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债务
书名:黑夜裡的瞳孔 作者:诸葛风 本章字数:4725字 发布时间:2023-10-15








黑夜里的瞳孔.jpg

第二十二章.债务

 

由此,谢先荣不但失去了工作,还负债10多万。

在亲友看来,酷爱车的谢先荣,车被人骗走还要背上购车的债务,这给他心灵造成极大的阴影,于是他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

随后几年,谢先荣不再找工作,而是准备作案。

2000年,谢先荣购买了一支发令枪改装的自制手枪。

2000年9月10日下午4时,谢先荣坐上一辆出租车,让车子驶到郊外。到郊外后,谢先荣趁司机何建军不备,对准他的后脑打了一枪。何建军当场被打死,普通型桑塔纳轿车被抢走。谢先荣杀死司机的目的是搞一个交通工具好作大案。

下午5时许,谢先荣驾驶该车窜至沙市纺织职工大学财务室。本来10号是发工资的日子,但谢先荣来迟了一步,此时工资基本已经发完,只剩2万多元现金。谢先荣持枪冲入财务室,威逼3个女会计交出钱来。谢先荣拿着这些钱冲出门,正好遇到一个家长带着孩子来交学费。谢先荣误以为他们是来阻拦他的,对准两人开枪。好在自制手枪威力不大,两人都只是轻伤。

随后,谢先荣驾车离开现场。

第一次作案杀死一人打伤两人,只抢到2万多元,谢先荣自然是不满意的。他对自己的手枪也不满意!这把手枪一次只能开一枪,威力又小,根本不能作大案。

2001年,谢先荣花费2600元购得一支仿64式手枪。试枪以后,谢先荣认为这种手枪威力太小。于是,他又于2002年上半年,以36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支仿54式手枪。

按照一般规律来说,有了枪,下面就应该招揽同伙了!一个人即便作小案子也很容易失手,更别说大案子。而谢先荣并没有找同伙!他的性格比较孤僻阴郁,也不相信任何人,只能单干。

有了2把仿制式手枪,拦路抢劫是够了,但如果想要一个人去抢银行,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一般押款的经警至少有2人以上,一个人拿手枪根本没有把握对付。谢先荣左思右想,决定购买火力更强的武器。2001年9月,谢先荣以1万余元购得冲锋枪一支。

2001年12月7日,谢先荣在襄樊市法院盗得桑塔纳警车一辆,随后开到外省销赃。

2003年5月13日,谢先荣在荆州市政府院内,将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盗走卖掉。

8月5日,荆门市公安局经过3年时间侦查,终于锁定这几个案子都是谢先荣做的。

谢先荣住在妻子的工作单位,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当晚8时许,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徐金华带领民警到谢先荣的住地抓人。敲开门后,狡诈的谢先荣立即发现情况不对。他谎称穿鞋子,突然从鞋柜后取出冲锋枪对准民警们扫射。最前面的徐金华队长躲避不及,连中数枪,好在都不是致命伤。后面的2个民警立即掏手枪还击。谢先荣连续射击,压制住民警火力,然后从阳台跳了下去,逃得无影无踪。

警方随后对谢家进行搜查,发现阳台一角藏着2把手枪和90多发子弹。而谢先荣一共有3把手枪,说明他身上还带着1把。

警方从谢家阳台上搜出枪弹后,谢妻也震惊不已,一脸委屈地说,阳台平时都用来堆放杂物,哪里知道其间竟藏有枪械呢?

2003年8月6日,荆门市公安局悬赏5万元通缉犯罪嫌疑人谢先荣。公安部随后向全国发出B级通缉令,缉捕疑凶。让人吃惊的是,在警方全力追缉谢先荣的时候,他并不外逃,竟然继续顶风作案,还敢去政府和刑警大队盗窃。

9月14日,谢先荣将荆州市劳动就业管理局桑塔纳轿车盗走。

9月21日下午,谢先荣将沙市区刑警大队前车牌盗走。

9月29日,谢先荣连杀3名经警,打伤1名银行职员,抢劫30多万现金和1把手枪逃走。

谢先荣显然不准备外逃,而是继续在本地作案,这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湖北省委、省政府及公安部领导相继指示,要求尽快破案。

2003年10月3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缉捕犯罪嫌疑人谢先荣。

连兰和昌敏是一对姑嫂,在天门市王场镇经营一家小餐馆。

9月30日晚10时许,一名30多岁的男子骑着崭新的自行车来到餐馆前,自行车边挂着一把铁锹。

该男子发现店内没有客人后,操荆门口音问正在餐馆前的连兰:“有没有吃的?”连兰说:“有。”并起身迎他进店,但男子不愿进店,而是在店外找来一只矮凳坐下。点了一盘炒牛肉,要了一瓶啤酒后,男子很快吃完,约20分钟后,该男子起身骑车离去。

