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兵260多万人。
蒋介石想用武力消灭共产党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好计划先用和谈的方式争取时间,以便调兵遣将,发动战争。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准备发动内战,另一方面又受到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于是,他们便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惯用伎俩。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致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为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和平的期望,毛泽东决定亲自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出于安全考虑,前往重庆谈判的准备工作高度保密。
国民党打探毛泽东的动向,得到的消息是:“毛泽东不可能去重庆。”
蒋介石也以为毛泽东真的不敢来重庆,所以就把精力放在抢夺东北、华北的地盘上,没有为谈判做任何准备。
8月23日,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延安召开。
会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同时,中共中央发布了《对目前形势的宣言》。
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和赫尔利的陪同下,乘坐专机抵达重庆。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前往重庆,向国内外宣布:“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寻求和平,真正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毛泽东等人到达重庆,受到各行各业人士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重庆民众热烈欢迎共产党人的到来。
《大公报》发表评论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能够实现和平、民主、团结,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然而,当时国民党对谈判并没有真诚,也没有料到毛泽东真的会来重庆。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准备好谈判计划,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提出意见和方案。
从8月29日起,重庆谈判就围绕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为了争取和平,中共代表团做出了让步。
在普遍裁减全国军队的条件下,将人民解放军减少到24个师,并自动退出广东、湖南等8个解放区。
可是国民党方面坚持不做任何让步,使谈判陷入僵局。
蒋介石还试图用武力向中共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共产党代表在谈判桌上屈服。
他们肆意发动了上党战役,解放区军民对破坏和谈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痛击,一举歼灭了阎锡山3万多人。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代表,趁着谈判间隙,积极与各界人士交往,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备战”的丑陋面孔。
这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民主党派、各界人士、民众的普遍同情和支持。
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在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的陪同下,直接与蒋介石就“和平建国”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商谈。
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有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
9月3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向国民党政府代表,提交了关于两党谈判的11个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和抗日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并表示支持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但国民党表示说:“承认解放区绝对不可行”,将解放区斥为“封建割据”。”
最具争议性的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谈判多次停顿。
为了使谈判取得进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许多让步。
但根据蒋介石确定的方针,以所谓“政令军令统一”为借口,坚持要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放弃地盘”。
周恩来、王若飞根据事实,给予强烈驳斥。
指出:“解放区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日本侵略者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完全属于人民和保护人民的军队。”
10月10日,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国共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是“双十协议”。
《纪要》阐述了国共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
国民党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繁荣的新中国,承认人民的一些民主权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