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听闻庞萌谋反,大怒,便亲自率军讨伐庞萌。
刘秀又写信给诸将说:“我常说庞萌乃可以托孤寄命的忠臣,将军们不会笑话我吧!庞萌这个老贼应当灭族,诸将请厉兵秣马,我们睢阳会师,共讨老贼!”
刘秀又令大司马吴汉、汉忠将军王常、前将军王梁、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会师任城,讨伐庞萌于桃乡。
董宪听说刘秀要亲征庞萌,就与刘纡离开下邳,回到兰陵,然后令苏茂、佼彊领兵三万,围攻桃城。
刘秀自起兵以来,还没见他如此愤怒过!
作为一个极其理性、意志坚强、演技高超之人,即使在大哥遇害、仇人羞辱之时,刘秀也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这次确实失态了!
就像在生活当中,伤我们最深的,往往是我们最爱和最信任的人。而且爱愈深,伤愈痛,恨愈切!
在南阳时,刘秀便与同样性格温和、柔中带刚的庞萌一见如故。谢躬败亡后,刘秀一封书信,庞萌即率众归降,可见二人情真意切。称帝之后,刘秀更是从不吝啬对庞萌的誉美之词。
可以这样说,刘秀对庞萌寄予厚望,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嫡系培养。我甚至认为,在建武政权中,当时河北派一家独大,刘秀之所以派庞萌与盖延一起东征,就有让心腹庞萌制约或监督盖延之意!
但庞萌却不明白刘秀的良苦用心,最后竟然反叛,刘秀怎能不伤心愤恨!
庞萌叛乱时,刘秀正在南方的蒙城(垂惠附近)。
与刘玄相比,刘秀这个皇帝当得挺累的。
刘玄从不领兵,更不上战场,每天在皇宫里与嫔妃们饮酒作乐,逍遥快活。刘秀称帝以来,他很少待在洛阳,更不用说皇宫,常年在外征战,一出京师就是数月。
几乎每一个强敌他都要御驾亲征,每一次大的战斗他也会亲临现场或在不远处指挥。建武四年十月刘秀从东方前线回到洛阳,建武五年三月庞萌叛乱之时,他又早已从洛阳驾临蒙城。
在庞萌、苏茂、佼彊三路大军的围攻之下,桃城危在旦夕。
由于形势紧迫,刘秀决定暂不与诸将在睢阳会师,而是独自率军先行北上,以解桃城之围。
这是建武二年汉军东征以来,刘永集团的第一次大联合。董宪、刘纡虽然没有亲自率军出战,但也向桃城前线派出了军队,再加上庞萌,围攻桃城的军队最低不少于十万。
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现在作为皇帝的刘秀,竞敢跋涉数百里,孤军深入到十多万敌军之中,这需要多大的豪气、胆量和自信!刘秀之勇再一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秀为什么不按照原来的计划,等与诸将汇合之后再救援桃城?因为刘秀知道,时间来不及了,如果按原计划,桃城早就被攻破了。
刘秀又为什么不让其他将领执行这次危险的任务?因为他不放心,更严重怀疑诸将的执行力!
刘秀于是率领三千骑兵、几万步兵,每人随身携带几天的干粮,不带任何粮草辎重,轻装速进,日夜兼程,奔赴桃城前线。
当大军行至亢父县时,将士们实在走不动了,就纷纷劝谏刘秀,要求暂停行军并休息片刻。刘秀不同意,又行十余里,到达任城县,刘秀便令全军住宿歇息。
刘秀到达任城的那一刻,实际上就意味着桃城之围已解!
因为任城距离桃城仅有六十里,这么近的距离,为了防止刘秀背后偷袭,庞萌、苏茂等人绝不敢放开手脚全力攻打桃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桃城将士听说天子亲征,而且近在咫尺,立刻士气大振,自信心爆棚,作战更加勇猛。
第二天,刘秀将士经过一夜休整,吃饱喝足之后,纷纷请战攻打贼兵,恰好此时贼兵也来城前挑战。
刘秀不听,令将士紧闭城门,养精蓄锐。
庞萌等人全力攻打任城,刘秀沉着应对,贼兵疲惫之时,桃城汉军便在贼后袭扰。
就这样贼兵一会儿打任城,一会儿打桃城,一会儿又分兵攻打,总感觉使不出全力。贼兵十余万大军连续攻打二十多天,疲惫不堪,结果一座城池也没攻下。
刘秀在任城坚守二十多天后,吴汉及王常、王霸、马武、王梁援军皆到,于是刘秀打开城门,率领诸将士向庞萌、苏茂、佼彊大军发起了猛烈攻击。
刘秀也亲自上阵搏杀,最后大败敌军,庞萌、苏茂、佼彊丢弃了全部粮草辎重,趁夜逃奔董宪。
桃城之战能够取得胜利,刘秀无疑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他的综合素质、军事才华、勇气胆略、神鬼莫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刘秀的操作之下,战争成了一门艺术,在其暴力残酷的表象之下,我仿佛能看到它的美来;战争也像是一台设计精密复杂的机器,每一个细小的螺丝或环节都是那么重要、那么严丝合缝,缺少任何一个零件或稍微操作不当,机器便无法运转,但刘秀却都做得恰到好处!
桃城被围的时候,庞萌等人想不到刘秀敢孤军深入,也想不到他进军的速度会那么快,更想不到刘秀冒了那么大的风险来到前线,最后竞闭城不战。
这几个“想不到”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一点差错,刘秀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要做到这一切,刘秀不仅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行军,以出敌不意,还需要对整个黄淮地区的山川地形、道路交通了如指掌,它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如此之高,在当时恐怕也只有刘秀才能做到!
建武五年七月,刘秀率诸将追击庞萌、苏茂、佼彊经过沛县(刘邦老家),令全军将士暂停行军,祭祀高帝(刘邦)庙。又给冯异下诏书,令其修复长安的帝王陵墓。
董宪恐惧,就与刘纡一起将所有兵马屯驻昌虑,自己又亲率大军在新阳阻击汉军。
刘秀派吴汉在新阳击败董宪,董宪便逃奔大本营昌虑。
刘秀于是率军北上,在湖陵击败董宪的先锋部队,然后到达蕃县,与昌虑仅距百余里。
董宪大恐,就紧急召诱数千名五校残兵,令其屯兵建阳。建阳与昌虑仅相距三十里,两城成犄角之势,互相支援。
在刘秀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五校军与延岑一样,就像是春天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像是狗皮膏药,甩也甩不掉,令刘秀不胜其烦。五校军与其说是农民军,不如说是雇佣军,有奶便是娘,谁给的钱多就替谁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