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道 > 十一
十一
书名:正道 作者:止立言 本章字数:4416字 发布时间:2023-10-08

十年后,张镇欢已经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建筑承包商。随着承建的工程越来越多,他也逐渐积累起一定的财富。他在家里建起了一座三层楼高的小洋房,还在省城买了一套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他的四个孩子也渐渐长大了,大儿子张庆良和女儿张秀月、张秀云高中毕业后都没有考上大学,小儿子张庆吉正在读大专。张镇欢原本打算把大儿子张庆良也拉进建筑这一行业,但张庆良却说他对建筑这一行不感兴趣,提出要自己在家乡创业,因此张镇欢也尊重儿子的意见。张镇欢还想把两个女儿带到省城工作,但由于当时两个女儿都正和男孩子谈恋爱谈得火热,也不愿意离开家乡,因此也只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小儿子张庆吉就更加不用他操心了,有自己弟弟张镇乐照看着,前途可谓无限光明。四个孩子都较听话懂事,张镇欢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地干自己的事业。

张庆良这时已经长成了一表人才,高高的个子,膀阔腰圆,天庭饱满,鼻直口方。他拒绝了父亲让他加入建筑这一行后,决心自己在家乡这片广阔的舞台上闯出一片天地。那个时候,摩托车的数量还极少,他觉得用摩托车载客是一门本少利大的生意,于是,他从父亲手上要来了几千块钱,买了一辆摩托车,干起了摩托车载客。每天他都风雨不改地到镇上公交车站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载客。那时干载客这一行的竞争同样非常激烈,只要一看到有顾客出现,那些搭客仔便像饿狼抢食一样纷纷展开争夺战。每当有公车开过来,还没停稳,四周的搭客仔便一窝蜂似的涌向车门口,抢前者往往最先载到客人,反应慢的只好继续坐等下一班车。他就混在这一群如狼似虎的人群中分一杯羹。那时候,张庆良最喜欢的下雨天搭客。因为下雨天出来搭客的摩托仔少了很多,竞争没有像晴天那么激烈,往往一个下午便有近百元的收入,是平时的一倍有多。但下雨天也潜伏着危险。

有一次,下起了滂沱大雨,许多人都缩在家里不愿出门,但却是他最喜欢赚钱的黄金时间。很快张庆良便载了几个客人,心里乐开了花。这时又来了一个客人,雨下得更大了。他不管那么多,讲好价钱便冒雨出发了。雨水像箭一样打在雨衣和头盔上,发出啪啪的响声,他不得不放慢了速度。终于把客人安全送到了目的地,他便冒雨返回。回程时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泥路,路两旁是两三米高的路基。路基下面是充满了积水的鱼塘。他小心翼翼地在坑坑洼洼中左右穿插。突然,车子一个打滑,快速地向路边冲去。他连忙急刹车,双脚拼命地撑着路面。幸好反应及时,车子在路基边停了下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吓出了一身冷汗,双手用力地把车子扶好,又重新小心翼翼地上路了。

搭车仔挣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除了风吹日晒雨淋外,还时常面临着危险。许多搭客仔都有被抢、被打的经历,有的甚至被谋财害命。因此,搭客时他们都打醒十二分精神,并不是每个客人都来者不拒。可百密亦有一疏,有时候好人坏人可谓真假难辨。有一次,张庆良就差点上当受骗了。有一个长得斯斯文文的年青人要张良搭他去附近一个地方,由于这个地方他很熟悉,并不偏僻,加上看对方长得一表人才,讲好了价钱后,张庆良便载着他向目的地前行。谁知就快到达的时候,他又提出要到一个更远一点的地方。

这时,张庆良心里便有些忐忑不安,因为经常听搭客讲起——老是变换地点的人都是可疑的。但一想到那个地方同样人多热闹,看看这个人也不像坏人,张庆良最终还是答应了。谁知就快到达下一个目的地时,对方忽然又改口要到另一个地方,而且还大方地加了价。这时,张庆良的心开始像兔子似的活蹦乱跳起来,看来遇到大麻烦了。搭客仔被抢的第二征兆——出手阔绰的都有些问题,又被他碰上了。怎么办呢?这时路上刚好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如果马上拒绝,说不定会立马被抢。于是,张庆良灵机一动,一边假装答应,一边寻找脱身的机会。幸运的是走了不久,便遇到了一条热闹的村庄,许多村民正在村口打篮球。

