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冷月如钩,子衿悠悠(7)
万贞儿疾步跑到孙太后的寝宫,然后跪在孙若薇的面前,孙若薇冷面寒霜地看着她,问道:“万贞儿,我命你去照顾太子,谁知你照顾出来了一个夫君,你好大胆子!”
万贞儿伏地说道:“太后,贞儿知错了!”
孙太后问道:“那你说说,错哪儿了?”
万贞儿说道:“回禀太后,是贞儿不该以乳汁喂养太子,不然太子也不会这么想!”
孙太后眼睛里的光亮了一下,随后说道:“你一个姑娘身子,哪里来的乳汁喂养?撒谎的吧!”
万贞儿此时挺起身子看着孙若薇说道:“临行前,太医院教给我识得一种催乳草,说若是遇到紧急情况,可吃这种药物,然后喂养太子,可保太子命!所以,我就大胆地吃了这种草,不然我和太子都渡不过那几日的,太后!”
孙若薇此刻眼眶已经湿润了,刚才是她故作威严,实则是内心里早已翻滚如煮开的沸水,感动至深。她弯下腰将万贞儿扶起来,低声说道:“万贞儿,我将太子交予你手,那是对你有完全的信任。今,你没有辜负我的信任,还做出了如此巨大的牺牲,我作为太后都要对你表达感激之情!”
万贞儿急忙说道:“太后大可不必,贞儿愿意为太后去死,同样也可为太子献身,都是贞儿的福气!”
孙太后沉默了一阵,继续道:“太子册封你为太子妃,我想问你,太子尚小,是不是你鼓动他如此?”
万贞儿摇着头说道:“贞儿胆子再大,也不敢有如此念头。是太子殿下对贞儿的感恩所致,这么多年,太子日夜都卧在贞儿的怀里,贞儿一刻也不敢放松对太子的细心照顾,所以,是太子感念贞儿的尽心尽力,才有册封太子妃之事!太后,我知太子尚幼,这种事关国家大事须太后做主才算数,所以,贞儿本就没有当真。”
孙若薇仔细分辨着万贞儿话里的真实情况,却也听出味儿来了,于是说道:“万贞儿,既然太子已经册封了你,那就是算数的,太子说过的话允诺过的事情,岂能当儿戏之言?所以,你不用委婉,大大方方地认可自己就是当朝的太子妃,又何尝不可?!”
万贞儿听到此,顿时泪水长流,伏地再拜孙若薇,同时哽咽着说道:“贞儿方才在后宫听到宫女和太监都在悄悄议论,说是太子安全回宫了,我万贞儿继续做宫女又太老,所以就想着,能否请太后恩准贞儿回到大兴去。可是,刚才太后娘娘的一席话,让贞儿死去的心重新活过来了,贞儿万死都不能报太后的大恩大德亦!”
孙太后面色终于转为和善了,说道:“如果,我命你继续回到太子身边伺候,哦,是以当朝太子妃的身份侍奉太子,你可应否?”
万贞儿说道:“我要将太子侍奉到成为真正的男人,成为像他爷爷那样的明君,请太后恩准!”
万贞儿所说的朱见深的爷爷,即是朱瞻基,孙若薇的丈夫。从万贞儿嘴里听到自己已故的丈夫是大明朝的明君,孙若薇脸上的神色终于是喜笑颜开,再看万贞儿已是顺眼太多了。
“后宫如此看你,那是因为皇上并没有赐予你册封金印。”孙若薇又道:“明日,英宗皇帝将正式册封朱见深复登太子位,顺便也将你的太子妃册封仪式一起举行了便是!”
万贞儿泪流满面地看着孙若薇,嘴唇蠕动着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显然心里已是超级感动和狂喜了。
孙若薇自然明白万贞儿此刻的心境,她当初也不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么?如果不是朱瞻基坚持立自己为后,自己的儿子朱祁镇被立为太子,岂能有今日之朝堂孙太后?!
孙若薇又道:“万贞儿,你大太子十七岁,这在大明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太子妃可立也可废,全看你如何照顾太子了!所以,你去吧,和太子一起移居东宫,其余的事情我安排司礼监去做就是了!”
万贞儿磕头便拜,激动地说道:“贞儿生生死死都是太后的人,都是太子的人!”
孙若薇点点头,低声说道:“去吧,让秋钟离陪着你去面见周贵妃,她毕竟是太子的生母,你和她同岁,该如何称呼才是?”
万贞儿回应道:“贞儿听从太后安排!”
孙若薇说道:“称她为母后也不太正确,因为周贵妃不是皇后。你还是称她为贵妃娘娘吧!”
万贞儿点头称是,然后孙若薇摆摆手,万贞儿便悄悄退出太后寝宫。
从孙若薇的寝宫出来,秋钟离早已等在门口多时了。刚才因为太急,秋钟离走到后宫找寻万贞儿时,刚好错过。
宫女告诉他,说是太后召见万贞儿,于是又回到太后寝宫,正好碰到了从里面出来的万贞儿。万贞儿看着他微笑,秋钟离就知道有好事儿了。
果然,万贞儿低声说道:“秋钟离,自此刻起,姐姐就是正式的太子妃了,太后命你护送我去面见周贵妃,然后回东宫和太子一起居住!”
秋钟离笑着说道:“恭喜姐姐了,我刚才去后宫里找你,她们说你被太后召见,我估摸着就是这个事儿。没想到,还真是的么!”
万贞儿低声说道:“太子去见皇上和他亲娘了,我等的可心急了么!”
秋钟离安慰道:“姐姐,不要心急。既然太后已经认可了你太子妃的身份,那姐姐就是大明朝第八位太子妃了,即便是皇帝和太子生母也不可能再轻易改之了!”
万贞儿点点头,秋钟离在前面领路直奔东宫而去。
孙太后看着万贞儿出去,心里面不再焦躁和愤怒了。刚才听着万贞儿的复述,作为女人,她能够理解到万贞儿的不易。在那样的环境里,居然能以处子之身做出催乳喂养之事,这等忠臣侍女何处寻之?!
太子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卧在万贞儿的怀里睡觉,如果将他们强行分开,岂不是害了孙儿?!孙儿五岁起就跟随万贞儿躲到大兴县避难,从两岁时算起,已经有八年的时间是在万贞儿悉心照顾中度过的,似姐如娘,已经不是一般的感情了。
孙太后思考良久,终于做出了顺从太子册封的意见,这在大明朝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此后的朝代更替中再也没有发生过如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