连兰觉得这个男子慌慌张张很可疑,但也没有多想。

10月10日中午,连兰正低头在门前的炉前炒菜,这名男子推着自行车又从门前经过。见店内有人,该男子立即推车离去。

大约10分钟后,店内客人已相继离去,这名男子又来到门前说:“我来炒两个菜。”该男子还是不愿进店,期间不停地催快点炒菜。

男子奇怪的打扮、举止和凶狠的目光,让连兰注意起来。几天前,她看过街头张贴的通缉令和报纸上关于谢先荣的报道,莫非他就是劫匪谢先荣?想到这里,连兰的手不由自主地一抖,锅铲“哐啷”一声掉在地上。听到响声,该男子警觉地抬起头,恶狠狠地朝她看了一眼。

该男子迅速吃完后,说要一个牛杂火锅,打包带走。

正当连兰做火锅时,一名司机进店内吃饭。该男子见有人来,神色紧张,一个劲地催快点做。

火锅做完打包后,该男子又要了两盒饭、一个炒肉丝,付了钱,该男子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去。

该男子走后,连兰对昌敏说:“我看此人就是谢先荣!”昌敏也表示该男子十分可疑。

正在进餐的那名司機也有同感。听到姑嫂俩的议论,司机立即建议她们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勘查后,认为谢先荣肯定就在小饭店附近,也就是说他就在天门王场镇。

王场镇很小,不过几千人,此时人海战术发挥了威力!民警和22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治保主任、民兵300多人清查了整整一个通宵,果然有了收获。潜江市王场镇派出所所长汪波得到另一个重要线索: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停了3天,他们透过船缝悄悄瞟一眼,里面居然有一辆绑着锹的自行车,和会议上通报的特征一模一样。

警方立即调查,渔船船主肖某说:“7日,一男子戴着草帽骑一辆绑着铁锹的自行车,来到码头上,打听有无船卖,得知我的屋后有一只小船要出售。8日下午,我们以3700元成交。”民警拿出谢先荣的照片给肖某辨认,肖某肯定地回答,买船的就是谢先荣。指挥部当即调动汉江两岸的警力赴渔船所在地缉捕谢先荣。

最先赶到的是潜江公安局副局长梅荆汉等12名民警、民兵。12人呈扇形包围渔船。负责指挥的派出所所长王茂柏开始喊话:“有没有人?我们是潜江市公安局的。”

连问了两声没有回音,第三声船里才回话:“有人。”

“双手抱头走出来。”

“好。”话音未落,船里人打了冷枪,好在没有击中人。

12名民警和民兵听到枪声,立即用枪对准渔船扫射。渔船中的男人也接连向外打了几枪,但很快被警方强大的火力压制。

枪战约10分钟,突然那个男人挣扎着跳下水去,民警们立即对准黑影扫射,几分钟后,江上漂起一片血迹,谢先荣被击中了。

警方随即加派警力,在天门、潜江两岸沿汉江进行搜索。晚上10时左右,天门市同兴村码头渔民用滚钩捞起一具男尸。经警方对尸体进行初步技术比对,证实是谢先荣。他头部中弹,当场就被击毙了。

随后,警方在江中打捞出他使用的手枪,又在江汉油田谢先荣的一个落脚点,找到了藏起来的冲锋枪和赃款,案件由此彻底告破。

1.坠楼

午餐时间一到,MC公司的员工们纷纷离开了办公室。不一会儿,办公室里就没剩下几个人了。

白晶晶满眼爱慕地望着坐在斜对面的袁玮,问:“袁玮,你午饭去哪儿吃?”

袁玮回答:“杜荷决定吧。”

坐在靠窗位置的杜荷笑道:“我还有点儿工作,来不及吃午饭了。茶水间里有零食,等会儿我随便吃点儿就可以了,你们两个去吃吧!”

白晶晶顿时有些兴奋,她忙问袁玮:“那我们去吃什么?”

袁玮却道:“你不是说有事要跟杜荷说吗?我一个人先去,回来给你们俩带吃的。”说完,他冲白晶晶眨了眨眼,然后转身离开了。

顿时,白晶晶的心跳好像漏了一拍。回过神来后,才觉得自己有些魔怔了,追她的高富帅那么多,怎么偏偏对袁玮这个凤凰男动了心?

