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秋林刻制能量块的手艺已达到了现阶段的巅峰,他对构图比例的把握,引导纹的刻画已是炉火纯青。如今,他不需分辨材料质地,仅凭着双手的触觉就能刻出精美的引导纹。他现在最需要的是新的知识和大量的晶石片保持手感。但目前只能用暗空间中相似的材料代替,只能练习刻制,至于刻制的效果却不能准确测量,他一度怀疑自己如果走出暗空间,刻制水平会因此大幅下滑。
在这几年里,他的刻制手法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双面的类“U”形、类“2”及类“3”形引导纹都已练得得心应手,他估计只要有小晶石块,他用三种构纹都能挖掘出小晶石块中至少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能量值。
在刺绣方面,古秋林已熟练掌握了控阳养阴法,能让阴柔之气顺利的顺着脉络游走而不受阳气的干扰,他让燕不归帮他找了一些针线,正式开始修练绣娘传授的五针宝典绝学。通过绣娘当初传给的绣谱,他已熟练掌握了前两针,并初涉第三针的研究。
第一针是“银蛇回眸”绣法,古秋林需要学会控制阴柔之气,使其精准锁定下一针穿行的位置。这个过程相当困难,古秋林经常会出现控制不住阴柔之气的情况,时强时弱,导致绣针穿行的速度时快时慢,或是让布料因受到阴寒之气的影响而变形。虽然已经学会了控阳之法,但要强化和驯服体内这股阴柔之气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是女子来练习则相对简单,但让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来控制阴柔之气难度则增加数倍。
古秋林练习了数个月,终于找到了窍门。他利用意识调节身体肌肉的松紧,让脂肪和气血在体内形成一个环形跑道状的训练场,同时依靠肌肉丰富的脂肪吸储大部分阳气,只留一丝丝阳气在训练场上。然后他用意识引导娇弱的阴柔之气到达训练场上,让训练场上强度相仿的阳气和阴柔之气共同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陪练,娇弱的阴柔之气变得韧性十足,不再轻易折损。
古秋林终于可以用意识控制这股阴柔之气吸附绣针,又花费一段时间的训练,他掌握了绣针穿行面料后能精准锁定下一针的位置。当绣针在阴柔之气控制下弹出,针影如银蛇探出,而回针瞬间可以感受到有一双犀利的眼眸盯着下一针落针的位置。这一针不仅锻炼了古秋林准确的预判能力,还锤炼了对阴柔之气的控制,间接提升了平衡的属性。
第二针是“龙腾凤翔”绣法,这是多针技法,体内的阴柔之气要分出数股来同时控制数根绣针进行刺绣。第一步是要控制多股阴柔之气分别吸住针;第二步是练习多根绣针的协同性能;第三步才是展示针法的变化。
古秋林练习时,如同一位苦心孤诣的科学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第一针中产生的一股阴柔之气分解成两股。这就像是将一根细如发丝的线在保持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分成两根,还不能中途折断。古秋林操作时,先是屏息凝神,在心中描绘出整个过程,然后用意识控制身体平衡,全身肌肉松施有度,为阴柔之气的裂变创造最佳环境。
古秋林内观着体内阴柔之气缓缓盘旋,他将意识化为一丝丝柔和的触手,小心翼翼地接触这股在体内游荡的阴柔之气。当意识之手碰触阴柔之气瞬间,阴柔之气仿佛一个活物,微微震动,然后若无其事地恢复游荡。古秋林控制意识之手轻轻把阴柔之气从头到尾撕开,他边撕边注入早已准备好的阴气。
