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离婚后的张幼仪前往德国,一个人面对生活和育儿的挑战。在德国,她经历了剧烈的情绪波动,她的第二个孩子也因此早产。
尽管徐志摩在月子期间来到德国迫使她签署离婚协议,她的生活并未因此崩溃。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重拾自信,并最终将这段经历视为人生的转折点。
她自述,生活分为德国前和德国后,德国之行使她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胆怯变为无所畏惧。
学成归国后,张幼仪在上海女子商业银行任副总裁,成功扭转了银行濒临破产的局面,数月内便使银行盈利。
此外,她还创办了一家服装公司,该品牌在上海非常受欢迎,成为时尚界的标杆。
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之际,社会各界反应各不相同,其中张幼仪的行为尤为引人注目。
此时,中国大地饱受战火蹂躏,民不聊生,然而张幼仪却看准了战争带来的商机,开始了她的投机取巧之路。
张幼仪通过其兄弟在政府的影响力,开始囤积大量军用染料及民用物资。在物资短缺的背景下,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市场上相关物品的价格飙升。
张幼仪通过反复买卖这些物资,利用价格差额获得巨额利润。她的财富迅速增加,而这种利益的追求显然与她的个人道德标准有着直接的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许多文人和公众人物都在努力为国家的抗战贡献力量。
与张幼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徽因。林徽因虽身患重病,但她对国家的未来和命运保持着高度关注和积极的参与。
林徽因家族历史上有着光荣的抗战背景,她自身也展现了一种对于文化与责任感的深刻承担。
林徽因虽然生活困苦,却始终保持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然而,张幼仪在这一历史关头选择了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道路。
随着战争的结束,张幼仪的生活轨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她携带着通过战争期间积累的财富,与她的第二任丈夫一同移居到了美国。
在那里,她过上了一种与战争刚刚结束的中国截然不同的生活——舒适而无忧。
这一时期,张幼仪的人生故事和什么不喜欢陆小曼?张幼仪在抗战最艰难时,囤积军用染料,再以1000倍高价卖出,大发国难财,给前线造成极大负担!陆小曼却在穷困潦倒时,拒绝日本人1000块大洋的出场费,坚决不与敌人来往!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张幼仪作为上海知名的女商人,不仅拥有锐利的商业头脑,还曾预言战争一旦开始,市场上的需求将会迅速推高物价,从而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她的个人选择常常被拿来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复杂感情史相比较。在床上躺着呢你们男人的心思你别猜
尽管徐志摩对张幼仪的行为令她在情感上颇受外界同情,但张幼仪因战争而积累的财富让她的形象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