白晶晶昨天便和袁玮说了,今天要和杜荷摊牌。她看了看时间,12:30,离上班还有一个小时,时间够了。白晶晶深呼了口气,走到杜荷的办公桌旁:“你跟我来一下茶水间。”

杜荷笑道:“你先过去,我马上过来。”

白晶晶“嗯”了一声,去了茶水间。她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习惯性地又给杜荷倒了一杯,然后靠在沙发上,一边等杜荷,一边组织着措辞。

10分钟,15分钟……40多分钟过去了,杜荷还没有来。

白晶晶皱着眉头想要离开,忽然听见外面响起嘈杂的声音。

“是出什么事了吗?”她嘀嘀咕咕道。这时,茶水室的门忽然被撞开,几个男同事将她堵在了里面,袁玮红着眼冲了进来:“是你将杜荷推下去的,你这个杀人凶手!”

审讯室里,白晶晶神色激动地摇头:“警官,不是我将杜荷推下去的,真的不是我!”

有人看到她叫杜荷去茶水间,而杜荷死在了茶水间正对着的楼下,而且推开茶水间的门,里面只有她,再加上袁玮的指证,所有人都将杜荷的死赖在了她头上。根本没有人相信她!

赵东海见白晶晶颠来倒去就只有这几句,再也问不出别的什么来,只好让人将她带了下去。

审讯室隔壁的小房间里,沈铭问赵东海:“你对这个案子有什么想法?”

赵东海耸了耸肩:“有很多人看到了杜荷坠楼的经过,她确实是被人从窗口推出来的。据MC公司的员工称,当时茶水间里确实只有白晶晶一人,而桌上的咖啡杯却有两个。再加上有人举报,白晶晶正在追求杜荷的男朋友袁玮。情杀,也不是不可能。”

“但……”赵东海犹豫地开口,“MC公司的大厅和茶水间里都装有摄像头,但我们去调阅的时候发现,监控设备早在一周前就已经坏掉了,包括公司门外走廊里的摄像头,因为线路的原因,都不能使用。”

沈铭皱了皱眉:“MC公司没有报修吗?”

赵东海摇了摇头道:“大楼维修处的老谭请假回老家了,要下个星期才来。公司负责人觉得,监控摄像头坏了对日常业务没有影响,所以就没特意请外面的维修工。”

那就意味着,没有人知道案发前茶水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何况,在他心里还有一个人嫌疑也很大,那就是杜荷的男朋友袁玮——不,应该是丈夫。

根据户籍管理处的资料显示,三天前袁玮和杜荷登记结婚,并将户口迁入了杜荷在本市的一所新居。结婚是一件喜事,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件事,包括杜荷的父母。

赵东海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沈铭:“杜荷是MC公司合伙人杜广平的独生女,两年前从美国留学回来加入MC,她为人踏实低调,选择从基层做起,工作很努力。同事们都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更不知道她年纪轻轻,名下就有了规模不小的财产。”

他顿了顿:“至于袁玮,老家在东北农村,虽然家贫,却天赋高,靠自己努力考上顶级名校,他业务水平也很强,在同龄人中算很优秀的年轻人。杜荷是独生女,家大业大,他的父母很乐意有个像袁玮这样有能力的女婿。”

登记结婚这样的大事,在家里人乐见其成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隐瞒呢?这是赵东海想不通的原因。

沈铭目光一深:“但案发时,他有不在场证明。据同事的口供,袁玮吃完午饭后就一直呆在自己的座位上,直到楼下的同事打电话给他杜荷出事了,才和其他同事一块撞开茶水间的门。”

尽管杜荷的死亡,袁玮是最大的得利者,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与此案有关。

赵东海还想辩驳,忽然电话响了,“什么?老谭死了?”

2.不在场证据

大楼维修处,老谭的尸体在地下停车库的楼梯间,根据腐烂程度推测,至少已经死亡一周,死因初步判断是钝器击打脑部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具体的情况还要等鉴定报告下来才能知道。

老谭的死,令大厦18层的监控故障变成了绝非偶然的恶意人为。

警方对维修处搜检后发现,监控资料库中老谭死亡那天的所有信息都被删光了。

与此同时,杜荷坠楼那天大楼所有的人员进出记录也全部被人抹去,其他楼层的监控画面都安好无恙,唯独一楼大厅和18层是黑屏——这让杜荷的死因变得扑朔迷离。

赵东海再一次找到了袁玮问询,“说说看,你和白晶晶是什么关系?”

丧妻之痛,切肤之恨,袁玮一听到白晶晶这个名字就恨得牙痒痒。他说道:“我和白晶晶只是普通的同事关系,因为杜荷,见面的次数比别人多一些罢了,谁知道……”

赵东海看到袁玮递过来的手机上,聊天记录里都是白晶晶言语暧昧的挑逗,甚至还有一些搔首弄姿的自拍,十分大胆露骨,令人咋舌。

“所以你没有劈腿,只是她一厢情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黑夜裡的瞳孔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