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皇亲国戚
书名:光武大帝 作者:梦回汉邦 本章字数:4678字 发布时间:2023-10-19

刘秀幼年丧父,从小由叔父刘良养大,与刘良感情很深。刘秀称帝后,对刘良非常尊崇,先封刘良为广阳王,后又改封赵王,很多时候还法外容情。

由于侄子(刘演、刘秀)起兵反莽,刘良无奈之下也被迫“造反”,跟随义军东躲西藏,担惊受怕,经受颠沛流离之苦,甚至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在战争中被杀。

随着刘秀称帝,刘良终于扬眉吐气,无论走到哪里,面对何人,他看到的都是毕恭毕敬和奴颜婢膝,听到的都是问安和谄媚之声。

刘良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的荣耀,开始逐渐迷失了自我,以前那个淳朴、善良的刘良再也看不到了!

来歙遇刺后,其灵柩抵京,刘秀亲往城外迎接,随后百官也跟随入城。

当时车马熙攘,人声鼎沸,交通拥堵,刘良与右中郎将张邯的车马迎面相遇城门。

由于道路狭窄,刘良又是后到,堵住了张邯的去路,车马都不得过。

刘良大怒,大声呵斥张邯后退让路,张邯不敢应,只得令几乎已经入城的车马退回城外避道。

刘良仍不解气,又命人召来城门守将大声责骂,并命令他如罪犯一样前行十步,来到自己车前叩头谢罪!

这件事令朝廷一片哗然,司隶校尉鲍永立刻向刘秀弹劾刘良道:

“刘良乃一藩王,蒙天子圣恩得以侍驾左右。城门候吏是天子六百石官吏。刘良明知如此,仍肆意责骂天子大臣,并令他叩头谢罪,没有一丝藩臣之礼,是对天子大不敬!”

刘秀虽然也很生气,但事后并没有对刘良有任何惩罚。

刘秀称帝后四处征战,无暇顾及其他,结果地方豪强横行。

北海国大姓公孙丹为当地豪强,也是北海国五官掾。当时他刚建好一处豪宅,便找人占卜。

那卜者说,新宅不吉利,一定要有人在里面死去才可破解。新宅死人那不就真的变成凶宅了吗?卜者也真够让人无语的,不知他是与公孙丹有仇,还是占卜水平太次,竟然给公孙丹出了这样一个馊主意。

公孙丹不知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智商有问题,还真的相信了卜者的鬼话!

于是公孙丹便让儿子随便在路边杀了一个人,把尸体放进新宅里“消灾”。

董宣,字少平,开封杞县人,当时为北海国相。董宣知道后立刻将公孙丹父子逮捕并诛杀。

公孙丹家属率领宗族和亲信三十多人,拿着兵器到董宣官府前“喊冤”!公孙氏嚣张跋扈惯了,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这哪里是“喊冤”,分明就是想威胁谋杀朝廷命官!

董宣没有丝毫犹豫,命官兵将这三十多人全部抓捕,并关押在了剧县监狱。

董宣知道公孙一族曾投靠王莽,害怕他们与海贼勾结反汉,就命水丘岑将这三十多人全部斩首示众。

青州刺史认为董宣杀人太多,就向刘秀告发董宣并拷打水丘岑。董宣于是便被关进洛阳的监狱,准备秋后问斩。

董宣毫无惧色,每天在监狱里朗诵儒家经典。等到问斩的那一天,官府便准备了好酒好菜为董宣送行,希望他在黄泉路上不要做一个饿死鬼。

董宣厉声说道:“我董宣生平不接受别人的怜悯施舍,何况将死之时!”说完便主动走上囚车。

当时被公开问斩的一共九人,董宣是第二个。第一个刚被斩首,董宣便“带着”押解之人走向刑场!

这时刘秀派来的使者正好赶到,宣布董宣的死刑暂缓执行,又把他送回了监狱。

刘秀于是又亲派使者审问董宣,董宣全部如实回答,并说水丘岑全部是按自己旨意办事,罪不在他,希望朝廷斩杀自己放过水丘岑。

使者将审问情况报告刘秀,刘秀便赦免了董宣和水丘岑,并将董宣降职为洛阳县令。水丘岑后来官至司隶校尉。

湖阳公主刘黄的奴仆行凶杀人,随后便躲进了湖阳公主的家里,官府不敢抓捕。

董宣就命官兵日夜坚守在湖阳公主家附近,伺机抓捕其奴仆。

一次董宣听说奴仆随湖阳公主外出,就亲自率官兵在夏门亭等候公主。湖阳公主一到,董宣就亲自上前拦住其马车,用刀划地,大声列举公主的过错,然后又令人将奴仆拽下马车,董宣当场亲手将其斩杀。

董宣这次可闯了大祸,湖阳公主是谁?他可是天子的亲姐姐!董宣上次诛杀公孙氏家族,刘秀已经放其一马,这次他又在白天当场斩杀公主奴仆,挑战的可是整个皇家的权威,刘秀还能放过他吗?

