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吊灯
难怪地上都是碎玻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被镜子砸死的呢。
我爬上临时梯子,查看了一下原本装吊灯的地方,吊灯总共有四个支点,虽然装修时间过长,可是固定吊灯的地方仍旧十分坚固,就算老袁再用力拆卸,只要不是同时拆除四个支点,吊灯是没有可能砸下来的。
难道真的是打碎镜子带来的厄运吗?还只是一次意外的事故呢?可是干装修这行到现在,我的工地上从来就没死过人,在砸碎一面镜子后,就出事了?难道只是巧合吗?
老钟心里很难过,觉得老袁是做了他的替死鬼,因为原本应该他砸的镜子,是我让老袁替他砸了,没准我也会遭到厄运的报复。
我开始相信老钟说的那些话了,我问他: “这种事情有没有破解的办法?”
老钟想了想,说:“要破解这事,就要找到镜子原先的主人,问清楚这面镜子的来由,或者发生过什么事情,找出镜子上的怨气,才能想办法破解。”
正讨论着,闻讯赶来的屋主走了进来,屋主是一对和蔼的中年夫妇,在他们新买的房子里死了工人,这个责任肯定是我来承担的。
谁知,还没等我开口,女屋主连声跟我道歉: “小王啊!这件事情都怪我们事先没跟你说清楚,我们以为请道士做过了法事就会没事的,可还是出事了。”
“这房子里到底有什么秘密你们没跟我说?”这房子不干净,屋主居然还试图隐瞒,现在闹出了人命,让我不禁有些恼怒。
两夫妻嘀咕了半天,支支吾吾地说出一句: “这屋子以前死过人。”
“哪个房子没死过人?”我嗤之以鼻。
女屋主忙解释道: “可不是普通的死法,以前住这里的一家人都死得很离奇,于是房子一直空着没人敢住。虽然知道这事,可我们图这房子卖得便宜,所以才买下来的。”
敢情这还是幢凶宅,我一下子就感到手脚发软,一股寒意从我背脊直冒到头顶。
我想起了那张从壁炉里发现的照片,拿出来递给屋主: “你说的是这家人吗?”
女屋主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于是递给了她丈夫。
男屋主肯定地点点头: “就是这家人。除了照片里的这个男人,其他人都死了。”
“你是说房子以前的男主人还活着?”
“嗯。我们就是从他手里买下的房子。”男屋主答道。
我和老钟对视了一眼,看来破解的关键就在这幢老洋房的前屋主身上了。
三、前屋主
我问了女屋主有关前屋主的情况,知道了照片上的那家人姓马,马先生当年是在上海开服装厂的,据说几十年前就有几百万的身价。后来家里出了事,他精神也不太好,关了厂搬到了郊区。因为洋房一直空关着,所以好事的房产中介辗转找到了马先生,劝服了很久,马先生最近才决定卖掉这幢洋房,马先生在房产交易的合同文本上留下了联系方式。
我向老袁的家人报了丧,拿出了一笔赔偿金,让他们立刻从老家过来为老袁料理后事。我则动身赶往马先生的住所。
坐了将近两个半小时的公共汽车,我终于来到了位于上海最东边的城镇,根据马先生留下的地址,他的住所靠近当地一间著名的佛庙,所以并不难找。
沿着一堵矮墙,我终于找到了马先生的住所,是间只有一层的平房,房子布满了爬山虎,被包围在一圈矮墙之中。
我踮起脚,从木制的院门上往里张望着。一位白发老人正在院子中,专注地栽培着角落花坛里的桃树。我想起壁炉上的雕刻也有桃花,老钟曾经告诉过我,桃花是辟邪之物,看来古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里说到桃花时,还带了几分诡异的色彩。这让我坚信,马先生的家人一定是碰上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指关节在木门上敲了几下,老人起身看见了我。他身材挺拔,一头白发打理得丝路分明,虽微微驼背,仍依稀透着几分往昔豪门贵族的气质。
“请问,您是马先生吗?”我礼貌地问道。
老人警觉地望着我:“你是谁?找我什么事?”
“我是给您虹口区那套老洋房装修的施工队长,今天早上,我的一个工人在房子里意外死了……”
没等我把话说完,老人就打断了我: “你们动过那面镜子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人拧起了两道剑眉,给我开了门:“进来再说吧!”
穿过院子,跟着他进了屋子,大致扫了眼家里的布置,看得出是个单身汉的房子,家具摆设显得比较随意,房子主人并不勤于卫生工作,地上积了不少尘土,惟独书架一尘不染,我走近一看,上面摆放着《易经》、 《奇门遁甲书》之类的书籍。
“家里出事之后,我就一直在研究这些书。”马先生给我倒了杯茶, “这是我这儿最好的茶叶了,你别嫌弃。”
我礼貌地喝了一口:“好香的茶啊!”虽然不懂茶叶,但也尝得出这茶叶价值不菲。
马先生乐呵呵地看着我,抬头纹布满了额头,转眼间,他的笑容消失了: “你把那面镜子怎么了?”
