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异因为长期独自领兵在外,内心惶恐不安,便上书刘秀说思慕朝廷,要返回洛阳。刘秀不允。
冯异的心情可以理解,作为皇帝来说,最害怕的就是大将长期在外独自掌兵,最后尾大不掉,威胁皇权,甚至自立称帝,刘秀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君疑臣,臣必死,前有韩信,后有岳飞,这是千古不变的规律。
冯异西征已经三年,这在刘秀诸将中是绝无仅有的。
吴汉、耿弇、岑彭虽然也长期在外作战,但其身边都有其他将领“帮忙”,况且刘秀还经常到前线视察,甚至亲自领兵作战。
邓禹西征两年,却让刘秀操碎了心,不时下诏书敲打,最后还是强制其撤军(这件事邓禹本人的原因占一大部分)。
唯有冯异是个例外,在三年的时间内,刘秀几乎不管不问,从未踏入关中一步。越是这样,冯异越是忐忑不安。
冯异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后来有人给刘秀上书说,冯异在关中独断专行,杀了长安县令,威权日重,万众归心,百姓都称其为“关中王”!
刘秀把这些人的奏书送入关中,让冯异观看,来显示自己对冯异的信任,并让冯异安下心来,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决不听信谗言!
冯异大恐,连忙给刘秀上书说:
“臣本是一儒生,遭遇天下大乱,获得受命机会,领军入伍,又幸被陛下恩宠,位列大将军。臣受命西征,偶立微功,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从无个人私利。
我常暗自思虑,按陛下诏命征讨,常获大胜;依私心来决断,则事与愿违。陛下英明神武,神鬼莫测,不是凡人所能猜度的!
兵戈初兴,豪杰并起,天下纷纷扰扰,不知谁为可事之主。伯升宛城遇难、陛下遭更始迫害、臣被更始围攻之时,我尚将身家性命托付于陛下,现在天下大定,官高爵显,备受恩宠,我又怎会对陛下不忠!
我看到奏书之后,战战兢兢,心惊胆颤!陛下知道我的性格,心诚讷言,始终如一,现在却如一妇人,絮絮叨叨,向陛下自陈心迹,请陛下恕罪!”
刘秀看到冯异的奏书后,不禁想起颍川时二人的点滴往事,感慨万千,连忙又给冯异下诏书说:“你我之间,义为君臣,情若手足,我怎么会有嫌疑,你又怎么会感到害怕呢?”
在冯异的一再请求下,刘秀终于同意冯异回京。
建武六年春,冯异回京,刘秀为他准备了盛大的欢迎宴会,三公九卿全部参加。
在宴会上刘秀指着冯异对百官说:“这是我起兵时的主簿,为我披荆斩棘(成语‘披荆斩棘’的来源),平定关中!”
宴会结束后,刘秀又赏赐冯异大量珍宝和衣物,并给他下达诏书说:“在流落异乡、饥寒交迫之时,你先在芜蒌亭送我豆粥,又在滹沱河送我麦饭,深情厚意永不相忘!”
冯异谢恩道:“陛下不忘河北之难,我也不会忘记在巾车乡,陛下对我的义释之情、救命之恩!”
后来刘秀又几次赐宴接见冯异,商量讨伐公孙述的问题。十多天后,刘秀又令冯异带着妻、子等家属返回了关中。
冯异刚离开洛阳,刘秀就亲率八位将军到达长安,借陇伐蜀。
隗嚣在陇山阻止汉军,来歙又招降失败,在祭遵的建议下,刘秀令八将军攻打隗嚣。
在刘秀诸将中,祭遵是最被低估的一个,他既面如冠玉、温文尔雅,又勇猛如虎、来去如风,他帅哥的外貌和文人的气质,掩盖了他那过人的军事才华!
