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急流勇退
书名:光武大帝 作者:梦回汉邦 本章字数:4666字 发布时间:2023-10-08

建武四年二月,在邓禹、邓晔、于匡的接连打击之下,延岑狼狈逃往汉中。

由于被汉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实力不足,延岑又拿出了除逃跑外的第二个看家本领:投降。他立刻派人南下,向盘踞在成都的公孙述投降。

名义上是投降,实际上就是向公孙述要官、要兵、要粮。而公孙述在接连败给冯异之后, 也需要一个强力人物来对抗汉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公孙述任命延岑为大司马,封汝宁王,令其镇守汉中。

我不明白延岑身上到底有什么魔力,一个把造反、投降、逃亡当作家常便饭的三姓家奴、常败将军、搅屎棍,竞有那么多的人将其奉为香饽饽和座上客。

延岑每次大败,满血复活后功力都会成倍增加。这时延岑再次因祸得福,也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不仅封王,而且位列三公。

建武六年夏,李通率领侯进、王霸进兵汉中攻打延岑,公孙述连忙派兵救援,李通率军与公孙述、延岑联军在汉中大战,李通大胜,延岑被迫退往蜀地。

平定汉中后,李通率军回师南阳郡,并令士兵在顺阳屯田。

在刘秀四处征伐期间,都是由李通镇守洛阳,安抚百姓,整修宫室,修建学校,总揽朝廷政务。再加上李通又是皇亲国戚(刘秀妹夫),此时的李通,深受天子信任,恩宠无以复加,权倾朝野,一时无二。

建武七年,当时天下略定,刘秀暂时休兵。

李通想要避开荣誉和恩宠,就以生病为理由上书刘秀,请求辞官引退。

刘秀未置可否,而是下诏令文武百官公开讨论此事。

大司徒侯霸说:

“王莽篡汉,倾乱天下。李通身怀伊尹、姜尚、萧何、曹参之谋,助陛下舂陵起兵,奋戟南阳,首举反莽大旗,开创宏图大业。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的大功!功德最高,天下皆知!李通以天下初定,谦让辞位。安定不能忘记危险,应让李通带职疗疾。他想弃官回家,不能允许!”

刘秀于是下旨让李通在洛阳治疗疾病。刘秀不仅没有准许李通辞官,五月,又拜李通为大司空,使其位列三公。

李通越是不想当官,刘秀越是要给他升官,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但人家李通可不是谦虚,更不是虚伪,他是真的不想做官!李通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知进退,懂取舍。

作为新莽政权的既得利益者,在新莽政权如日中天之际,李通就主动辞官回家,结交名不见经传的刘秀;现在建武政权蒸蒸日上,李通作为皇亲国戚和朝廷高官,地位显赫一时,他却又要辞官引退,颐养天年!

很多人都能在逆境中奋起,但很少人能够做到急流勇退,居安思危!这也正是韩信、霍光等人及其家属不得善终的重要原因。

后来李通又多次乞骸骨,请求辞官回家。刘秀无奈,只得准许其呈上大司空印绶。

刘秀感激李通与自己首谋起兵,又封李通少子李雄为召陵侯。刘秀每次到南阳,都要派遣使者以太牢之礼来祭奠李通的父亲李守。

李通辞官后,刘祉也上书刘秀,愿上缴城阳王玺绶,还归乡里。刘秀不允。

刘祉又多次上书,并亲自入宫觐见刘秀说:

“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祉未立寸功,不敢称王,愿为列侯,奉侍祖先。今赖陛下恩德,功劳微薄而身居高位,臣日夜皆惶恐不安,食不甘味。愿陛下怜悯臣之诚心,成全我微小的心愿,让我能安心度过余生!”

刘秀见刘祉言辞恳切,心意已决,就含泪答应了刘祉的请求。

但刘祉尚未还乡便病重,刘秀亲往探视,不久刘祉病逝,被葬于洛阳北邙。

刘祉作为舂陵刘氏中第一个来投之人,刘秀非常感激,就封刘祉二子皆为列侯。

不久,刘赐和刘嘉又有引退之意。

看到儿时的伙伴一个个离自己而去,这次刘秀坚决不允,二人只好从命,但却上交了兵权。

从此以后,刘秀经常在宫中设私宴招待二人,赏赐甚厚,有时刘秀还独自去二人府邸“做客”,就像在舂陵时一样。

邓晨作为刘秀的二姐夫兼媒人和恩人,在刘秀起兵前后,给予了刘秀极大的帮助。后来他又跟随刘秀参加昆阳大战,讨伐王朗时,在常山郡为刘秀供应大量粮草和兵器。

刘秀称帝后,邓晨好像人间蒸发一样!我们看一下这几年他都在忙些什么!