我凝视着他,说:“我让工人砸碎给扔了。”
“什么?”老人大叫起来,扭曲的表情几乎把脸上所有的皱纹都挤了出来, “那个镜子是被诅咒的东西,没有人可以砸碎它,破坏它,这样做只会招来更多的厄运。”
“你也这么做过吗?”
“那面镜子总共碎过三次,可每次都完好如初地回到我家里,而它每碎一次,我就失去一个亲人,所以我才将它封在了壁炉里,在壁炉上雕了桃花镇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不会再看到它作恶,可是没想到,那个房产中介来劝我把房子卖了,说买家会请道士作法,不会有问题的。我轻信了他,而我也抱有侥幸的心理,想结束这个压在我心里多年的噩梦。谁知,如今还是出事了……”
我很好奇,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的家人会一个接一个地离他而去呢?
“你刚才说那面镜子打碎过,可为什么我看见的时候,镜面是完好的呢?”我怀疑是不是马先生故弄玄虚,可看他万分悲痛的表情又不像,谁会用自己至亲之人的死来制造谣传呢?
莫非这镜子真的是一件被恶魔依附的器具,谁企图破坏它,死亡就会降临这个人。
马先生抬起头,缓缓向我道出了那段刻骨铭心却又不忍提起的往事来。
四、往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搬进老洋房的马先生,为了装饰新房,从古董店里淘来了一面镜子,虽不是名贵之物,但马先生格外喜欢这种似真似幻的镜面,泛黄的画面有种怀旧的情调。
镜子挂在了进门的走廊上,每次出门,马先生都会在镜子前整理一下衣襟,低头察看一下油光光的发型是否完美。
这面镜子为马先生的事业带来了好运气,他的生意蒸蒸日上,对家庭的关心却越来越少。
一个月以后,九岁的女儿隽茹突然得了重病,连续五、六天的高烧不退,吃了大夫开的药方,可一点效果都没有。隽茹迷糊之中尽是说些奇怪的话,有时突然在睡梦中大喊:“别抓我!别抓我!”
隽茹日渐虚弱,心疼女儿的马太太到处求医,倒是家里女佣老妈子的一句话点醒了马太太。
“太太,看大小姐病成这样,你说会不会是中邪了?”女佣老妈子的祖籍在浙江一带,当地有这么一种说法,有时候小孩子照了镜子以后魂魄会离开身体,就会有类似隽茹的病症,高烧不退以及说些不像孩子该说的话。
马太太虽然半信半疑,却对神鬼之说也有着三分相信。
“那有什么办法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要找懂招魂的道士来才行。”老妈子说道。
这一天半日的上哪儿去找道士啊!马先生经过生意伙伴介绍,请来了一位会招魂的高人,此高人住得离马先生家并不远,当日,就赶来为隽茹设台招魂了。
此高人姓谭,年近花甲,身板还算硬朗。具体叫什么已经记不清了,马先生只记得大家都叫他谭爷。说是高人,用现在的话来讲,其实也就是比普通人多读了几本专业书而已,他所谓的招魂术,如今的马先生也已是了如指掌。
谭爷先是在隽茹的房间里用红布铺了一张桌子,桌上摆好两支香烛,他问了隽茹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红纸之上置于红桌,将一碗水压在红纸之上,随后他口中念念有词,把那碗水端起走到门口,转身开始用手泼洒着碗里的水,边洒边往隽茹躺着的床这边走去,他忽然怒眼圆睁,对着窗外大声喊道:“大官归来!大官归来!大官速速归来!”
待水泼尽后,谭爷对马先生说: “你女儿的魂已经招回来了,但她身体虚弱需要调理,这段时间里,你切忌不要再让她照镜子了。过几天,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马先生听罢,这才松了口气,好吃好喝的招待之后,奉上酬金,送走了谭爷。
一晃三日,隽茹的病不见起色,反而越发严重,整宿整宿咳嗽起来。于是马先生再度上门请教谭爷。
谭爷沉思片刻,说道:“这种情况我倒是头一次碰到,看来你要带她去拍一次照。”
“拍照?”马先生听得一头雾水。
“洋人那玩意,据说可以把魂魄封在相片上,只要拿到了相片,你女儿的病自然就会好了。”
听谭爷这么一解释,马先生觉着有点道理,于是请了照相师,来家里拍照。
马先生抱着病重的女儿,和妻子以及小儿子,一同拍了张全家福,期望这张照片能让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
拍完照后,照相师私下问马先生: “先生,您的女儿是不是已经发了几天高烧了?”
马先生微微颔首,叹了口气:“是的。已经十天了。我找你来拍照,就是为了帮她找回魂魄。”
照相师是个留洋归来的年轻人,一听回魂这事,不由责备道:“孩子得病怎么不去看医生,身为人父人母居然还相信这种旁门左道,不是在害孩子吗?”
“可我们带她去看过医生了,吃了好几帖药都不见效,连日高烧,还糊话连连。”马先生为难地说。
“我弟弟曾经也得过类似的病,就是因为耽误了治疗才病死的。后来我在国外的书上看见,这种应该是肺病的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小孩子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你们还是赶紧带她去看看西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