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暗暗一笑,这小子不是想要个爵位吗,他就给他一次机会,顺便他也了解一下现在大秦的底层还有什么问题?
以李浩的见识说不定会对大秦底层的现状有些不一样的见解,让他出去看看真实的大秦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免得这小子整日里围着他问个不停!
这小子也真是不拿他当外人,扶苏将闾等人都没敢像他这样心中有啥问题都来烦他。
不过,等到李浩离开之后,嬴政的脸色却渐渐阴沉下来,道:“赵钬,令黑冰台调查互市监!谁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给胡人发放质举业的许可?”
“是!”侍立在暗处的赵钬答应一声,便再次消失了。
秦朝说的质举业,就是后来的高利贷。
其实民间借贷在大秦甚至战国时早就有了,现如今大秦廷尉府处理的案件中就常有借贷纠纷之事,而且大秦还有官方借贷,叫做有债于公,就是说百姓黔首可以向官府借钱。
但是,民间有少量的私人质举业也就罢了,异族胡人有什么资格参与进来?还让他们坑害到大秦的贵族身上了?
嬴政之所以生气,就是因为此次黑冰台上报了一件事,上造姚贾的孙子姚瑜被人哄骗签了一个高利借据,莫名其妙欠了一个胡商高达万金,姚贾知道了此事当然不会承认,那胡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子,竟然还敢状告姚府欠钱不还?
最后,官司居然一直打到了咸阳廷尉府,然后扶苏听说了此事,便以那姚瑜只是个十多岁的少年人,没有签契能力为由,判定签约无效,此事才算暂时了结。
嬴政微微皱眉,扶苏处理得也太仁慈了,那个胡商明明已经涉嫌欺诈该被判刑,怎么能如此轻松放过他?这不是助长胡商的气焰吗?
那些胡商就是天生的商人,只会想尽一切手段赚钱,后世就是这个质举业,他们居然能逐渐发展出来一个金融业,还能用此来控制收割全世界的财富。
不过,他们要是想在大秦玩这一套,那就是活腻了!
只是嬴政最近在外巡游,不想过多去干涉朝政,所以他只是让黑冰台调查,并没有给少府旨意,他倒是想看看接下来扶苏怎么处理此事?
其实,李浩刚刚的问题,不是嬴政不想告诉他,而是他真的听不明白,他不想对牛弹琴,更不想对一个完全不懂道家学说的人枉费口舌。
华夏的至圣先贤从易经大道演化出来的术数之学,道家用它来堪舆天地,墨家用它来格物,商人用它来赚钱,这其中商人所用只是小道而已!
所以在他的大秦,商人归属墨家管理,商税是由少府的互市监来收取,一是因为墨家的严谨认真正好可以克制商人的世故圆滑,二是因为商人再怎么算计也算不过墨家的术数,因此商人想在大秦逃税漏税很难。
对于皇帝来说,什么叫做仁?分均,仁也!
这可不是儒家那些人整天喊着的那个表面上的仁义礼智信,而是说皇帝对天下人真正的仁,就是要把天下的财富均分给天下所有人。
不过这个分均并不是财富真的完全平等,他也不可能做得到让大秦所有人的财富完全一模一样,只能是相对的分均,因为每个人的付出和功劳都不一样,比如通武侯王贲和一个普通黔首他们拥有的财富肯定不会相同。
天道之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他看来天下大概就是兵、墨、道、法、儒、农、商这七类人群,因此只要做到让这七类人群大都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就可以了,这才是皇帝对天下人最大的仁!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政令法则,另外一个手段就是经济调整了。
经济,其实就是经世济民。
官府对商人征税,不仅仅是抑商的手段,还是国家对天下财富实现平均的一种手段;但是对商人的征税还要考虑他们是否赚钱,能赚多少钱,不能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弄得大部分商人都破产,那肯定也会导致经济出现问题。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但不是灭有余,所以他说得是重农抑商,而不是重农灭商。
不过,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商税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导致商人破产,过低就无法起到损有余的目的,这也就是阴阳平衡之道,不能走极端,极阴极阳都会有大问题。
而想要把握好这个度,那就需要对全国商人的收入有统筹计算,所以大秦对商人都登记为商籍统一管理,然后由墨家和道家精研术数之学的人来专门负责全国商税的收取。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统筹计算全国黔首农人的收入,以便国家调整物价保证让大多数的底层黔首能正常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经世济民,也是损有余补不足,均分天下财富的意义,如此便可保证整个天下永久正常的运转!
但是后世那些皇朝都不重视墨家,还把道家当成修仙算命的歪门斜道,而儒家那帮人的心思大都用在升官发财,用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几个人懂得真正高深的术数之学?更何况儒家那帮人根本就不想损有余补不足,只想行使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
所以,后世的皇帝不是被下面的官商勾结合伙欺骗导致赋税收不上来,就是到后来全国大多数财富都聚集在官商以及世家豪强的手里,然后就只能举起屠刀杀富济贫了!
而他实行的抑商之策,就是要抑制天下的财富过度聚集在商人手中,然后出现后世皇朝那种情况。
而且,大秦的墨家负责管理少府,天下的山海池泽都归他们管,所以他们也不会缺少钱财,不必像后世皇朝那时的政府官员为了贪腐,极力盘剥商人的财物。
更何况大秦还有严明公正的秦法存在,商人如果受到盘剥欺压一样也可以上告官府,而判案者是法家,法家官员一般不会去和墨家同流合污,而且法家的官员如果知法犯法,那是罪加一等。
在天下百家的分工之中,本来就应该是由墨家先去制造产品,之后由商人负责去贩卖商品,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墨家的手中,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墨家去控制和节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而不是两千多年之后的那种资本社会中,让商人去管理属于墨家的制造业,那根本就是因果错位秩序颠倒了!
只要全国商业赋税能够正常收取,而且大秦少府还有山海池泽天下矿山和盐铁专营,还有管理天下货币的铸钱监,再加上全国的田税,他又怎么可能会缺钱?大秦的财政又怎么会出问题?
墨家克制商人,法家克制墨家,这才是他管理天下常用的制衡大道!
而不是后世皇朝那种皇帝故意分化朝臣,弄得满朝文武全都在殚尽竭虑相互提防,挖空心思彼此内耗内斗,导致整个朝臣上下根本没有多少人的心思真正用在政事之上。
如果不是后世的华夏皇朝实在是人多势众、土地广阔,以他们那种国家管理方式早不知道被异族灭国多少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