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步脚踏两只船,一边与刘永“谈恋爱”,一边又与刘秀“抛媚眼”。这对刘秀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张步必须在二人之间作出选择。
建武三年二月,刘秀派伏湛之子伏隆持节到齐地,并任命张步为东莱太守。
刘永听说此事后,立刻派遣使者赶赴剧县(张步驻军地),宣布封张步为齐王。
张步比较一看,刘秀所送的实实在在的百万现金,怎比得上刘永所画的“亿元支票”,就打算与善用花言巧语哄骗女孩的刘永大帅哥“订婚”。
张步也不想一想,现在刘永已被赶出睢阳,犹如丧家之犬,被刘秀大军一路追杀,自己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兑现给予你的“齐王”彩礼!
伏隆劝导张步说:“汉高祖和天下约定,非刘氏不能封王,现在您有现成的十万户侯不做,怎能贪图那无法实现的齐王空名!”
张步不听,最终投靠了刘永。张步又令伏隆投降,与自己一起守卫齐地。伏隆不肯,张步就拘禁了他。
伏隆派密使上书刘秀说:“臣出使齐地以来,劳而无功。今又被张步扣押,虽身处危难,定舍生取义,请陛下早日发兵讨伐张步,不必担心伏隆安危!如果我死于敌手,就把父母兄弟长托于陛下了!最后祝愿陛下和皇后、太子永享万国,万寿无疆!”
刘秀见到伏隆的奏书,就召见伏隆的父亲伏湛,流着眼泪把伏隆的奏书给他看,并说道:“伏隆具有苏武一样的节操,我恨不能答应张步的封王要求并救他回来!”不久,伏隆便被张步杀害!
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刘秀为什么不能暂且答应张步的要求,等救出伏隆,消灭刘永,天下大定之后,再和张步秋后算账。就像赤眉那样,先答应给刘玄封王,等投降后再诛杀!
这和刘秀的性格有关,他是一个一诺千金,光明磊落之人,只要是他亲口答应的事情,决不会找任何借口反悔!
就算是李轶之死,刘秀也没有违背这个原则!刘秀从来没有答应过李轶要赦免他,甚至也没有借冯异之口暗示他,那都是李轶自作多情和一厢情愿罢了!
刘秀与张步正式决裂后,并没有立刻攻打他,而是调转枪口,直取苏茂。
刘秀就是这样,对于敌人,他有足够的耐心,而对于叛徒,他决不能容忍。
建武三年三月,刘秀令吴汉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七位将军,围苏茂于广乐城。
刘永及其将领可能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这次对于苏茂被围,他们不再坐山观虎斗,而是团结一致,立刻出兵相救。
刘永及周建掏空了家底,凑齐了十余万大军,在周建率领下,从湖陵出发,火速增援苏茂。由于周建人多势众,又与苏茂前后夹击,两军刚一交战,汉军大败,吴汉还意外堕马摔伤了膝盖。周建也顺利进入广乐城中与苏茂汇合。
吴汉无奈收拾残军,闭营自守,在营寨暂且疗伤,任凭周建和苏茂阵前叫骂,决不出战。
几天后,一部将忧心忡忡地对吴汉说:“周建、苏茂屡次骂阵,我军皆不敢应战。再加上将军伤势不明,也不出营活动,很多人以为将军已经阵亡。现在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大军已有溃散之危!”
吴汉大惊,从床上一跃而起,命部将晓谕将士,立刻召开全军大会,吴汉要亲自进行战争总动员。
吴汉这次真怒了,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他的一生中,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从来都是别人不让打,他偏要打,这次却恰恰相反!
吴汉这个性格木讷,不善言辞,甚至有点口吃的人,竞像演说家一样,在千军万马面前,进行了一场令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演讲!
吴汉忍受着膝盖的剧痛,迈着矫健的步伐,挥舞着有力的双臂,对众将士说:
“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能相让,败不肯相救,从无忠孝之辈、仗义死节之徒。我大军若出,贼定如鸟兽散!在这封侯拜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为了将来的富贵和男人的荣誉,我定与诸君同在,请诸君随我一起奋勇杀敌!”
众将士的激情和雄心被彻底点燃,喊杀之声响彻云霄!吴汉又令杀牛宰羊,全军饱餐一顿,然后回营歇息,等待明日决战!