阴柔之气被撕裂的瞬间,犹如一个生命遭到侵犯,剧烈反抗,却被古秋林用意识调整身体肌肉松紧度来制造出的元气压制,阴柔之气被元气抽打得心慌发怵,不敢再反抗,只好乖乖束手就范,任由古秋林的意识之手将其撕裂。
阴柔之气被平分成两股后,古秋林及时将两股阴柔之气缺失的能量通过注入的阴气补足,它们很快就恢复成两股完整的阴柔之气,与分裂前的状态无异。
古秋林让意识与两股阴柔之气融合,然后操控阴柔之气吸住锈针,这一步训练终于成功完成。这项成就耗费了古秋林将近两年的时间,然而他却不觉得辛苦,因为他知道,这是通往更高境界的必经之路。
第二步是练习多根锈针的协同配合。古秋林就像一名教官,先划定一个小区域,然后在相对窄小的区域设置一定数量的小浮标。他释放出两股阴柔之气,分别缠住两根锈针,在区域内进行快速穿梭飞行,但彼此不能碰撞,也不能触碰小浮标。这可真是困难极了,要控制住锈针快速绕行障碍已经是不小的挑战,而同时控制两根锈针穿梭于窄小的障碍区域更是难上加难。古秋林可是花费了小半年的时间,才成功让两根锈针协同移动。他的操作如同指挥家舞动指挥棒,精准而优雅。
第三步则是学习针法的变幻,两根绣针如同舞蹈般在面料上快速穿梭,速度之快让人眼花缭乱。这不仅要求准确预判落点,还要确保两针飞梭时不会打结也不会碰撞。在绣图时,只见彩线欢快地上下翻飞,宛如精灵般的灵动和气势。此时的图案都是大片大片地完成,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一根一根线条慢慢勾勒。比如绣一根文竹,普通绣法是先勾勒出文竹的线条,然后慢慢填色。但是使用五针绝学的第二针绣法,就会看到竹杆直接出现在面料上,接着看到数片竹叶相继出现,填色与图案同步完成,就像分别复印竹杆和竹叶一样快捷。这种绣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简直就像是魔法一样!
第三针是“衣锦夜行”绣法,这个也是一道坎,是质的升华,难度极大。可惜绣娘或月诗诗都不在身边,要不然古秋林就会向两位请教这其中的奥义。直至现在,古秋林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没达到第三针的水准。他也只能不断巩固前两针而研究第三针的奥义。
古秋林站在反引力平台上,他首次挑战测试实力紧次于燕不归的强力武者泰▪龙,而泰▪龙就是经常欺负池鱼的村民之一。因此,古秋林在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大胆挑战泰▪龙,要为池鱼打抱不平。据查泰▪龙是维尔维克星系联盟的领军风云人物,他的本体是变异食人花怪。
泰▪龙带领着一支精英小组,勇敢地踏上了对新发现星系中火虫族的攻击之旅。然而,他们的行动计划被聪明的火虫族提前察觉,导致他们陷入了敌人的埋伏之中。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泰▪龙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失散了。
独自一人的泰▪龙误入了一个神秘的虫穴禁地,这里充满了未知和危险。然而,正是这个禁地,让泰▪龙有了一次不同寻常的机遇。他意外地破解了暗空间的锁纹,一个神秘的空间——暗空间就此向他敞开。
泰▪龙选择进入暗空间中选择了青龙刀法游戏。他对这门刀法有着极高的天赋,然而,他自大、急躁的性格让他在尚未完全掌握青龙刀法全部招式之前,就急于挑战游戏中的大BOSS。
结果,BOSS一掌拍下,泰▪龙未能抵挡住这致命的一击,白白牺牲。他的身体虽然倒下,但他的意识并未消逝。
在村中,他的身影依然浮现,他的刀法仍在回响。他继续修炼,青龙刀法的绝招也在他的努力下略有小成。
古秋林和泰▪龙相互敬礼后,就开始了激烈的比拼。蓝冰燕刀法和青龙刀法,如同两个武林高手,各自拥有独特的刀法体系。若是比较两者的品质,那么青龙刀法的质量显然更胜一筹。
