他们三人一起来到了校长办公室。陈勇开门见山地说道:“罗校长,我们学校最近有不少的大学生落入了诈骗的陷阱,不仅受害者损失惨重,让人痛心疾首,更是严重影响了学校形象。我们几个经过商量,想出了一套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和能力的方案,想得到您和学校的支持。”罗校长和蔼地说道:“那请你把方案详细讲一讲。”于是,陈勇一边把打印的方案呈给罗校长,一边脱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他从网站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说起,接着详细讲解了基站建设、网页设计、工作程序、人员分工、经费预算等方面的内容,讲得头头是道,有条不紊。罗校长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点头微笑。听完陈勇的讲解后,罗校长充分肯定道:“你们的方案做得很好,你们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由于涉及到学校门户网站建设的问题,我还要咨询一下分管这项工作的刘副校长的意见。”他把刘副校长请来了办公室,把陈勇他们的方案交给他,再让陈勇讲解了一遍方案。刘副校长听得饶有兴致,同样不住地点头微笑。听完后,刘副校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说:“这套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对于提升我校学生的防骗意识是大有帮助的。但考虑到学校门户网站是学校对外展示、宣传的一个窗口,在‘防骗’专栏还不成熟,处在摸索阶段的时候,我暂时不同意发布在门户网站上。”他顿了一下,喝了一口茶。陈勇他们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泡汤了。”刘副校长继续道:“不过,这个方案实在太有建设意义了,如果就这样让它胎死腹中也太可惜了。我建议先在学校内部服务器上建设一个网站,等将来成熟了,再挂上学校的门户网站上。”领导毕竟是领导,想问题果然周全,站得高,看得远。陈勇他们不禁欢呼起来。

得到了校长们的同意后,他们便开始按计划行动了。陈勇是整个‘防骗’网站的总设计师,李凡是技术组组长,黄刚是文案组组长,何礼是美工组组长。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招兵买马,从各个专业挖掘志愿者来加入到各自的小组。他们于是利用微信、QQ、宣传栏等手段广发“英雄帖”。由于这件事情实在太有意义了,因此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前来报名。经过一番筛选,李凡、黄刚、何礼分别从计算机专业、中文专业和美术专业招了几名成员。陈勇组织全体成员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对各个小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详细的分工。会议结束后,各小组便分头行动了。

李凡是信息技术专业,小小的网站建设从技术上当然难不倒他,何况手下还有两名专业助手。因此,网站建设的一切核心技术难关都让他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平台架设完毕,相当于做饭已经准备好了炉灶,现在只等米和菜来做饭了。与此同时,黄刚的文案组也兵分三路,开展了“防电信诈骗”“防传销陷阱”“防校园网贷”在三个版面的采访报道。他们一方面从网络上收集整理相关防骗资料,一方面加紧采访。为了能使网站具有吸引力,他们极需要许多第一手的材料。于是,他们开始想方设法挖掘身边的事例。由于很多涉及到个人隐私,一开始,有些被采访者还犹犹豫豫,不愿说出自己的经历。但他们保证不用真实姓名和公开真人图像后,许多受方者都敞开了心扉,详细地讲述自己被骗的经历。他们把采访到的资料进行了加工,亲自操刀写了大量的稿子。因为他们都是中文系的佼佼者,因此,写起稿来是得心应手,文采飞扬。其中,一个叫杨欣的女学生更是引起了陈勇的注意。杨欣是中文系大二的女生,披着一头乌黑的长发,脸容清秀,皮肤白晳,身材高挑。她性格活泼开朗,落落大方,为人真诚,毫不矫揉造作,更为厉害的是她口才了得,能说会道,许多金口难开的采访对象,经过她的劝说都抛开了所有的顾忌。同时她的文笔娴熟,下笔千言,洋洋洒洒,一蹴而就。在文案组的努力下,很快便准备好了文字、图片、视频等下锅的素材。接下来便是何礼的美工组粉墨登场了。他们就像高超的厨师似的,把整个网页设计得图文并茂、分门别类、风格独特。最后,在陈勇的指挥下,三个小组一起进行合作,不断地攻坚克难,修改完善网站。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一个全新的专业知识网站便应运而生了。为了扩大影响,学校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网站开放揭牌仪式。网站一开通,便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追捧,访问量节节攀升。陈勇和他的团队瞬间成了校园触目的明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生如夏花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