第二天一大早,周建和苏茂率领全军出动,又来汉军营前骂阵。
周建和苏茂本来想着让部分人先骂一阵子,等骂累了再换另一波,来一个“车轮骂”。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大军刚来到汉军营前,只见营门大开,从汉军营寨里突然冲出三千乌桓骑兵和数千幽州突骑,迅速冲入周建、苏茂中军大营,并撕开一个大口子,十余万大军瞬间被一分为二。
随着吴汉令旗一挥,数万汉军步兵又倾巢而出,向敌军发起了第二波攻击,将周建、苏茂军冲得七零八落、四散而逃。
周建、苏茂残军纷纷逃回广乐城,汉军一路追杀,最后两军将士混杂在一起,竞将城门堵得水泄不通,也无法关闭。周建和苏茂不得不再次调转马头,逃奔湖陵。
刚拿下广乐,不远处的睢阳又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睢阳人反叛,在周建和苏茂的护卫下,刘永又从湖陵返回了睢阳。
西汉文帝以来,刘永的先祖在睢阳繁衍生息二百多年,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不要说其支持者、拥护者、同情者,就刘氏成员来说,其数量也不在少数。最后他能重返睢阳,也在情理之中。
吴汉于是令杜茂、陈俊守广乐,自己又亲率大军与盖延一起攻睢阳。
第二次睢阳之战几乎是第一次的翻版,吴汉和盖延又一次发动全军,免费为刘永收完了睢阳城周围的小麦。
刘永怎么会如此不长记性呢!整整一年的时间,竟然在同一个地方连续摔倒两次,犯同样低级的错误。
收完麦子之后,吴汉和盖延粮草充足,仍然和去年一样,打打停停,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刘永一看大事不好,按照去年的故事情节,汉军马上就要深夜攻城并夺取城池了!为了不让去年的悲剧重演,再加上城中缺粮,刘永决定打破常规,不再按去年的套路出牌。他要不等汉军攻破,主动逃出睢阳城!
在逃跑的方向上,还是和去年的剧本差不多,又逃往了南方。不过逃往的具体地点略有不同,不是去年的谯县,而是谯县东面不远的酂城。
按照去年同期的剧本,刘永少了一个环节,当时部将恐惧,杀了刘永的母、妻、子。历史虽然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个环节很快就会补上!
吴汉和盖延在后面急追,刘永诸将非常恐惧,其中一个叫庆吾的将军就杀了刘永,并提着刘永的首级投降了汉军。
一生野心勃勃,将张步骗得团团转的刘永,最终没有死于敌手,竟然全家都被“自己人”杀死!
历史不知是巧合还是轮回,从第一代梁王刘武开始,就一直想篡位称帝,虽然侥幸未死,但也没有如愿。没想到经过了二百多年后,其称帝的梦想竞被家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虽然刘永最后终于替先祖圆梦,但却落了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刘永被杀后,苏茂、周建逃奔垂惠,共立刘永的儿子刘纡为梁王,佼彊则逃回西防自保。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刘永集团里,周建和苏茂这两个战斗意志最强的人,也已经出现了怯战的心理!
经过一连串的失败,苏茂和周建虽然仍不甘心,对反败为胜还抱有一丝幻想,但他们的自信心已经受到严重打击,不敢再过分激怒刘秀,只是立刘纡为梁王,并没有让其称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也是刘永集团所有将领的共同缺点:做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若论综合实力,刘永、张步、董宪、周建、佼彊、苏茂加在一起,要远强于刘秀,但他们在刘永被围的时候,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愿及时相救,结果被刘秀各个击破。
特别是实力最强的张步和董宪,到目前为止,还在“敌后战场”吃瓜,并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他们就像是非洲草原上数百头身体健壮,头长尖角的野牛,在遇到刘秀这只孤独的雄狮后,能逃的一哄而散,逃不掉的独自应战,怎会有不败的道理!
建武四年,刘秀带着阴丽华北上讨伐彭宠和张丰,四月到达邺城,恰逢东郡、魏郡五校军又起。
刘永逃离睢阳后,刘秀就命吴汉率军北上,与陈俊及王梁一起攻打五校军,先后在临平和东郡大败五校。五校南逃,与苏茂、周建合兵。
随后吴汉继续率军北上,又平定了清河郡及平原郡之贼。
当时鬲县五个大姓驱逐了县令,据城而反,诸将争着率军攻打。吴汉不听,对诸将说:“五姓谋反,都是因为鬲县县令逼迫所致,敢私自进兵者斩。”
吴汉于是在郡中发布檄文,让五姓逮捕县令,并对他们表示感谢。五姓大喜,相继率众归降。
诸将皆服,说:“吴将军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吴汉最大的特点就是猛与狠,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大局观。我想吴汉仍然对朱浮逼反彭宠之事耿耿于怀,他决不允许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有人可能会说,吴汉不也曾逼反邓奉吗?我认为我们有点冤枉了吴汉,在邓奉叛乱之前,邓奉与吴汉根本就没有沟通过,何来“逼反”之说!
吴汉确实与很多人政见不同,但他都是公开向刘秀上书,决不会像朱浮甚至盖延那样,倚势欺人或者背后搞小动作!
攻破睢阳后,吴汉率军北上平贼,盖延则东进,在今天的江苏、安徽、山东、河南交界处一带攻伐。
建武四年春,盖延南下蕲县攻打苏茂、周建,又率军北上与董宪战于留县,后又率平狄将军庞萌西攻佼彊于西防,皆大胜。
苏茂、周建兵败后北上,盖延又在彭城大败苏茂、周建,二人便带着残军亡归董宪。
盖延率军在淮海大平原上纵横驰骋,左冲右突,就像玩“打地鼠”游戏一样,对苏茂、周建、佼彊、董宪四人露头便打,一时手忙脚乱,但也不亦乐乎!
在这片不大的地方,四人如过街老鼠一样东躲西藏。但令人奇怪的是,四人总是碰不到一块,形不成合力,完美地避开了友军,眼看着被盖延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