青龙刀法偏重挖掘华丽的攻击技术及繁复的招式。而蓝冰燕刀法则更注重一招一式的攻击威力及朴素的招式。
古秋林之所以选择蓝冰燕刀法,原因在于他是从零开始的武学小白,需要从基础开始学起。而青龙刀法对基础训练的涉及则相对较少,直接切入高深的刀技,如同跳级学习。
燕不归一如既往地来到台下观战,白须老者也无聊地过来看看。燕不归这次的表现比以往更加张扬,手中高举着醒目的跑马板,上面写着“泰▪龙必胜,古秋林必败”,同时用高亢的女高音大声喊着口号:“打倒古秋林,泰▪龙万岁!”它对此次战斗的站队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古秋林是为了蓝冰燕刀法的名誉而战,它也不会在精神上给予半分的支持。
这一场比试,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村民前来观战,如同群蜂涌向花丛,热闹非凡。小酒庄的调酒师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抛下繁忙的生意前来观战。由于近期赛事连连,酒馆的生意如火如荼,为了不耽搁生意,调酒师灵机一动,将酒杯和酒架挪到了比赛场旁。
调酒师手中的酒杯如同魔法一般翻飞,令人目不暇接。为了尽享比赛盛况,他特意在酒杯中倒入了一系列极难调匀的油酒,它的配料丰富多样,有冰块、芝麻油酒、花生油酒、黄牛油酒、猪油酒等等。
小餐饮的厨子也是兴致勃勃,拉着快炒车在反引力平台边搭起了篷子,摆起了街头餐厅。他吆喝着各类小炒快餐,香味四溢,让人垂涎欲滴。烹饪过程中,他手法熟练,炒菜声响如一首动人的交响乐,引人入胜。
泰▪龙手中的青龙大刀在反引力的影响下依然稳如磐石,这得益于他曾指挥过千军万马,见过大风大浪。他眼中的古秋林,不过是他刀下的又一祭刀亡魂。他胸有成竹,将青龙刀法的所有分解式连贯起来,如同行云流水,意欲一气呵成,将这刀法奥义挥洒得淋漓尽致,准备给古秋林致命的一击。
古秋林十分冷静,他没有先动手,几年来的经历告诉他,先看看对手发招,然后采取反手将对方克制住是获胜的好办法。当他看到泰▪龙起手式没有用零散的技能来攻击他,而是按序将分解式连贯起来展示,他的心中掠过一丝惊诧。因为以往的所有对手都没有把分解式连贯起来的习惯,而是直接用其中的分解式来攻击他。
古秋林看清形势,立马猜测到泰▪龙不按常理出牌,泰▪龙想直接用绝招来击杀他。古秋林并未犹豫,也立即施展连招。他此时受反引力的影响已很小,在反引力平台上移动更是如履平地,而且形成的招式也比泰▪龙快上许多,他毫无避让之意,全力施展连招。
泰▪龙的大招施出一半,古秋林的小技能就追身而至,打乱了泰▪龙的计划。泰▪龙不得不暂停大招的的完成,而是顺手将青龙刀横挡,化解古秋林的杀招。
平台上方的黑色晶石自旋转速度也随着台上两人打斗激烈呈度变得越来越快。一个淡淡的紫色光罩将平台笼罩起来。任平台上电闪雷鸣,火光冲天,台下的村民都没有受到丝毫波及。
泰▪龙全身壮硕的肌肉在古秋林的刀法威力下瞬间冻碎,只剩下骨架仍在坚韧地战斗。而古秋林也不好过,战斗服已被烧得只剩下几片遮羞的碎片,身上多处被刀气波及。但古秋林凭借强大的聚气和借力,成功放大了蓝冰燕绝招的威力,形成的刀影稳稳压泰▪龙形成的青龙刀影一筹,施放的技能也较泰▪龙快上一步。
双方的大刀在施放最强一击后相继毁损,古秋林果断将残毁的刀柄一扔,脚下踏着八方步,迅速欺近泰▪龙的身旁。他伸出双手,紧紧抓住泰▪龙身上的骨架,用力捏碎所有的骨头,泰▪龙的灵魂才从躯壳中飞出。
古秋林气力耗尽又是晕迷了五日,而村里也如过节般开启了五日大游行庆祝活动,但古秋林清醒后,庆祝活动又掩旗息鼓,村民很快恢复日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