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桌子上扒拉出一块空地,从杂乱的桌子上找得一支笔,庆幸写作的本子就在眼前。早就想写点什么,但无从下笔,今天在网上看了看别人写的诗,我终于手痒了。
我在一个著名的诗歌网站看了多半个小时,看不下去了,因为眼睛脆弱,看屏幕不可太久。
尤其是还要仔细反复地看一段文字,我想刷短视频就不用这样累。诚然我在其中看到了好的作品,但更多的在我挑剔的眼光下是难以服众的,至少写的东西我看不来。
前几日想着往报社试着投稿,不管成不成,我也不想总拘泥于一滩不致命的泥沼,总想让自己写的东西叫更多人看见,这时才发现,其实自己也没有写过多少东西。
但我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不是好样的,在没有金财支持和忠实粉丝鼓舞的条件下,我仍笔耕不辍。
我还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我进来读《我与地坛》,还没有读完,我读书很慢,加上还有小说更新的事情来乱我心神(当然主要还是生活中有一些琐碎的事要处理),读的就更慢。
史铁生写得好,至少在我看来,他的文笔太细腻了,直往我的心缝里钻,我以为他的写作受到了他身体的健康原因影响,我读出了他对一个健全身体的渴求,及在病痛中苦苦熬炼所获的心得。
一个人的创作形式或许可以天马行空,与你的生活不着边际,但内容的实质还是你所过的生活。
我一位朋友说过,写作时那些繁缛的修辞和名词的变换,是可以通过练习改善的,但文章的内核思想才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我以为我找不出他话的错处,于是在这里引用。
与此同时,我还和他探讨了应该写什么样的作品,我所得出的结论是,要写时代的缩影,写人类的共性。这是以我现有的水平总结出的观点,或者将来会变,那是将来的事。
如果读书使你不愉,你还要硬逼迫自己吗?我想说,如果你不以写作、点评书籍类的工作为生,就放心的放下使你不愉的东西。
你麻木的眼掠过那些精心雕琢的字句,也会使字句麻木,所以去购物、打游戏、旅行,去干那些叫你高兴的事,不必去探究其有什么高深的意义,快乐难得。(当然我这里的读书是专指课外书,可没叫你不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