说实话,董宣在大庭广众之下杀人,而且不走法律程序,我觉得他做的确实有点过分了。

刘黄立刻哭着将此事告诉了刘秀。刘秀大怒,立刻召董宣入宫,要将其乱棍打死。

董宣叩头道:“陛下请允许我说一句话再死!”

刘秀不耐烦地说:“你说吧。”

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朝,却放纵奴仆杀害百姓,您将怎样治理天下呢!不劳陛下动手,我自行了断!”

董宣话音刚落,便突然起身,一头撞向宫中柱子,鲜血直流。

刘秀这人有一大优点,那就是知错就改。董宣刚才的话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又看到董宣满脸是血,心中怒气早已消了大半,便不再想杀董宣了。

但刘秀又要给自己特别是湖阳公主一个台阶下,就连忙命人扶起董宣,并对他说:“你若向公主叩头谢罪,我就饶你不死!”

但董宣宁折不弯,就认死理,宁死不从。

刘秀就命小黄门使劲往下按董宣的脑袋,强迫他给公主叩头。董宣则两手撑地,拼死反抗,始终不肯低头,小黄门竟毫无办法。

这时湖阳公主又不愿意了,开始哭着埋怨她这个天子弟弟。

刘黄性格泼辣,心直口快,按我们农村的话说,就是比较“叨讪”、“嘴上没把门的”;按网络语言说,就是比较“八卦”。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家长里短、偷鸡摸狗、绯闻轶事,她都会一股脑地给你抖出来。

于是刘黄哭着埋怨刘秀道:“文叔你以前做百姓时,和伯升(刘演)一起藏匿逃犯和犯了死罪的人,官吏都不敢上门捉拿,现在你做了天子,怎么还治服不了一个县令!”

刘秀突然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天子不能同百姓一样!”

刘秀心想,今天的“闹剧”必须要结束了,不然大姐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把自己以前的囧事、丑事给抖出来,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书生、老实人形象就彻底毁了!

于是刘秀便赐封董宣为“强项令”,并赏赐他三十万钱。董宣全部将其分给了手下的官吏们。

从此以后,董宣名满京城,无论皇亲国戚,还是地主豪强,见到董宣之后,无不小心翼翼,瑟瑟发抖!

除了皇亲、豪强之外,外戚也不甘示弱,大肆敛财弄权,民愤极大。

郭皇后的同母弟郭况,家又金钱数亿,奴仆四百,为当时天下首富。

家中所用器皿,皆为纯金打造,每天铸造金器之声,响彻整个洛阳城。天下人皆说,郭府之上,不下雨也会打雷,说的就是郭况铸造金器的响声。

郭况在家里建造一座高阁,上面放着衡石,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美玉。又在高阁下面建造一座地下室,专门用来存放黄金等稀世珍宝。郭况还在旁边建造一个哨所,日夜有全副武装的士兵站岗守卫。

郭况还用各种珍宝镶嵌装饰亭台楼阁,将明珠悬挂在横梁之上,到了晚上将郭府照耀得如同白昼,好像一个个星星月亮。现在人们还常用“郭家金穴”来比喻富豪之家。

阴丽华的弟弟阴就,好侠养士,有门客数百。江湖豪杰、文人墨客、三教九流等经常来往于其府,整日不绝。阴就也经常以信陵君自居。

阴就口才极佳,经常在朝堂之上高谈阔论,口若悬河,无人能与其争辩,又自比苏秦。

但阴就性格傲慢,刚愎自用,在众臣之中并没有良好的声誉,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郭氏和阴氏作威作福,恣势弄权,相互之间又明争暗斗,争权夺势。

冯衍投降刘秀后,刘秀对其数次拒不投降非常不满,因此冯衍并没有得到重用,只被刘秀任命为曲阳县令。

冯衍到任后雷厉风行,一边打击豪强,一边平定叛乱,并诛杀了当地农民军首领郭胜,招降其众五千多人。

真定国与曲阳相邻,号称拥有兵众十万,数年不能平定曲阳之乱,最后竟被冯衍这个小小的县令瞬间轻松搞定。

郭况和真定王刘得恼羞成怒,就在刘秀面前诋毁冯衍,冯衍最后竟没有被封赏。

后来冯衍上书刘秀,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刘秀看过后深为所动,就打算亲自召见冯衍。

然而司空长史令狐略却从中作梗。

原来冯衍投降刘秀前任狼孟县令时,曾严厉惩罚过一个叫令狐略的当地豪强。后来令狐略翻越太行山,来到真定国,成为郭况一门客。

等刘秀准备召见冯衍时,在郭况的屡次推荐之下,令狐略已升为司空长史,直属于大司空宋弘。

令狐略怀恨在心,不愿冯衍被天子召见并飞黄腾达,在郭况的默许及帮助下,便对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说:“冯衍这次上书求见天子,就是为了诽谤你们两人!”