于是,他便把车子停下来。他谎称没油了,不能载对方到下一个目的地了。那年青人顿时显出一副很愤怒的样子,右手在袋子掏了几下,好像要拿出什么似的。可一看见周围那么多人,又把东西放了回去。见张庆良怎么也不肯去了,他便只好下了车。一看他下了车,张便掉转车头,连钱也没收,飞一般地往回走。回到小镇上,他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后来,有搭客仔告诉他,那人是个“粉仔”,他没被抢真是幸运啊!

搭客毕竟收入有限,于是,张庆良在一边搭客的同时,一边不停地寻找赚钱的机会。有一次,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商机——贩卖猪仔。他发现有很多本地人到离本镇不远的三坑镇、太平镇贩猪仔回来卖,转手便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于是便产生了加入贩卖猪仔大军行列的想法。由于贩卖猪仔是力气活,一个人很难干得成。因此,张庆良便约同学阿明合伙做生意。阿明同样有意赚钱,所以他们一拍即合。

为了弄清楚进货渠道,他们开着摩托车多次去了三坑镇、太平镇实地走访。发现那里果然是猪仔的养殖基地,家家户户都有养猪仔卖;为了弄清楚销售的门道,他们同样走访了多个市场,弄清楚了销售的价格。通过反复比较,他们发现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因此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们马上找人烧了几个铁笼,并清理好一个养猪房。一切准备就绪,他们信心十足地开始行动。

谁知他们的赚钱大计在第一次买卖后便夭折了。由于他们对困难估计不足,没想到贩卖猪仔原来是那么艰巨的一项工程。那些猪仔都是六七十斤一只,加上它拼命挣扎,他们两个根本没有力气捉得住它。两个人合力好不容易捉到一只,又被它喷了一身的屎尿,让人直想发呕。好不容易把装有四只猪仔的铁笼子抬上车,超两二百斤的猪压得车胎都扁了,它还不停地叫和挣扎,弄得车子像喝醉了酒一般摇摇摆摆,十分的危险。好不容易来到了销售市场,没想到却居然无人问津,干等了一个上午,人猪都又饿又累,只好又抬上车往家里走。好不容易回到了家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要喂猪,生怕把它饿死了。第二天,天没亮又要赶着去另外一个市场卖。好不容易卖出了,可惜又没钱赚,打了个平手。

回想起这一连串的不容易,他们情不自禁地打起了退堂鼓——这行饭不是我们吃的。于是,他们便很快分道扬镳了。张庆良又专心致志地重新做起了搭客仔。

一年后,张庆良又发现了另一个商机——几万人的小镇居然没有一间像样的书店,因此,他萌生了开书店的念头。在听取了多名亲戚朋友的意见和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他决定开一间上规模的专营书店。

为了弄清进货的渠道,他亲自跑到广州的图书批发市场进行实地了解。了解清楚图书行情后,他对开书店更加充满了信心。接着便寻找开书店的铺位, 刚好有一间铺位要转让,位置属于黄金地段,租金也不贵,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把租了下来。租好铺位以后,他便请人设计书架,装修铺面。布置好书店后,他便开始着手精心挑选图书。

由于是第一次经营图书,因此不懂得应该从哪里下手。这时,来了一个专门批发图书的小书商——阿强,在他的指点下,张庆良很快便学会了进书的技巧。他把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要来出租,一部分要来出售。出租的书主要以漫画、爱情小说、武侠小说为主;出售的书主要包括学习用书、儿童文学、成人小说、工具用书等等,可谓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万事俱备,只欠请人看铺的东风了。在经历了一番找寻后,最终确定聘请自己老婆的堂妹来看铺——自己人,靠得住。选了一个好日子,本镇第一间书屋便正式开张营业了。