祭遵与耿弇、朱祐等四位将军北伐张丰时,祭遵最先到达并击败张丰。这次八位将军共攻隗嚣,祭遵还是第一个到达前线。
隗嚣令王元占据陇山的险要之地,派重兵把守。祭遵孤军奋击,王元大败西逃,祭遵率军一直追到新关。
隗嚣急派大军救援,不久吴汉、耿弇、盖延、王常、马武等七位将军也到,双方一场大战之后,汉军大败,就引军向东退出陇山。
刘秀初伐隗嚣,也以失败而告终。
汉军战败也在意料之中,这主要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
陇山宛如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横亘在关中与陇西之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隗嚣只需派几将军占据数个险要关口,陇西即可保无忧。
五年前赤眉三十万大军劫掠陇西,二百年后诸葛亮举一国之力北伐中原,都没有翻越陇山。
汉军初来乍到、地形不熟,再加上山高谷深、道路难行,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刘秀见汉军大败,急令祭遵屯军汧县、耿弇退守漆县、冯异移师栒邑、吴汉回军长安。
现在刘秀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怎样打败隗嚣,而是能否守住关中!如果隗嚣率主力大军尽出陇山,乘胜追击,则关中岌岌可危。
隗嚣见汉军大败,心中大喜,心想汉军不过如此,野心立刻膨胀起来。他要像之前王元所计划的那样,占领关中,封堵函谷关,与刘秀、公孙述三足鼎立。
于是隗嚣令陇西主力大军尽出,命王元攻打祭遵,行巡攻打冯异,数名将军围攻耿弇,然后三路大军在长安会师,共攻刘秀与吴汉。
但隗嚣明显高估了自己,他不知道自己的大胜具有偶然性,没有代表性,如果同等条件下与汉军野战,他还相差太远!
祭遵、耿弇驻军地离陇山相对较近,王元等人围攻祭遵、耿弇数次,皆被二人击败。
冯异原来驻军长安,并没有参加攻打隗嚣的战斗,在汉军战败并接到刘秀的诏令后,冯异立刻挥师栒邑。
这时行巡大军已快要到达栒邑,冯异的属将皆说道:“行巡兵盛且乘胜而来,不可与其争锋,应驻军别地,再慢慢思考破敌之策。”
冯异不同意,对诸将说:“行巡虽然大兵压境,但已有骄慢之心,就想乘势突进,争夺小利,不足虑也。如果让他们夺取栒邑,这时关中震动,才是我所担心的。兵法上说:‘攻者不足,守者有余’。若我们先占据栒邑,以逸待劳,贼兵必败。”
于是冯异率军抛下粮草辎重,轻装上阵,昼夜行军,很快到达栒邑,并偷偷潜入城内,关闭城门,然后令士兵养精蓄锐,翘首以待行巡,几乎是刘秀桃城之战时的翻版。
行巡不知冯异已到,率军直奔栒邑。
当行巡大军来到城下正准备入城时,突然城门大开,冯异亲率汉军将士,如天兵突降一般杀向敌军。
由于行巡大军没有丝毫心理准备,便在惊恐之下四散而逃。汉军乘势掩杀,追击数十里,大败行巡军。
冯异乘势率军北上,北地诸豪强耿定等人,皆叛隗嚣而降汉,冯异又平定北地郡。
冯异向刘秀报告战况,原话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但大概意思就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经过诸将士的浴血奋战,终于击败了行巡,收降了耿定,平定了北地,却唯独没有自夸其功。
但冯异属将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将军们却坐不住了,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唯恐天子眼拙,看不见自己,纷纷向刘秀上奏书,自表战功。
刘秀非常忧虑此事,不想让老实人吃亏,就向诸将集体下达诏书说:
“诏令吴汉、盖延、耿弇、王常、马武、刘尚将军:贼兵率众下陇山,关中震恐,栒邑危在旦夕。北地各营保,都驻兵观望。现在栒邑得以保全,贼兵大溃,北地平定,使耿定之流,复念君臣之义。
冯异将军功如丘山,还自以为不足,这与过去的孟之反殿后拒齐兵,而不自言其功,又有什么区别呢!现派太中大夫赐西征死伤将士棺椁、医药,大司马以下诸将要亲自吊死问伤!”
