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知道隗嚣有自立之意,便任命隗嚣的长子隗恂为胡骑校尉,封镌羌侯,并要求他来洛阳侍奉天子。
刘秀这一招很毒,表面上是封赏隗嚣,彰显天子恩德,实际上则是恩威并施,以隗恂为人质,使隗嚣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他如果不从,刘秀就可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
现在摆在隗嚣面前的,有且只有两条路,要么自立,要么归降,他必须立刻做出决断,不允许有丝毫犹豫。
但隗嚣偏偏选择了第三条路,他既要自立,又要送儿子为人质!
有人可能以为,隗嚣怎么这么傻呢,这不是把儿子往火坑里推吗?
我认为隗嚣不是傻,而是坏、毒、自私!他想自立,可又害怕实力不允许,准备不足,便要用长子的性命换时间,暂时稳住刘秀。
更始时期,隗嚣为了个人利益,状告自己的亲叔叔,使有恩于自己、同时也是仅有的两个叔叔被更始杀害。反正他有很多儿子,又怎会在乎其中一个的生死呢!
隗嚣见刘永、彭宠已败亡,心中恐惧,于是便命长子隗恂跟随来歙到了洛阳。
不知马援是如何说服隗嚣的,可能隗嚣想要马援在洛阳照顾自己的儿子,马援也带领家属和所有宾客来到了洛阳。
由于马援所带宾客太多,就请求在长安上林苑中垦田耕种。刘秀准许,于是马援又来到了长安。
刘秀平定关东之后,诸将又多次上书刘秀,请求南下平蜀,攻打公孙述。
刘秀趁机把这些奏书给隗嚣看,要他随诸将一起攻打公孙述,借以检验隗嚣的忠心和诚心。
隗嚣于是上书刘秀,大谈陇西势弱,蜀道难行,卢芳和匈奴虎视眈眈,此时不宜伐蜀。
刘秀知道隗嚣想要脚踏两只船,割据陇西,不想天下一统,就稍微降低了对隗嚣的礼节,以端正君臣之礼。
刘秀因为马援、来歙与隗嚣是旧相识,几次派二人前往陇西,规劝隗嚣到洛阳朝见天子,并许诺给予他尊贵的爵位。
隗嚣每次都以各种理由婉言拒绝,最后一次理由实在编不下去了,他就给刘秀写了一封信,派使者亲自到洛阳交于刘秀。
在信中隗嚣用非常谦卑和恭敬的语言对刘秀说,自己未立寸功,愧对天子,等四方平定,就隐退回乡!
隗嚣实际上在用十分委婉但又坚定的语言告诉刘秀:以后不要再派马援和来歙来劝我了,我是不会去洛阳的。在你刘秀统一天下之前,我是不会束手就擒的!
现在的隗嚣,就像是一位妇人,虽然已经出轨,但还要假惺惺地维护他与刘秀之间这名存实亡的“婚姻”。
但他这样做的目的可不是为了孩子,长子隗恂在他眼里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棋子,而是因为他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给自己找好下家,害怕万一“婚姻”破裂,自己没有能力独自生活,也无法保护自己,甚至会遭到“前夫”的无情报复。
但隗嚣的迟疑不决和举棋不定,却令自己的文人谋士非常不满。
若论当时的文化界名人,隗嚣可谓是群星荟萃,天下无人能及。
王莽晚期特别是更始败亡以来,天下大乱。为躲避战乱,众多朝廷高官、文人墨客纷纷来到陇西避难。由于隗嚣也出身文人,对他们大都礼遇有加,一时之间,陇西成为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隗嚣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申屠刚为西汉旧臣,王莽篡位后,被罢归乡里,然后便在陇西、巴蜀辗转二十余年,听说隗嚣欲背汉自立,就对隗嚣说:
“百姓所归附的,正是上天要帮助的;百姓所厌恶的,也正是上天要抛弃的。本朝天子(刘秀)圣德,举义兵,行天罚,攻必克,战必胜,此乃天之所予,非人力可为。
将军本无寸土,孤立一隅,应与天子勠力同心,共讨逆贼,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以保永年。
天子对将军不断派遣使节,下达诏书,托付国土,表达信任。布衣相交,还不忘信守承诺,何况对于天子呢!
