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跟真的似的。
苏绾绾从他怀里坐起来,被子从肩膀滑下去,赤红色的肚兜将肤色衬得更加冷白。她脸一热,有些害羞,慌忙捞起来盖住身体。
“急什么”,顾明廷笑着打量她,一脸玩味,“早就看完了。”
“…”
苏绾绾不是保守的人,此刻被他说的更羞了,不满的剜了他一眼。被子遮住胸前,弯下身去捡地板的衣服。
“衣服都湿了,我叫人送新的过来。”
顾明廷下去吩咐。
不知道为什么,苏绾绾怎么都不敢再看他。
“怎么了?”
他回来,见她不是转头就是低头,“还在害臊?”
“不是。”
苏绾绾轻声细语的。
“生死关头”,顾明廷颇认真道,“这种时候迫不得已,你不会多想罢?”
这话听见苏绾绾的耳朵里,又不一样了。
他这是什么意思?
以为她会利用这个死缠烂打缠着他吗?
苏绾绾心里顿时不顺了,“当然不会!既然没事了,你出去好吗?你未婚我未嫁,共处一室不太好!”
顾明廷,“…”
这女人,好端端怎么又发脾气了?
他想说点什么,看她这么气也听不下去,穿好衣服还是出去了,让她冷静一下罢。
见他说出去就出去,一句话都不说。
苏绾绾抱膝坐在床上,神情是有些委屈的。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她怎么样?”
姬策箭步迎上来。
顾明廷摇头,“没事了,兰墨寒呢?”
“这儿呢。”
兰墨寒笑着走过来,“我进去看看她。”
“看什么看!”
顾明廷皱了皱眉。
兰墨寒啧了一声,“这人都是我救的,我怎么不能看她?她一定很感激我。”
“少自恋了。”
姬策嗤之以鼻,“还好意思说?若不是你那破地方弄了这脏药,苏绾绾能这样吗?”
“这也能怪我?”
兰墨寒一脸莫名,“那罪魁祸首要来干嘛?”
罪魁祸首,真是。
“明廷,那狼心狗肺的一家人你怎么处理?”姬策道,“竟然用这种龌龊的方法害自己的侄女,如此恩将仇报,还不如狗养来忠心。”
“惊羽已经料理了”,顾明廷淡淡道,“不必担心。”
“那好。”
姬策点头。
“你还不走?”顾明廷看了兰墨寒一眼,“要回报也不是现在。”
“我就想看她一眼,这都不行么?”
兰墨寒无可奈何道。
“不行”,顾明廷懒懒道,“这人情我替她还了,不许你见她。”
“果然不讲规矩还是顾小侯爷”,兰墨寒勾起嘴角,“她是你什么人?你替她还什么?”传言归传言,终究不能当真。即便小狐狸真和顾明廷有什么,那也不算什么。他喜欢,就抢。
“她是我喜欢的女人。”
顾明廷道,“除了我,谁都不准靠近她。”
兰墨寒,“…”
姬策,“…”
靠在门上听动静的苏绾绾,“…”
“你喜欢她?”兰墨寒挑了挑眉,“她喜欢你吗?顾世子神通广大,但这世间不是什么都属于你的。今日若不是本王,她就命丧黄泉了。”
“是不是属于我的?”顾明廷微微勾唇,“我们走着瞧。”
好浓的火药味。
姬策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总之看着这两个男人为了苏绾绾针锋相对,而且他们还真都是帮了苏绾绾的。不像他,不仅没帮她什么,之前还那么为难她。
他暗暗叹了一声,发现门上有个影子,那倒映出来的像是个后脑勺,房间里只有她了。
“喂,你倆够了!”
他开口打破这僵局,“兰墨寒,你走。这是定北侯府,轮不到你个胡人在这儿撒野。”
“行。”
兰墨寒耸了耸肩,“中原说大人有大量,本王就大人有大量,不与顾世子计较。”
“滚。”
顾明廷毫不客气。
“小狐狸”,兰墨寒也不知是故意气他还是怎么,对着房门大喊,“我先走了!解药是我送的,别忘了找我!”
顾明廷,“…”
姬策嘴角抽了抽,至于么。
苏绾绾知道他是谁了,他们见过那么多次,她竟然不知道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是胡人。哦,他也不是胡人。兰墨寒不是胡族的血脉。
“死蛮夷”,顾明廷咬牙切齿,“他为什么还在皇城?”
“你该庆幸他还在皇城。”姬策睨了他一眼,“对了,你记得找下林止,好像发生什么事了,和你父亲有关的。”
顾明廷,“…”
难怪兰墨寒在皇城日日厮混,今日却不见人,看来真的出差错了。
御书房
“皇上,顾小侯爷来了。”
陈述进来禀报。
“比朕预想的晚了一些”,姬渊无动于衷,“让他进来。”
“是。”
顾明廷缓慢走进来,一袭红衣气势逼人。
当年那个被定北侯牵着进宫,还不及定北侯大腿高的小男孩已经长成了英俊美貌的男人。瞧跟侯爷多像啊,这气势看着比侯爷还要迫人。
陈述竟然不敢直视他,低了低头,轻声道,“顾小侯爷,快见礼呀。”
姬渊道,“你先下去。”
“是。”
“怎么了?找朕有什么事?”姬渊似乎习惯了他这没规矩的样子,也好啊,这才是他,真实的他,“正好朕也有事情找你。”
“林止已经将粮草拿回来了”,顾明廷冷冷道,“臣想,皇上要给臣一个解释,给定北侯府一个解释,给边境五十六万大军一个解释。”
“你是在质问朕吗?”
姬渊挑了挑眉。
这么久了,他终于肯露出真面目了。
“臣,不敢。”
顾明廷道。
他怎会不敢,这世间只有他顾明廷敢。
“朕是大燕的皇帝”,姬渊道,“朕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自有朕的道理。身为臣子,只需服从和执行。顾世子难道不满朕的圣旨吗?”
“臣是不满,是正常人都会不满的”,顾明廷缓缓道,“皇上罔顾五十六万大军,将救命的粮草拱手送给敌军。敢问皇上,大军吃不饱,守不住城池,怪谁?”
“朕将粮草送给敌军,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拉拢人心”,姬渊又道,“不打仗就不会再劳民伤财,这是长久之计。当年群雄并起,你定北侯府跟随先祖打下这江山,立下战功才有今日的地位。今时今日是太平盛世,不吃这一套了。不伤一兵一卒,就能永葆太平,为何不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