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从长期的革命实践当中,逐渐认识到:“要取得革命的成功,不仅要有革命党的奋斗,还要有革命军。”
因此,他决心建立一支理想的革命军队。
孙中山还认为:“没有苏联的援助,就不可能建立一支“理想的军队。”
于是,他请求苏联政府派遣军事专家、政治工作人员到广州担任顾问。
没多久,苏联人鲍罗廷、切诺潘诺夫等人来到了广州。
孙中山还派蒋介石领导的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访问学习。
就这样,军校的筹备工作已经开始了。
孙中山、廖仲恺忙于改组国民党,孙中山决定把筹备军校的工作交给蒋介石。
1923年12月15日,蒋介石从苏联访问回国后,因对广州政府人事安排有意见,一怒之下回到了宁波。
后来在廖仲恺等国民党要人的反复劝说和督促下。
1924年1月16日,蒋介石这才来到广州。
1月24日,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随后指定原广东陆军学校、广东海军学校的长洲要塞——黄埔,为军官学校的校址,故称“黄埔军校”。
经过一番准备,军校的筹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月2日,蒋介石突然向孙中山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申请辞职,并不辞而别。
蒋介石之所以辞职,那是因为他对以孙中山为首的广州军政府一年多来的方针不满。
在蒋介石看来,大元帅府重建后,内政设施一塌糊涂,看不到改进的希望。
这让他整天“如坐针毡,坐立不安”。
再加上蒋介石对孙中山的“联俄方针”,持有怀疑态度。
他认为“俄党毫无诚意可信”,他们所说的话,只有三分可信。
蒋介石辞职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奉孙中山的命令,在辞职报告上批示:“所请辞职,难以批准。”
廖仲恺、胡汉民、孙中山本人不断劝他:“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赶快回心转意。”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再次被任命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4月26日,军校准备工作基本准备就绪,即将开学之际,蒋介石来到军校视察。
5月3日,身为军校总理的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在军校准备筹备期间,蒋介石两次为难孙中山,孙中山为什么还要任命他为军官校长呢?
这是因为孙中山已经把蒋介石视为左膀右臂,完全信任于他。
陈其美被杀后,蒋介石作为陈其美的亲信,逐渐受到孙中山的重视,蒋介石也多次对孙中山表示忠诚。
特别是1922年,孙中山在永丰舰上与陈炯明叛军作战的时候。
蒋介石从上海前往广州,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患难与共、同生同死,这让孙中山深受感动,从此对他深信不疑。
5月9日,孙中山任命廖仲恺为黄埔军校党代表,这使黄埔军校成为国民党的军校。
孙中山还任命其他人,担任黄埔军校的职务。
招生的消息一传开,各地有志青年纷纷前来报考军校。
山西的徐向前当时正在太原找工作,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便与十几个朋友在一起前往上海的考点,参加考试。
复试期间,他对语文和政治都答得不错,只有几何几乎交了白卷。
就在徐向前担心落榜的时候,录取通知书竟然拿到手了!
他高兴极了,连忙给家里人写信报喜。
原来相当于文化科目而言,军校更重视每个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长处。
浙江小学教师胡宗南,由于年龄较大,身材较矮,未能通过体检。
起初,他没有资格参加考试,但胡宗南慷慨激昂地说:“自己一定参军,报效祖国。”
考官们被他的情怀所打动,便破格批准他参加考试,结果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黄埔军校第一批录取了470人,其中大部分来自平民家庭。
为了让全校师生不忘两年前陈炯明叛变的惨痛教训,振奋革命精神,军校选定于6月16日(陈炯明叛变之日),举行开学典礼。
6月16日,孙中山在演讲中说:“我们应该以这所学校的学生为基础,成立革命军。”
他号召全体学生努力培养和发扬革命党人“救国救民,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为完成革命事业而奋斗。
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立志为国家和人民做一辈子的革命军人。
黄埔军校的创立,先后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优秀将领。
它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后来的抗日战争、全国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