将军究竟害怕什么!贪图什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在犹豫不决!一旦事情有变,将军将后悔莫及,我这个愚昧的老人再次希望将军三思!”
隗嚣不听,申屠刚就离开陇西,回到了家乡关中。于是很多文人志士的都主动离开了隗嚣。
隗嚣人才济济,当时其身边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杜林。
杜林也是王莽旧吏,后来在陇西避难。当时他在陇西得到了一本《古文尚书》,视若珍宝,悉心研习,很快就引起了轰动,很多文人包括一些大儒都纷纷向他拜师学习。杜林也由此成为东汉时期《古文尚书》的最早倡导者。
隗嚣早闻杜林大名,非常敬重他,就任其为治书侍御史。
杜林早已看出隗嚣有异心,就向隗嚣称病辞官,要求返回故里。
因为杜林也和郑兴一样,屡次规劝自己忠于天子(刘秀),隗嚣便怀恨在心,想要诛杀杜林。但由于当时杜林在文化界名声太大,隗嚣没敢下手,就软禁了他。
建武六年,杜林弟弟病故,隗嚣就批准杜林回家奔丧。
杜林刚走,隗嚣就后悔了,便派刺客杨贤追杀杜林。
杨贤见杜林在山间小道上,一边推着小车艰难前行,一边为弟弟的病逝悲痛不已,被他的义行所感动,不忍心伤害他,便放其东归。
刘秀听说杜林已回关中,立刻征召他为侍御史,并在洛阳亲切接见了他。
杜林作为文化界特别是《尚书》方面的权威,刘秀又向他请教了很多学术问题(刘秀大学专业就是《尚书》,不过学业不太精)。后来刘秀又拜杜林为大司空,位列三公。
杜林很善于举荐贤能,他又向刘秀推荐了申屠刚和郑兴。刘秀于是又拜申屠刚为侍御史、郑兴为太中大夫。
申屠刚是有名的犯颜直谏之臣。不久,刘秀忙里偷闲,又想出城游猎。申屠刚以为,陇西、蜀地未平,天子不应贪图享乐,刘秀不听。申屠刚就把头放在刘秀车轮之下,刘秀无奈,被迫停止游猎。
后来班彪也离开了隗嚣,去河西投奔了窦融。再加上之前的马援,如此以来,隗嚣还未与刘秀正式开战,其名臣武将就逃的逃、离的离,还有很多“身在隗营心在汉”,但这也无法阻止隗嚣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建武六年,关东被彻底平定。刘秀苦于多年的戎马生活,极度厌恶战争。
这时隗嚣派长子隗恂入侍,公孙述又远在西南边陲,刘秀对诸将说:“暂时把隗嚣、公孙述置之度外(成语‘置之度外’的来源)吧,我们也该歇一歇了!”
于是刘秀又几次传书于隗嚣、公孙述,告知以祸福。
隗嚣的宾客、掾吏多为文人,每次见到刘秀下达诏书,都争相传阅,甚至朗读背诵,劝说隗嚣忠于天子。有的人还给刘秀写信,表达忠心。刘秀则都亲自回信,好言抚慰。
隗嚣见众意难违,只好再派使者周游到洛阳,面见天子。
周游先到冯异军营,没想到却被仇家谋杀。刘秀又派铫期到陇西,携带大量珍宝赏赐隗嚣。当铫期经过郑县时,珍宝又被窃贼一扫而光!
刘秀听到消息后叹息道:“我与隗嚣之事怎会如此不顺呢?持续数年还没有结果。现在他派的使者被杀,我赏赐的珍宝又被盗,这难道是天意吗?”
建武六年三月,公孙述派大将任满攻打南郡。南郡在现在的湖北省境内,如果从此地伐蜀,有且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经过山高水急的长江三峡,难度很大。
所以刘秀决定围魏救赵,他没有直接南下救援南郡,而是决定亲率大军西进关中,然后继续向西翻越陇山,进入隗嚣的根据地陇西,最后再从陇西南下伐蜀。
四月,刘秀亲率吴汉、祭遵、耿弇、盖延、王常、马武、刘歆、刘尚八位将军,从陇西讨伐公孙述。
但是当大军行至长安时,不得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因为隗嚣不允许汉军借道陇西伐蜀!
