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和鞠出身于小富人家,少年时就到了大城市求学。
当时他的目标很明确,学成后,振兴家业,使侯家成为可以在一省甚或数省呼风唤雨的显贵人家!
和同学们一起,他参与了五四运动,后来又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在大革命时期,他加入了赤党,成为工人运动的宣传组织积极分子。
渐渐,他发现自己并不具备领导才干,就主动地为一些领导人物做文案工作。
他学了不少东西,也常常为一些领导人的革命激情所感染。
他那时候想:“这些人,出身贫苦的,革命理所当然。
不少出身于有钱人家庭的,干起革命来,热情竟然丝毫不亚于穷人出身的!这很令人不好理解。”
虽然不理解,他仍然很佩服这些人。
一位籍贯广东的革命领袖,将家产都分给穷人,带头竖起红旗,令各界震惊。
侯和鞠自问自己无法做到,更是钦佩。
蒋总司令率众清党,一时间全国大流血。
他认识的一些很不错的人被杀了。
侯和鞠始有愤怒。
接着他有些害怕:“这弄不好,哪天就杀到我头上了!”
眼见得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都之后,渐成气候。
他想悄悄脱党,躲回老家去。
又听说老家一带的军政头目们早已经放了话:“侯和鞠这铁杆赤党,回来就要他的脑袋!”
侯和鞠放弃了回老家的想法。
他在地下党机关工作一段,提心吊胆,还好,没出大事。
后来,组织上调他去苏区。
到了苏区,刚开始,他觉得安全了,工作也还积极。
后来发现,苏区的日子过于清苦,连大领导们,都常常清茶淡饭。
侯和鞠时时想:“我那时候,加入国民党就好了。
那现在就是不当大官,起码也是个稳稳当当的科长处长。
当初就怎么鬼迷心窍入了个赤党?”
这时候他对坚定革命者的钦佩早已烟消云散。
侯和鞠渐渐有了主意:“找机会,归顺国民政府。
还不能简单地投诚了事。简单的投降,太不合算。
如果那样,这么多年,岂不白干了?
得抓住机会,狠狠捞他一把!”
机会终于来了!
他被重新派到国民政府统治区工作。
苏维埃领导人研究之后,关切地安排侯和鞠与迟林飞一起出发,同行一段。
他们没有看出,这位入党好些年的机要秘书同志,早已经心生异心!
国民政府对赤党头目迟林飞的人头悬赏是两万大洋。
两万大洋的赏金像太阳高悬在空中,侯和鞠想想都眼发花头发晕。
他忍住激动,在移交机要业务的同时,暗暗记下迟林飞的行程。
就在即将出发之前夜,侯和鞠悄悄弄了点中药,嚼嚼咽了,半夜拉起肚子,便推迟了行程。
迟林飞先走了。
迟林飞走后,侯和鞠走另一条线。
进了白区,在一县城,他将写好的密信寄出。
按他的计算,“---迟林飞走得慢,这密信走得快。
那夏秋民是有名的剿赤高手,不会不知道这信的份量---”
侯和鞠走走停停,每天留意看最新报纸。
他看到,迟林飞在南京下了大牢。
看到,迟林飞威武不屈,在法庭上发言震撼法庭。
报上的文章只有几句话提到迟林飞的发言,还是让侯和鞠心惊!
他知道迟林飞是才子型人物。
他原本以为,迟林飞这样的大富子弟,没吃过什么大苦,在当今形势下,极有可能和政府一拍即合。
他甚至想到过,自己归顺政府到位,迟林飞也已经在国民政府里当了大官,说不定会感激自己,给自己一个好位置。
他到了洎江,看到报上消息,迟林飞慷慨就义!
他才知道,自己完全想错了!
侯和鞠想:“一不做,二不休!
我先直接进入政府保护之下,领了举报迟林飞的赏金,再向政府提供自己所知道的党组织情况,能捞多少捞多少!”
至于以后,侯和鞠的想法有了变化。
他想:“我不能在政府里干事。
这迟林飞的事,闹得太大!
就是苏区的那几个领导人,都不会饶过我。
改名换姓都没用。
干脆,我再猛捞一把,然后,径直下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