刘秀又令冯异进军义渠县,并兼任北地太守。
在汉军与隗嚣在陇山和关中激战之际,安定郡和上郡的卢芳、匈奴之乱又愈演愈烈,刘秀于是又令冯异率军进入安定郡,讨伐卢芳和匈奴。
卢芳,安定郡三水县人。卢芳和之前在邯郸称帝的王朗很像,都是善于编故事的人。不过若论编故事的水平,卢芳比王朗可差远了。
王朗所编故事的真实性,虽然他自己无法证明是真的,但其他人也很难证实是假的。卢芳则不同,他编的故事,只要是一个正常人,稍微认识几个字,一听就是假的,其水平如此拙劣,甚至会让人感到智商受到了侮辱。
人们常说,若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在人心思汉的大背景下,卢芳还真的一飞冲天!
卢芳说自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文伯。曾祖母是匈奴谷蠡浑邪王的姐姐,也就是汉武帝的皇后,她与汉武帝一共生了三个儿子。
后遭江充之乱,太子、皇后被杀,二儿子刘次卿逃到长陵,小儿子刘回卿逃奔三水。
汉武帝驾崩后,霍光立刘次卿为帝,接着又迎刘回卿。
刘回卿不愿回长安,就在三水扎下根来,并生子刘孙卿。刘孙卿生子刘文伯。为避免遭到王莽迫害,刘文伯就改名卢芳。
卢芳你就是说谎也要稍微认真一点,不能太离谱啊!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的皇后是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哪有什么匈奴女皇后!
江充之乱时,被杀的是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他们母子二人与匈奴没有半毛钱关系!
汉武帝死后,霍光立的是汉昭帝刘弗陵,哪有什么刘次卿!
就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谎言,竟然还真有人相信了!
更始败亡后,三水豪强认为卢芳是刘氏子孙,应继承宗庙,便共立卢芳为西平王。卢芳立刻与匈奴、西羌和亲,送给他们大量美女和财物,以求获得庇护。
匈奴单于说:“匈奴与汉本为兄弟。后来匈奴衰落,归附汉朝,向汉称臣。现在汉朝大乱,刘氏宗族前来归降,我应立其为汉帝,让汉朝对匈奴称臣。”
后来匈奴便立卢芳为帝,卢芳也成为了匈奴名副其实的儿皇帝。
卢芳在匈奴大军的强力支持下,很快就攻取了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并定都九原。卢芳随后又南下安定、北地、上郡,与隗嚣、公孙述相勾结,带领匈奴铁骑在三郡大肆劫掠!
建武六年夏,代郡太守刘兴在与卢芳、匈奴联军的战斗中被杀,冯异立刻率军北上讨贼。
冯异先攻打匈奴,迫使一万多匈奴骑兵投降;又攻卢芳将贾览,使其大败而逃;最后再攻匈奴奥鞬日逐王,使其不敢南下而牧马。于是北地郡、安定郡、上郡皆被冯异平定。
刘秀闻讯大喜,又令冯异兼任安定郡和上郡太守!再加上之前刘秀令冯异兼任北地郡太守和总领三辅,现在的冯异,同时兼任三个郡的太守并执掌关中数郡的军事、行政大权,除了天子之外,他就是建武政权最耀眼的明星!权力无以复加,功劳冠绝诸将!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大将,刘秀竞没有令其亲属入朝为质,甚至还把其妻、子全部送到了冯异身边,可见刘秀对冯异是多么信任!
刘秀就像是和众人赌气一样:对于高官厚禄,想要的我偏不给,不想要的我偏要给!
冯异平定三郡具有重大的意义,犹如打掉了隗嚣的左膀右臂,使陇西的东北方向门户大开,为再伐隗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