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18日,日本驻上海公使馆田中隆吉和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故意制造事端。
日本间谍指示一群日本和尚,到上海三友实业社毛巾厂的周边制造事端,不断向工厂扔石头挑衅。
工厂里的工人义勇军出来盘问,和尚们立即向租界区逃跑,义勇军在后面穷追不舍。
突然,几个穿着工人衣服的陌生人,拦住了和尚:“站住,看你们往哪里跑!”
他们大打出手,拳打脚踢,打得和尚们头破血流,然后一溜烟跑得不见人影。
第二天,日本人向上海政府提出抗议,要求逮捕严惩凶手。
可是那群打和尚的陌生人,就是日本间谍雇佣的打手,哪里能抓到呢?
20日凌晨,在日本海军的掩护下,60多名日本浪人潜入三友实业社总厂,投掷硫磺弹、手榴弹、油纸团。
厂房一下子火光冲天,惊动了工厂周围的民众和巡捕。
在放火的同时,日本浪人还在工厂周围到处砍杀、枪击前来救火或报警的市民。
当天下午,日军召开会议,游说日本居民在上海抗议游行。
会议结束后,600多名日本人开始在街上游行。
他们砸碎了中国商店的橱窗玻璃,阻挡车辆行驶,殴打街上的巡捕。
最后,他们涌向日本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大喊道:“我们强烈要求大日本派遣军舰,保护咱们在上海的日本民众!”
1月22日,日本驻上海舰队司令部在各报上发表恐吓声明。
接着,日本特务机关派人纵火焚烧日本公使重光葵的公馆,然后诬告是中国人干的。
日本以此为借口,大批向上海增兵。
1月23日至28日,日军在日租界和黄浦江上,聚结了23艘军舰、40多架飞机、1830多人海军陆战队、三四千名日本华侨。
1月23日,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召开营长以上干部的紧急军事会议,并向中央政府电告,决心抗战。
没想到,南京政府却命令第十九路军撤退。
上海市市长还取消了各种抗日团体,接受日本的无理要求。
1月28日23时30分,日本海军、上海陆战队在指挥官鲛岛的指挥下,以20多辆装甲车为前导,在炮兵的支援下,向各路口的中国守军阵地进攻。
驻守闸北的中国第十九路军,下辖的第七十八师第一五六旅,根据总部23日下达的密令第二项的规定,立即反击。
与前来接防的宪兵第六团,奋起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第二天天亮,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不断发动猛烈攻击。
日本飞机也由航空母舰起飞,轰炸闸北和南市,战争迅速蔓延开来。
守军第一五六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用手榴弹对付日军装甲车。
还组织敢死队,以潜伏手段炸毁敌军的装甲车。
他们始终坚守第一阵地,在炮火掩护下反击敌人,击退日军的接连进攻。
1月29日17时,第一五六旅主力加入战斗,进行反击,夺回北站和天通庵车站,乘胜追击。
他们一度攻占了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一带。
就这样,日军首次进攻以失败告终。
2月4日,日军发动了第一次总攻,数千人将攻击闸北,数百人攻击八字桥。
但在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于下午撤回到原来的阵地。
2月5日,日军再次进攻闸北,守军顽强抵抗,阵地失而复得。
日军发动的第一次总攻,再次失败。
2月6日,增援上海的日军混成第二十四旅,在佐世保集中起航,驶向吴淞口。
2月7日7时50分,为了掩护该部队的登陆,日本上海陆战队在植松少将的指挥下,开始集中火力攻击吴淞口。
守军浴血奋战,战至12点,击退了日军。
2月8日黎明时分,日军混成第24旅,兵分三路,向张华浜、蕴藻浜、吴松镇进攻。
到了晚上,日军已经进攻了10多次,均以失败告终。
从2月10日到15日,日军组织了许多进攻,但都没有收获。
日军无力组织新的进攻,被迫原地待援,并在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公使出面调停下,进入休战状态。
2月11日,中共临时中央发布了《致上海反帝大同盟党团的一封信》。
信中说:“反日反帝运动的所有宣传和行动,都必须与武装支持苏联、反世界大战、拥护红军等紧密相连。”
“同时,对于如:改组派、第三党、社会民主党、新生命派、托陈取消派等一切反动或妥协的派系,必须对他们进行更尖锐的斗争。”
2月13日,根据日本天皇的法令,日本参谋长闲院宫载仁命令陆军第九师,迅速增援上海。
这时候,上海日军已经达到3万多人,近70门野炮,60多架飞机,还有一些舰队集结于吴淞口。
2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联名发表《中国工农红军向日军进攻上海告十九路军士兵书》,赞扬第十九路军士兵奋起抗日的英勇行为。
2月15日,中共临时中央发出《中央为上海事变给各地党部的信》。
信中指出:“目前上海的反日战争,显然具有民族革命战争的意义”。
“所以我们党的任务,不是抵制战争,而是积极加入战争”。
2月18日下午,植田向第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发出最后通牒。
第十九路军收到日军通牒后,召开了高级军官会议。
参加会议之人,群情激愤,勃然大怒。
总部立即命令前线部队,集中炮火轰击日军阵地,作为对植田通牒的回答和警告。
2月20日7时30分,日军从正面向闸北向吴淞口,发起全线进攻。
2月22日天亮,日军再次发起攻击。
当天9点,国军总指挥蒋光鼐,决心在江湾镇、庙行镇、蕴藻浜三个方向,同时实施反突击,合围歼灭庙行镇的敌人。
到了下午15点左右,国军各部到达出击位置,立即全线向日军进行反突击。
所有进攻庙行镇的日军,都被反突击部队包围。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大多数日军趁着夜间侥幸逃脱,一部分被包围歼灭。
由于进攻庙行镇方向的日军,遭到第十九路军反突击的沉重打击,陷入危境,日军全线进攻再次失败。
2月25日,日军改用重点进攻突破战术,在飞机和炮兵的支援下,以第九师主力同时攻打江湾、小场庙、庙行镇。
2月26日早晨,为了改善防御形势,收缩兵力,国军守军主动放弃了突出的江湾阵地,退守金家塘、竹园墩一带。
2月27日下午,日军攻占了江湾镇。
3月1日,日军在上海发动全线攻势。
总攻之前,上海日军已经高达7万多人,飞机大约有150架,另外还有海军飞机160架,以及海军的第一和第三舰队。
此时,中国第十九路军(包括第五军)总部只有4万多人,实力悬殊。
3月1日6时30分,日军对淞沪地区发动了全面攻击。
守军在优势日军的总攻击下,尽管日军多次突破阵地,但他们仍然顽强地反复与敌人争夺。
就在第十九路军、第五军与日军在整个正面战线上,浴血奋战的时候,
3月1日6时开始,日军第十一师,分别从七丫口、杨林口、六浜口登陆。
正当浏河危急的时候,第十九路军已经无机动兵力可以增援,曾请求军政部速派两个师兵力增援浏河,但军政部却置之不理。
浏河的失陷,严重威胁到了国军守军的侧面和后方。
3月1日晚,守军不得不下令,退守第二道防线:黄渡、方泰、嘉定、太仓一带。
3月2日,日军发现中国军队全线撤退后,迅速占领了闸北、大场、真如。
3月3日,国际国联开会决定,要求中日双方停止战争。
南京政府与日军签订了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驻守,第十九路军被迫撤离上海。
至此,松沪战事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