隗嚣听说刘秀亲征,就令大军占领陇山各个险关隘口,又令王元占领陇坻,砍伐树木堵塞道路,以拒汉军。
有人可能会说,刘秀为什么不从关中直接南下,翻越秦岭入蜀,路途还更近。当年韩信暗渡陈仓,走的就是这条道路。
因为秦岭太高太险峻,想要逾越,必须像韩信一样出其不意地暗渡,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二百年后,魏延要翻越秦岭,突袭长安。诸葛亮认为风险太大,坚决不同意,最后还是由蜀入陇,再入关中。
刘秀对隗嚣仍抱有一丝幻想,只要尚存一丝和平解决陇西问题的希望,刘秀决不愿动用武力。于是刘秀再一次派遣来歙入陇,许诺高官厚禄,消除隗嚣疑虑,共商偃甲息兵之计。
部将王元劝隗嚣勿听来歙之言,隗嚣又很长时间犹豫不决。
其实这不是隗嚣没有主见,而是他对付刘秀的一种策略:拖!一直拖到天下大变,刘秀也像当年刘玄那样败亡,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
隗嚣既不想激怒刘秀,也不想效忠刘秀,就想与刘秀保持这种若即若离、名存实亡、非常暧昧的关系。最后刘秀要么被拖死,要么知难而退。这就是隗嚣的如意算盘!
来歙性格一向刚毅,就愤怒地责问隗嚣道:
“陛下以为您懂善恶,知兴衰,所以才亲自写信向您表明心意。您为了表达忠诚之心,派长子到京师侍奉天子,这正是君臣之间相互信任的表现啊!现在您竞要听信奸佞小人之言,定下灭族之计,背叛君主,连累儿子,还自诩为周文王,空读圣贤之书,枉为人臣人父,决定吉凶祸福的抉择,就在今天!”
来歙一边说着,一边慢慢靠近隗嚣,然后突然从怀中拔出利刃,就要刺杀隗嚣。
隗嚣大惊,在来歙拔出利刃的一刹那,慌忙离开座位,躲过了一劫。
隗嚣跑进内室,部署士兵,要杀来歙。来歙拿着天子符节,不慌不忙走出室外,然后上车离去。
隗嚣大怒,王元劝隗嚣杀死来歙,隗嚣就令牛邯率兵将来歙团团围住。
隗嚣的部将王遵连忙劝谏说:
“来歙虽独自而来,但他是大汉的使节,又是天子的表哥。杀了他无损于汉朝,却有损将军的名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甚至可能会招来灭族之祸。
从前,宋国斩杀楚国使节,却招来易子而食的大祸。对小国尚不可侮辱,何况对于九五之尊的帝王?现在隗恂还在天子身边为人质,将军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啊!”
来歙于是幸免于难,安全返回了关中。
来歙太猛了!竞敢在千军万马之中、众目睽睽之下,孤身一人刺杀隗嚣!其勇气和胆略足比在楼兰王宫斩杀楼兰国王的傅介子!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来歙刺杀隗嚣,隗嚣的部将竞替来歙求情。这说明在隗嚣的文臣武将里面,胳膊肘往外拐的“白眼狼”还真不少。
隗嚣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也预示着他注定会失败!
来歙从陇西返回后,刘秀召集诸将商议。
可能关东战事刚刚结束,将士还未得到充分休整,面对隗嚣的突然发难,诸将竞打起了退堂鼓,大都说道:“可以暂时退兵,加封隗嚣的诸将,离间并分化瓦解他们,假以时日,隗嚣定会不战自溃!”
祭遵坚决反对,他说道:“隗嚣早已有异心,并且奸诈异常,如果久不进兵,拖延时日,将使其奸谋更深、势力更强,正中其下怀。应立刻进军陇西,先攻隗嚣,再图公孙述!”
刘秀听从了祭遵的建议,令诸将立刻发兵攻打隗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