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情像一棵树,开满了幸福的花。有的人结下的果实是甜美的,而有的人却是涩口的果实。
我猜测着,年少时一定有许多人会将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用蝇头小楷,细细抄写在漂亮的书签上,反复摩挲着,脑海中浮现的是心仪之人的身影。
年少的梦,很美。
就是连惆怅和遗憾,都带着那青春的气息,浪漫的味道。不知不觉间已然度过许多岁月,再回首当年,却恍然发现,曾经以为涩口的果实,不过是因为太过于青涩,只有成熟后才会甜美。
曾经无数人会觉得牛郎织女的故事,太浪漫。在七夕之夜,便成了人们口中的中国情 人节。
可笑的是,这个披着浪漫爱情这层皮的故事里,现实却是那么不堪。一个小偷,偷走了仙女的羽衣,让她无法回到天上去,胁迫仙女嫁给自己,王母最后带走了仙女,小偷还要用孩子威胁着她。
换个表述方式便是一个城里白白净净的女大学生,被人贩子拐卖进了大山,强迫对方生下孩子。被解救后的女大学生,还要面临着这个强迫他的男人带着孩子,期望来养他们一辈子。
这个故事的存在,玷污了千年前的乞巧节的传统。
在千年的长河里,七月七,只是女儿家的节日,祈求上天赐予美好姻缘的节日,最终沦为了这个不堪故事的牺牲品。
也不知秦观在写下这首《鹊桥仙》的时候,是否真的知道这个不堪的故事背后,隐藏的血泪?
可纵观秦观的一生,才高八斗,却三才及第。仕宦之途亦是不平坦。他得过恩宠,也遭过贬谪。
他笔下所写的词,多是那风月情事。毕竟,他与歌伎来往频繁,记载过许多风流韵事。
在他的口中,他的笔下。牛郎与织女,是一段悲情而浪漫的故事。让一对有情人生生分离,分隔两地,只能在渡口相望,丈尺之遥,握不住彼此的手。
他写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他从始至终的观念。于他来说,情爱只是两个人的事,哪怕只有一次,也得偿所愿。
不需要做那长相厮守的恩爱夫妻,只是一缕金风,一盏玉露,只图当下的温存,无须在乎本质的缘由。
他更希望在似水的柔情里,抵死缠绵,在如梦的佳期里,沉醉不醒。说着害怕短暂的相逢后,又要踏上鹊桥归路的话,却只是在找一个借口。
他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段风流韵事,从来不会只与一人。他的心里,装的从来没有爱情,只有情爱。
他不会许下任何的诺言,因为他知道,诺言若是无法实现,便是将他人围困在其中,也束缚住了自己。
他的爱情观里,没有责任感。
大概便是如此,他才会不在意这这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的到底是什么吧。
可这首词写的太美,像是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披了一块名叫浪漫的皮,便让所有人沉迷其中,再也看不见背后的不堪。
有多少人能够将爱情二字,郑重的写在宣纸上,带着墨香。经过多少朝代,多少岁月,还依然不会褪色?
或许没有多少。
那样的人,至今都是人们寻觅的最佳幻想。
他们会将爱情藏进心间,用灵魂耕耘着岁月的土地,等待着那幸福的花开,结出甜美的果实,尝一口便再也忘不掉。
人间的这一草一木,一尘一土,都是他们最简单的幸福。
不做秦观这样的人,也别做牛郎那样的人。天长地久看起来遥远,可过好每一天,在爱情里学会认真对待,才不会那么狼狈不堪。
命运会眷顾真心,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