很多人都梦想做老板,认为自由自在,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其实还不如打工仔那样潇洒自如。自从开了书店后,张庆良就像被套上了紧箍咒,所有的私人时间和空间都被蚕食了。每天,他直看铺到晚上十点;每个双休日,他不是去广州进货,就是要顶替小姨子看铺。那时候极度渴望休息,但一想到铺租,只好又硬着头皮开门营业了。除了失去了休息的时间外,还失去了和一家人团聚的机会。没有开业以前,每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儿子乖巧趣致,常常弄得人哈哈大笑,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可开书店后,他的晚饭只能在店里吃了,一家人再也难得在一起吃顿饭了。

很多人都认为做老板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其实内里的辛酸只有自己知。由于自己的生意做得并不大,因此进货时没少受那些批发大哥的白眼。因为每种书只要几本,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上是小菜一碟。面对你的询价,有些理都不理你,有些干脆开个大价钱吓你走。有时候为了能拿到货,只好低声下气地请求人家开恩。看见人多就识趣地站在一旁等,等人一少就又再次苦苦请求。好不容易等到人家发“善心”,又要点头哈腰表示感谢。有时候真的连一点做人的尊严也没有了。好不容易采齐了书本,要运回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时,张 庆良是搭公交车去拿书的,在上车之前,他用的是手推车拉货。别小看那薄薄的一张纸,几千块钱的书捆起来可就是一座小山的重量。为了能把书拉到汽车站,他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连吃奶的力也用上了。好不容易上了车,那时已经气喘如牛,浑身像从水里捞起一样。

除了受批发商的白眼外,还未少受顾客的气。在顾客就是上帝的年代,顾客可得罪不起。有些顾客帮衬你买点东西就像大爷似的,不是要求打折就是要求赠送些物品。想一口拒绝,又怕得罪客人;想答应下来,又没有多少利润,真是进退两难!有些顾客根本没心买书,就是来蹭书看的,左翻翻,右找找,差不多把所有的书都掀遍了,也不见出手。看着新书被翻来翻去,那个心痛劲像被人割了一块肉似的。

有时候,碰上进来一群人,那可得睁大火眼金睛,小心谨慎了。因为偷书者往往隐藏其中。曾经有一次,有一群男女青年叽叽喳喳地走进了书店。有顾客上门,张庆良当然是热情招待。由于只有他一个人看铺,他被他们的问题弄得像风车一般转动,以为这次会遇到一单大生意,可没想他们竟是来窃书的贼。在埋单的时候,他们有三个人把张庆良团团围住,每人都拿着一本书。由于他忙着算账,加上被他们挡住了视线,根本没发现其他人在干什么。算完账后,他们一群人又叽叽喳喳地离开了。等他们走后,张庆良便整理被他们弄乱的书籍,这时才发现有几部厚厚的新书不翼而飞了。这时他才明白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了,可惜已经太迟了。

书店的生意最忙的要数开学季了,因为学生的学习用书是最好做的,但同时也是最多陷阱的。由于不知道学生喜好哪一种学习用书,因此进回来的品种必须多种多样;但每个品种又不能进太多,多了卖不出是要亏本的。虽然本镇只有他一间专门做书的书店,但每到开学季,一些文具店也闻风而动,打起了学生书的主意。因此,做学生书的竞争也十分的激烈。学生们来买书,只要合用,买得都很爽快干脆,从来都不讲价。但同时买得很急,只要没有他想要的书,他调头就去别的书店买了。做学生书的时间极短,两三周内便饱和了。为了赚取这一桶金,张庆良每天开着摩托车到清城拿货,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每个星期六、日,他便乘公交车去广州批发学习用书。每天不是上班就是在来回奔波于省城和家乡之间,连气也来不及喘一口,人也消瘦了许多。

两年后,书店的生意一直都不愠不火,加上由于作自息、饮食的不规律,张庆良的老毛病胃病又重新复发了。为了调理好身体,为了抽出更多的时间陪陪孩子、父母,他只好把书店转手让给了别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正道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