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七百多年前,周朝有一位天子,名叫周幽王。
这位周幽王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只顾着吃喝玩乐,还派人四处搜罗美女。
有一个老臣名叫褒珦,劝说周幽王要好好治理国家,体恤百姓,不要将百姓家中的姑娘带进宫里玩乐。
周幽王听了非常生气,将褒珦投入监狱。
在监狱中,褒珦被关押了三年,眼看没有放出来的希望。
褒珦的家人一直想方设法救他。
有一天,他们一番商议:“既然天子喜欢美女,我们就从这方面入手。”
他们四处寻找美女,果然找到了一位非常漂亮的乡下小姑娘。
褒家买下这个姑娘,她成为褒家的人,取名为褒姒。
褒家人教她唱歌跳舞,进行训练,打扮得漂漂亮亮,送到京都献给了周幽王,以求替褒珦赎罪。
周幽王一看见褒姒长得美若天仙,高兴极了,连忙拍手叫好。
他越看越喜欢,觉得王宫中的美女加在一起也不及褒姒的一丁点儿。
周幽王立即宽恕褒珦的罪行,释放了他。
从那时起,周幽王日夜陪伴着褒姒,将她视为心肝宝贝儿。
褒姒似乎并不喜欢周幽王,她总是皱着眉头,唉声叹气,暗暗流泪,自从进了王宫,从未露出笑容。
周幽王想方设法让她开心,但她始终笑不出来。
于是周幽王颁布一道诏令:“谁能让娘娘笑一次,就奖励他一千斤金子(当时人们把铜称为金子)。”
成语“千金一笑”,由此而来。
这个赏令一出,就有很多人赶来想发笔横财。
他们进入宫殿,给褒姒讲笑话,扮鬼脸,装死人,演滑稽戏。
褒姒见到这些人只觉得讨厌,将他们都赶了出去。
有一个擅长拍马屁的小人,他姓虢,名叫虢石父。
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说一定能让褒姒笑得肚子痛。
他跟周幽王说:“以前为了防备西戎,我们在骊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就有一座。”
“万一西戎进攻,第一道关口的士兵,就会点燃烽火;第二道关口的士兵见到烟火,也会点燃旁边的烽火。”
“这样一座接着一座的烽火台被点燃,附近的诸侯看到以后,就会派兵前来救援。”
“如今天下太平,烽火台早已没有用处,所以我建议天王与娘娘去骊山玩几天。”
“到了晚上,我们点燃烽火,烧得满天通红,让附近的诸侯见到,上当一次。”
“娘娘见到这么多兵马不停地跑来跑去,准笑个不停。”
“大王,您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周幽王眯起眼睛,拍着手说:“非常好,非常好,咱们就这么办吧!”
他们说走就走,立刻带着褒姒一同前往骊山。
有一位名叫姬友的诸侯,他是郑桓公,郑国的开国君主,同时也是周幽王的叔叔,在京都协助处理国务。
人们习惯称呼他为郑伯友。
他担心周幽王点起烽火会引起混乱,赶紧来到骊山劝阻天王。
然而,周幽王正兴奋不已,根本不听他的劝告。
周幽王十分生气地说:“我在宫中闷得慌,这次难得和娘娘一起出来,放放烟火,解解闷,你管得着吗?”
郑伯友碰了一鼻子灰,只退了下去。
那天晚上,虢石父命令士兵点燃烽火。
火势越来越旺,满天都是火光,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来,火柱冲天而起,既壮观又可怕。
附近的诸侯看到烽火,以为西戎入侵,于是带领军队前来救援。
他们到达这里,却发现一个敌人都没有,也没有任何打仗的迹象,只听到奏乐和唱歌声。
大家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周幽王让人告诉他们:“大家辛苦了,没有敌人,是天王和娘娘放烟火闹着玩而已,请你们回去吧!”
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天王的当,一个个气得要死,吵吵嚷嚷地回去了。
褒姒根本不知道他们在闹些什么。
她看到那么多士兵乱哄哄地忙来忙去,像无头苍蝇一样,便问周幽王:“这是怎么回事呀?”
周幽王告诉了她,说是为了让她开心,自己才这么做的。
他歪着脖子,笑着问:“美人,好看吗?”
褒姒觉得既好气又好笑,不禁冷笑一声说:“呵呵,真好看!真不敢相信你们会想出这种游戏。”
这个愚蠢的周幽王王,竟然以为褒姒真的笑了,十分开心,立即奖赏了虢石父一千斤金子。
玩耍了几天后,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京都。
不久,西戎真的来进攻了。
当第一座烽火台被点燃时,周幽王吓得惊慌失措,他立刻命令虢石父点燃这里的烽火。
那些诸侯上次被忽悠了,以为周幽王又在闹着玩,便不再理会他。
烽火日夜不停地燃烧,却没有一个援军出现。
京都里的军队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叫郑伯友的人算得上大将,他出去抵抗了一段时间。
但他的士兵太少,最后被敌人包围,后来被乱箭射死了。
大将一死,小兵们就陷入了混乱之中。
西戎的军队如洪水般涌入,烧杀抢掠。
年轻的男女无法抵挡敌人,被俘为奴隶。
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死,连那个从来没有真正笑过的褒美人也被抢走了。
郑伯友的儿子叫掘突(也有说叫滑突),一听说自己父亲被西戎杀死,就穿上孝服,带着三百辆战车,从郑国一直赶到京都与西戎拼命。
这个年轻人既勇敢又聪明,加上郑国的军队经过日常训练,一交战就杀死了不少敌人。
其他诸侯现在才知道西戎真的来了,也带着战车人马赶到镐京,对抗西戎。
西戎的首领见诸侯的大军到来,就命令手下的人抢走周朝多年积累的财宝,剩下的放火烧毁,然后混乱地撤退了。
中原诸侯击退了西戎,拥立周幽王的儿子为天子,也就是周平王。
诸侯回到自己的国家,只剩下掘突留在京都为周平王效力。
但没想到其他诸侯一走,西戎又来进攻了,占领了周朝西部的土地,逐步逼近京都。
周平王担心无法守卫镐京,自己又怕死,再加上京都的房屋被西戎烧毁了许多,库房里的财宝早已被洗劫一空,无法重建宫殿。
因此,周平王决定放弃镐京,迁都到洛邑(位于河南洛阳)。
由于镐京在西边,所以历史上称周朝在镐京时期为“西周”。
而洛邑在东边,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到洛邑后,称为“东周”。
从那以后,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而相互兼并、厮杀不断的状况,一直持续了5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