建武三年,刘秀召邓晨返回京师洛阳。

这时的邓晨无官一身轻,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陪在刘秀身边,喝喝酒,聊聊天,回忆一下以往的陈年旧事或逸闻趣事,有效地舒展了刘秀因为战争而时常紧绷的神经,经常让刘秀哈哈大笑。

一次邓晨在刘秀身边不紧不慢、又有几分得意地说:“我真厉害,竟然真的说对了!”刘秀像心有灵犀一样,随即便哈哈大笑起来。

刘秀起兵前,天下流传一个“刘秀为天子”的谶言,而当时只有邓晨相信,此“刘秀”即是自己的妻弟!

后来刘秀任命邓晨为光禄大夫,持节监督贾复平定汝南。建武四年,邓晨又跟随刘秀到寿春。傅俊平定江东后,刘秀就派邓晨率军南下镇守九江。

建武六年,天下略定,刘秀暂息刀兵,邓晨便弃武从文,主动上交了兵权和将军印绶。刘秀于是任命邓晨为中山太守,此后在冀州各郡的年度考核中,邓晨每年都是第一!

刘秀是一个性格开朗、喜欢聚群的人,每天与朋友们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推杯换盏、玩乐打闹,都会令他快乐无比。

刘秀称帝后,他与以前的朋友之间,好像筑起了一道高墙,突然之间没有了欢声笑语,再也无法走进彼此的内心。就连以前无话不谈的朱祐,现在见到刘秀时也是毕恭毕敬,张口“陛下”,开口“臣”。

现在的刘秀,竟然体会到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

以前刘秀忙于征战,无暇体会这种细腻的感情,现在天下将定,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多,这种孤独感却越发强烈起来。每当孤独感袭来之时,一个人的身影总会在不经意间侵入脑海,进入心田。

这个人就是严光。

严光是刘秀的太学同学兼好友。刘秀称帝后,他就改名换姓,隐居起来。刘秀想念他,就派人拿着他的画像四处寻找。

后来齐地有人报告,有个人身披羊裘,在河中钓鱼,与画像很像。

刘秀怀疑是严光,就派人用豪华的马车去请他。使者一连请了三次,他才不情愿地坐上马车来到洛阳。进入洛阳后,使者先让他住在军营里,一日三餐好酒好肉招待。

大司徒侯霸也是严光的老朋友,听说严光已到,就派人前来问候。

送信人传达侯霸的口信说:“侯公听说先生驾临,本应亲自前来拜见,可因公务繁忙,暂无法脱身。希望您在黄昏时到侯公家里见面。”

严光听到后,也不说话,就把纸笔给来人,自己口述,来人执笔,给侯霸写了一封信:

“君房(侯霸字君房)做了三公,很好。希望你能怀有仁心,辅以道义,善待百姓,做一个直言敢谏之臣。如果阿谀奉承,顺着皇帝旨意办事,将会招来杀身之祸!”

侯霸看完信,就把信重新封好送给了刘秀。

刘秀看完信哈哈大笑起来,对侯霸说:“还是一个狂放老奴的臭脾气,一点没变!”

刘秀于是坐上马车亲自去看望严光。

这时严光正在睡觉,刘秀走到床前,摸着严光的肚子说:“子陵啊,就不能帮帮我治理国家吗?”

严光仍然装睡不吱声,过了好久,才慢慢睁开眼睛,躺在床上对刘秀说:“古时候唐尧很有德行,想把帝位传给巢父,巢父听完后立马洗了自己的耳朵!人各有志,何必强求!”

刘秀又说:“子陵,看在老朋友的面上,难道我就不能让你屈尊将就一下吗?”

严光又不吱声。

刘秀于是不再谈论此事,便与严光一起回忆起很多的陈年旧事,就像在太学时一样,房间内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刘秀便恋恋不舍却又无奈地离去。

不久,刘秀又把严光请进了洛阳最豪华的宾馆,并和他谈论往事。谈到尽兴处,两人手舞足蹈,唾沫乱飞,好像田野里两个无拘无束的孩童。

刘秀从容不迫地对严光说:“和以前相比,我有什么变化吗?”

严光说:“你比以前胖了一点,老了一点,其他还是那个熊样!”两人说完便又大笑起来。

两人玩累了之后,又像上学时那样挤在一张床上睡觉。严光随意躺在床上一横,便把一条腿压在了刘秀的肚子上,很快二人便沉沉睡去,直到天明。

第二天,太史急忙前来报告,说自己夜观天象,有客星侵犯帝座,情况危急。

刘秀笑着说,自己和老朋友严光在一张床上睡觉呢!就这样,刘秀和严光一直“玩耍”了几天。

又过了几天,刘秀“先斩后奏”,拜严光为谏议大夫。

严光宁死不从,便回到了现在的浙江富春江边钓鱼种田。后人把严光钓鱼的地方就叫做严陵濑。

后来刘秀又派人去请严光,严光没有同意,直到他八十岁老死家里,再也没有同刘秀相见!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壮哉!严子陵!