二人非常恐惧,由于又是天子近臣,便在刘秀面前极力诬陷冯衍,刘秀于是便不再召见冯衍。

冯衍的仕途虽然再一次遭遇严重挫折,但他并没有气馁,建功立业的梦想仍未泯灭。他又转而结交阴兴、阴就等外戚。

阴氏兄弟及各诸侯王知道冯衍学识渊博,又有经天纬地之才,都非常敬重他,争相聘请他,冯衍最后终于当上了司隶从事!

此时刘秀正严厉打击外戚擅权干政,很多郭氏、阴氏的门客被绳之以法,重的被处死流放,轻的被贬官罢爵,甚至郭氏、阴氏等皇亲国戚也受到了轻重不等的处罚。

郭况为打击阴氏,便令令狐略、王护、周生丰状告冯衍与阴氏交接甚密,图谋不轨。

冯衍知道后非常害怕,就主动向天子请罪,并自投监狱。

刘秀下诏免除了冯衍的刑罚,但同时也罢免了他的官职。

令狐略等人仍不愿善罢甘休,又利用职务之便,向顶头上司大司空宋弘密告冯衍,说上党太守田邑是冯衍旧交,也是阴氏与冯衍同党。

于是宋弘就令令狐略私自调查田邑。

当然宋弘不是出于私心,与冯衍也没有个人恩怨,他完全就是从国家利益考虑,被令狐略等人利用。

田邑知道后很生气,就将此事告诉了刘秀。

因查无实据,刘秀大怒,就派人抓捕了令狐略,后来又陆续抓捕了王护和周生丰,不久三人都被处死。

因为御下不严和失察之罪,宋弘也被刘秀免官,几年后在家中去世。

冯衍免归故里后,受尽了妻子的嘲笑与辱骂,在晚年甚至被赶出家门。

冯衍便愤而写书,效仿屈原《离骚》的笔法风格,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阴兴知道他贫苦,数次给予他大量钱财,冯衍都坚决辞而不受。最后冯衍在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中悲愤而死!

冯衍有经天纬地之才,却怀才不遇;有建功立业的大志,却报国无门。人们常说,付出终有回报,冯衍的一生奋斗不止,无奈时运不济,却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怎不让人感叹!

建武十三年,朱祐上奏刘秀说:“古时臣子受封,不是直系皇族,不封王爵。”

于是刘秀下诏,长沙王刘兴、真定王刘得、中山王刘茂,都降为侯爵。不久,刘秀又降封赵王刘良为赵公,太原王刘章(刘演之子)为齐公,鲁王刘兴(刘演之子)为鲁公。

至此以后,刘秀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除叔叔和两个侄子降为公爵之外,所有皇亲国戚全部为侯爵。随后又陆续封自己的儿子们为王。

刘良一个朋友叫李子春,是河内郡怀县豪强。他的两个孙子杀人,当地官员无人敢管。

赵憙出任怀县县令后听说了此事,立刻派人抓捕他的两个孙子,二人恐惧,被迫自杀。随后赵憙又逮捕审讯李子春,并将其投入监狱,等待秋后问斩。

李子春曾任琅琊国相,与皇亲国戚交往甚密,几十人为其求情,赵憙皆不为所动。最后李子春便派人找到了刘良。

建武十七年,刘良病重,刘秀前去探望。在刘良弥留之际,刘秀强忍泪水,问叔叔还有什么需要交待的。

刘良请求刘秀向赵憙下诏令,饶李子春不死。

刘秀当时正着手解决皇亲国戚和地主豪强的问题,听到这个请求后感到很为难,便对刘良说:“官吏依法办事,律法之事不能违法曲断,叔叔还是再换个别的事情吧!”

刘良不再言语,便带着一丝遗憾永远闭上了双眼。

想起以前叔叔抚养自己的厚恩,刘秀大哭不止,同时也悔恨不已,竟没有满足叔叔临终的愿望,就立刻派人向赵憙下达诏令,特赦了李子春。

丈夫死后,湖阳公主一直在洛阳寡居。再加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被宋弘拒绝美意,湖阳公主心灰意冷,其奴仆被董宣杀死不久,便在现在的方城县附近诵经修道,不再过问世俗之事。

刘黄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刘秀这样一个好弟弟,使其后半生衣食无忧,不用承受颠沛流离之苦;刘黄也是不幸的,她不小心成全了两个男人(宋弘、董宣),使他们千古流芳,自己却爱而不得,寡居一生。

两千年后,我们仍然记得她心直口快、骄横霸道的形象,可她那内心的无奈与凄苦又有谁知道呢!

建武六年,刘秀小妹刘伯姬(宁平长公主)去世,年仅二十八岁,被葬于封地宁平(今河南郸城县)。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光武大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