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豹来到没有人的地方,摇身一变化成人形。他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花豹,他叫北域神魔,功力比小龙女高出很多,所以跟随一路小龙女都没有发现他是妖物。北域神魔早就知道了小龙女的芳名,心生爱慕,可惜东海龙宫不是寻常之地,所以他也不敢造次。偶然发现小龙女来到凡间,他就一路跟着她,想伺机向小龙女表白。可是现在他发现小龙女竟然和黄帝一见钟情,心中嫉妒之火燃烧了起来,心想:小龙女,我这样的妖物是注定不能和你在一起的,你的父王不会答应这桩亲事,可是你和黄帝也别想逍遥自在。想到这里他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森林里起了燎原之火,不用说那是北域神魔搞的鬼。小龙女运用法术,调来了东海的水扑灭了大火。黄帝看傻了,他跪倒在小龙女面前道:“小龙女,求你帮助我们打败蚩尤吧。”
小龙女面露难色道:“我不能过多地参与凡间的事情,万一被父王发现就会抓我回去的,那时候我们就再也不能在一起了。”
黄帝的眼睛里流出出失望的神色。
她看见黄帝痛心入骨的样子,心中不忍,便又道:“放心吧,只管去找炎帝,他一定能帮助你的。”
又行了多日,终于来到了炎帝的阵地,小龙女却不肯进去,她不喜欢在那么多人面前抛头露面。
两族的契约已经订立,战争的号角再次吹响。炎黄的联军和蚩尤打得难解难分,就在这时黄帝把手一挥,一群狮子、老虎、大熊等动物冲了上来,原来黄帝在小龙女的帮助下,驯服了大量飞禽走兽,蚩尤的军队很快被冲散了。
就在黄帝暗自高兴的时候,天上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驯养的野兽受惊了,四散奔逃,见人就咬,也不管究竟谁是自己的主人,连黄帝也无法控制,炎黄的军队损失严重。
回到营地,黄帝一把拉住小龙女的袖子道:“小龙女,你老老实实告诉我,今天的风雨是不是你搞的鬼。”
“你说什么?”
“风雨,今天奇怪的风雨,是不是你在施法。”
“你怀疑我和蚩尤串通?”
“你不是可以呼风唤雨的吗?不是你,还有谁?”
“会法术的不止我一个。”
“可是只有你故意接近我,你说,你是不是别有用心。”
小龙女一把甩开黄帝道:“我以为你了解我,没想到……”眼泪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小龙女一声长啸,消失在了黄帝的视线里。
小龙女走后,黄帝后悔万分,有心去找她,可是军务繁忙,只能作罢。他心想:小龙女法力高强,应该不会有事的。
可是,世事多舛,还是出事了。
小龙女离开黄帝后,心中又气又恼,本想一走了之,可是又怎么都放不下黄帝,便想独自查探蚩尤的营地,看看究竟是谁在捣鬼。她悄悄来到蚩尤军中,看见了正在呼风唤雨的河伯和雨师。
她正想回去告诉黄帝却被一只花豹拦住了去路。正在诧异之间花豹化成了人形,正是冥王的手下北域神魔。小龙女倒吸了一口凉气。
更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冥王亲自出马了。
冥王看着眼前的绝色美女,嘿嘿地笑着:“我是冥王,你应该知道。我每过一百年就会到人间找一位妻子。”
“是的,我知道,一百年后,你就会杀死她,再迎娶下一个。”
“很不幸,我挑中了你做我的妻子。”
“你休想!”
“这由不得你!”说着他向小龙女扑了上来。冥王的法力太强大了,小小一件紫金衫根本不能阻挡他……
“我会正大光明地娶你回去的,我这就派人就去东海龙王那里提亲,你等我。”说完,冥王嘿嘿一笑,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黄帝、炎帝的大军又开始准备和蚩尤大战。
黄帝迷迷糊糊间看见一个人影从自己眼前一闪,他认出了是小龙女,便偷偷跟了上去。
来到蚩尤的后军,不见了小龙女的踪迹,却看见了两个长得奇形怪状的人,手里分别拿着大口袋和水晶瓶子,身上披着羽毛拼缀成的衣服,头上也插着长长的羽毛,嘴里哼着奇怪的歌曲,脚下跳着古怪的舞蹈,围着火堆做法,他心想:这一定是传说中的河伯和雨师了,是小龙女引自己到这里来的,一定是这样,可是小龙女现在在哪里呢,她一定是责怪自己,所以躲了起来。
这时黄帝听见从自己的队伍里传来了紧急的锣鼓声,这表示军队受到了重大的挫折。他回到队伍,只见狂风大作、飞沙走砾、尸横遍野。
就在这时天上出现了一位天女,离得太远看不清面目,她喊道:“黄帝、炎帝,你们不要着急,我来助你们,我的袖子一挥,风雨就会停下,这时候你们就趁机向蚩尤的军队进发,一定能大获全胜的。”说着她挥动长袖子,风雨顿时停了下来。
黄帝等人一齐向天跪拜道:“感谢天帝怜惜我们,感谢天帝助我们打败蚩尤。”
炎黄的队伍气势如虹,蚩尤的队伍弃甲而逃。黄帝和炎帝收复了失地。
黄帝打了大胜仗,可是他一点儿都不高兴,因为小龙女不见了。他知道,那位仙女是小龙女请来的,或者根本就是她变的,可是她恨自己不相信她,所以不肯现身。
小龙女一个人躲在树林深处,回想起和黄帝在一起的日子,肝肠寸断,不是她不肯原谅黄帝,而是她已非白璧无瑕,她觉得自己配不上黄帝了。
黄帝天天站在营门外翘首以待,这一日一个少女骑着一头花豹来了。黄帝手舞足蹈地迎上去,却发现那人虽然穿着小龙女的衣服,却长得很丑,和小龙女判若两人。
“你是谁?”
“我是小龙女啊,黄帝,你不认识我了。”
“你,你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那日我请魃女助你,魃女要我用自己的容貌作为交换。我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