有人说以前也没见严光反对王莽,现在却不愿做刘秀之官,是因为严光了解刘秀,知道他是一个无情无义、品行不端之人!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论”,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就像流氓调戏一个漂亮的女孩,他不去谴责并惩罚流氓,反而责骂女孩漂亮、穿衣太暴露一样,这不是很令人可笑吗?

如果严光认为刘秀品德不好,他又怎敢在天子面前如此放肆?中国皇帝那么多,我觉得没有几个人有刘秀这样的肚量,能容忍一介布衣如此无礼的行为。

建武七年,傅俊还京,并向刘秀汇报战况。刘秀于是根据军功大小大封将士,并令郅恽回洛阳听封。

郅恽心想,自己明明是一文人,饱读圣贤之书,现在却要以战功受封,便为此感到羞耻。就像现在有些名人,本应依靠才华吃饭,却因为颜值或“大嘴”成为了网红。

郅恽不愿凭战功受封,就回到了汝南郡老家。家乡的县令对郅恽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便让郅恽在自己身边做事。

郅恽好友董子张的父亲被乡里恶霸所杀。不久子张病重,郅恽前去探望,子张抽噎不能言。

郅恽说:“我知道你并不惧怕死亡,而是因为父仇未报,心有不甘。以前有你在,不需我动手,现在你病重,我定为你手刃仇敌!”

郅恽于是杀了子张的仇敌,并割下他的头颅带给子张看,子张便含笑而死。

郅恽带着衣服和被子去县衙自首,准备把牢底坐穿。

县令让郅恽快跑,郅恽却说:“我为友报仇,是私,您秉公断案,是公,怎能因私废公!你我之交,是情,郅恽杀人,是法,公又怎敢徇情枉法!您上不能给天下交待,下不能令法令昭彰,我不能走!”

郅恽说完便飞快跑向了监狱。县令急忙在后追赶,鞋子都跑掉了,也没追上。

等县令最后追到监狱,拔出佩剑,对着里面的郅恽说道:“您为民除害,恶霸死有余辜,您若不走,我立刻自刎!”

郅恽无奈,知道想在监狱里白吃白住,占国家便宜已经不可能了,只得带着自己的“装备”离开了监狱。

不久,汝南郡太守欧阳歙又请郅恽担任功曹。因为郅恽这种直率的性格和犟驴一样的脾气,很快就把汝南郡的大小豪强和包括欧阳歙在内的大小官吏得罪了一遍。

郅恽无奈辞职,又跟着好友在河边钓鱼。

钓了十来天后,郅恽心有不甘,郁郁不得志,不禁喟然长叹道:“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建功立业,岂可长期与鸟兽同群!”于是便告别好友,来到江夏教书。

后来郅恽被郡里举为孝廉,又成为守卫洛阳东城门的一个小官。

刘秀在天下略定之后,便带领部分随从出城打猎游玩,直到深夜才回来。当经过郅恽把守的城门时,郅恽紧闭城门,不让刘秀等人入城。

刘秀以为可能城门守官不知道天子归来,便令人通过城门缝隙告知郅恽。郅恽却说深夜看不清,不知天子真假,仍闭门不纳。

刘秀大怒,亲自在城墙下大声呼喊,郅恽却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县官不如现管,刘秀无奈之下只得绕行数里,从东中门进入洛阳城。

刘秀回城以后非常生气,就打算严厉地惩罚一下东城门守官。但又转念一想,不知者不为罪,城门守官可能真的不认识自己,严守城门也是他的职责,一肚子火气也就消了一大半,便不想再追究此事。

天子都已经消气了,郅恽的火气却还没有消。第二天一大早,郅恽便上书进谏道:

“以前周文王不敢以游猎为乐,因为他心念百姓。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又将社稷百姓置于何地呢?现在天下尚未大定,盗贼猖獗,陛下的行为犹如空手搏虎、步行渡河,徒冒风险,这正是臣所忧虑的啊!”

看过之后,刘秀那刚刚熄灭的怒火又陡然升起,原来你郅恽早已认出了天子,是故意不开城门的啊!但郅恽的话又句句在理,无懈可击,刘秀还是咽下了这口气。

等刘秀的心情完全平静下来后,又深思了好久,对郅恽的谏言深以为然,竞开始自责起来,同时也为能够拥有这样一个直谏之臣欣喜异常。

刘秀于是赏赐了郅恽很多财物,后来又让他担任了太子的老师!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光武大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