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为建筑队的队长以后,张镇欢在建筑方面的才华便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他有丰富的建筑经验,除了自身有一手泥瓦匠的绝活外,他对这一行的各种门道更是了解得一清二楚。他头脑灵活,精于计算,眼光独到,凡是承包的工程,经过他腹中的运筹帷幄,成本和利润便一目了然,比计算机还要精准。因此,经他亲手承揽下来的工程,没有一项是亏本的。另外,他承包工程的价格十分公道,从不会漫天要价,与别的建筑队相比,只有更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只要他建筑队承包的工程,不但承包价格合理,建筑质量更是有了保证。他从不会偷工减料,从不会投机取巧,从不会延误工期,渐渐地,张镇欢便在建筑业届小有名气,他的名字也成了建筑质量有保证的名片。因此,他接下来的工程是越来越多,建筑队也在不断扩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凡有利的地方便会有人挤破头脑,不择手段,想尽一切办法想分一杯羹。建筑业是一门很大的产业,里面涉及到很多的行业,除了建筑工人外,还涉及到各类建筑材料的供货商。水泥、钢材、砂石、砖头、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许多供货商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不惜使用各种手段。除了摆在桌面上大家都看得见的价格竞争战外,还有许多见不得光的下三滥手段。其中,用重金收买建筑队的承包人便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张镇欢自从成立了自己的建筑队后,便受到各种材料供应商的围追堵截。
这天,为建筑队提供水泥、砂石的材料商杨老板把张镇欢请到了一间高档的酒楼。本来,张镇欢一向都是不与材料供货商打交道,一来他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开发商指定的供货商,二来也是为了避嫌。可碍于杨老板的盛情难却,他只好勉强赴约。杨老板今年四十多岁,嘴甜舌滑,笑若莲花,对人十分热情。他点了满满一桌名贵的菜肴,还开了一支高档的洋酒。张镇欢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杨老板,您太破费了吧!”
杨老板笑呵呵地说道:“您是我的贵客,我还嫌不够高档呢?”
张镇欢说:“怎么会呢?这已经是非常好了,再说,我也不能帮您什么忙。”
杨老板假装有点不高兴地说道:“您这样说就有点太见外了,俗话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你我来自天涯海角,能相识便是一种缘分。来!先不要讲什么帮不帮忙的话题,为我们的缘分,先把这一杯干了。”
说完便拿起酒杯与张镇欢“咣当”地碰了一下,然后便一饮而尽。张镇欢见状,也只好仰头喝了下去。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来,为我们的志同道合干杯。”杨老板斟满第二杯酒与张镇欢一饮而尽。
接下来,他更是口若悬河、花样百出,使出各种名堂与张镇欢不断地干杯,几杯下肚后,两个人都开始红光满脸。他们一边吃菜,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开始是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聊着聊着,便开始转入正题了。杨老板红着脸,喷着酒气说道:“兄弟,哥能不能赚点小钱,有没有条活路,都寄托在您的手上了。”
张镇欢故作惊讶地说道:“哥,您言重了吧!我无权无财,又怎么能帮您赚钱呢?”
杨老板说道:“兄弟,您是揣着明白当糊涂啊,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们也不用打谜语了,只要你稍微高抬贵手,在材料验收上稍微放兄弟一马,你我便有数不清的好处。”
张镇欢作为建筑业的老手,当然知道这里面包含的猫腻,他一本正经地回答道:“哥,这样做恐怕不太好吧?一来很容易出事,二来对不住自己的良心。”
杨老板有点生气道:“兄弟,安全的问题您尽管放心,做我们这一行谁不知道这是潜规则,可从来没有谁出过差错。至于良心的问题,那简直就是屁话,社会上以次充好、假货泛滥的现象还少吗?你看那些富得漏油的开发商,赚的还不是黑心钱?这个社会,只要有钱赚,谁还会在意良心的问题。你可不要放着金娃娃不去捡,机会一过,可就会后悔莫及了。”
张镇欢毫不退让地反驳道:“别人怎么干,我是管不了。但在我面前谁也别想耍滑头,这样昧良心的钱我是一分钱也不会要的。”
杨老板见居然劝不动张镇欢,一下子气得像蛤蟆般不停地喘气。张镇欢也不管你喜不喜欢,他找了一个机会溜到前台,放下几百块便一个人独自离开了。
可这样的事情还是接踵而来。这天,张镇欢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想事情,钢材供应商胡老板春风满面地走了进来。胡老板派了一支烟给张镇欢后,便一边抽烟,一边喝茶,一边天南地北聊了起来。胡老板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张镇欢喜欢喝茶,对茶艺有一点研究。于是,便投其所好,很快与张镇武聊起了茶艺。可能来之前做足了功课,他分析起茶道来是头头是道,听得张镇欢是连连点头。由于找到了共同的话题,他们谈话的气氛便十分的融洽。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胡老板便打算离开。在离开前,他拿出一个袋子放到桌子上,说道:“张哥,听说您喜欢喝茶,我特意带来了一些家乡的特产,请您来尝尝。”
张镇欢刚想客气地谢绝,胡老板已经走了出去。送走了胡老板后,张镇欢便拿出茶叶来看看。谁知才发现茶叶中间夹着厚厚的一叠人民币,张镇欢一下子明白了胡老板的来意,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张镇欢瞬间陷入了沉思当中:“这钱我坚决不能收,否则便要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于是,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同样在家乡找了些土特产,把钱放在了里面。他找一个机会,以礼尚往来的籍口把钱送还给了胡老板。
材料供应商们见张镇欢刀枪不入,油盐不进,一个个只得安分守己,乖乖地提供货真价实的原材料,从来不敢弄虚作假了。由此,张镇欢的招牌打得是更加响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