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允冠百王(一)
书名:光武大帝 作者:梦回汉邦 本章字数:2518字 发布时间:2023-10-23

刘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该如何评价刘秀?我们先看一下古今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是怎么说的。

三国时期,曹操之子、大诗人曹植曾专门写过一篇评价刘邦与刘秀的文章,其部分内容如下:

“将则难比于韩、周(韩信、周勃),谋臣则不敌良、平(张良、陈平)。量力则势微,论辅则力劣。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故曰光武其优也。”

曹植认为,刘邦的才能不及刘秀,之所以能成就帝业,是因为西汉开国功臣们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刘秀云台二十八将(或三十二将)。

蜀汉丞相诸葛亮看到曹植的文章后,立刻提笔写出了其著名的四论之一《论光武》,以反驳曹植。

诸葛亮在书中说道:

“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诸葛亮认为,刘秀云台诸将,其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刘邦功臣,只是因为刘秀本人能力太强,就如日月,云台诸将如星星,其光芒已完全被日月所遮盖。刘邦能力有限,才显示出韩信、张良、陈平等人能力超群。

唐朝时期李世民说:“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实际上是三十)。”

北宋史学家薛居正说:“自古帝王,能保全功臣者,唯光武一人而已!”

王夫之对刘秀的评价更高,他在《读通鉴论》中说道:“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王夫之认为,在古今所有帝王当中,论品德、才能、贡献等综合素质,没有任何一个帝王能超过刘秀。

毛泽东主席对刘秀的评价也很高,他说在古今所有帝王当中,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他还说:“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

整个东汉王朝都打上了深深的刘秀烙印,下面我就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社会风气等几个方面,谈谈刘秀对东汉王朝和中华民族的重大影响和贡献。

在政治方面,刘秀对自古以来的三公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改进。

从刘秀开始,在整个东汉王朝,三公的政治地位虽然依然很高,但权力和以前相比已大大降低。特别是在刘秀时期,三公几乎成了一个荣誉称号。

一切权力来自尚书台,而尚书又直接听命于皇帝,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刘秀虽然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但在东汉王朝的二百年间,除了王朝末年,从来没有发生过地方割据和地方叛乱。

但权力过分集中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年幼或懦弱,就容易出现宦官专权,这也是东汉宦官干政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刘秀虽然打击外戚,但他也特别重用外戚,以后东汉历代皇帝,基本上都沿用了这个传统。遇到刘秀、刘庄这样的强人,外戚不能也不敢专权,但谁敢保证以后每个皇帝都像刘秀这样智勇双全呢?这也给后来的外戚专权留下了隐患。

刘秀所开创的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总体是这样的:

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依靠以三公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为避免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又利用外戚对他们进行制约。如果外戚专权,再由皇权制约外戚。

到了汉章帝以后,由于皇帝年龄太小或懦弱无能,皇帝又利用宦官制约外戚,这又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虽然如此,但东汉王朝仍跌跌撞撞地走了将近二百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是皇权的自然延伸,在大部分时间内,皇权并没有衰落。

所以说,东汉时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大部分都能在刘秀那里找到根源。

但我认为这种政治体制,也不能说就是完全失败的,它也有很多优点,甚至有点像三权分立。皇权(宦官)、相权(文官)、外戚,如果有任何一方一家独大,另外两方就会联合起来制约它。

东汉的小皇帝那么多,国家却没有分裂,也没有改朝换代,一直坚持了近二百年。这种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也起了重要作用。

在经济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论哪一个王朝,如果想长治久安,都必须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

粮食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当代社会依然是这样,我们可以没有汽车、冰箱、手机甚至房子,但却不能没有粮食。

如果一个社会土地兼并严重,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百姓忍饥挨饿,这个王朝就离灭亡不远了。可以这样说,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自下而上的农民起义,都与土地问题有关。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封建王朝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因为官员本身就是大地主,他们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

当然刘秀也没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但他与以前的其他帝王相比却是做的最好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刘秀是以“柔道”治国的人,但在度田事件中,他却表现得异常强硬,甚至对高官和豪强大开杀戒:先后有三位大司徒因度田而死(韩歆、欧阳歙、戴涉),十余位太守、国相被杀。

刘秀度田获得了巨大成功,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国家税收,打击了地主豪强,减轻了百姓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后面的明章之治和永元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刘秀度田的成功,就没有东汉的二百年国运。

刘秀依靠豪强地主取得了天下,称帝后又分封了数量众多的王侯,赏赐给他们大量土地,可在东汉时期,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豪强叛乱。

因为除刘秀以外,东汉很多皇帝也进行了度田,而刘秀度田的杀伐政策依然让豪强心有余悸。只是黄巾起义以后,皇帝允许甚至鼓励地方拥有私兵,以镇压农民起义,地主豪强才成尾大不掉之事。

在文化方面,若单论文化素质,在中国众多的皇帝里面,刘秀绝对是佼佼者。

他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在刘秀的影响和大力提倡之下,各郡县都办有官学,甚至很多地方还出现了私学,极大地提高了东汉人民的文化素质,使东汉成为中国封建王朝中儒学最盛的时代。

与清王朝大兴文字狱、借修《四库全书》之名先搜书再毁书不同,刘秀特别重视收集整理图书。

从王莽时期开始,天下大乱,官府藏书大多散失。

刘秀在征战之余,每到一处,总是先访儒雅之士,收集民间藏书,亲自将书籍中一些有疑问、暂缺、脱漏的字、词、句补充完整。

大司徒候霸就是刘秀在讨伐苏茂、周建、刘纡等人时,在今安徽中部遍访名士时聘请的。

在刘秀的大力提倡之下,民间士子向官府上交了大量藏书。刘秀迁还洛阳时,仅仅是转运各种书籍,就用了两千辆大车。

在刘秀的努力之下,使东汉时期的藏书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前所有的朝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光武大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