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夏,段祺瑞击败了复辟的张勋,以“再造共和”的美誉,再次出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段祺瑞成立了临时参议院,抛弃了《临时约定》,并取消了国会。
孙中山听到消息后,立即向段祺瑞发电报,要求恢复《临时约定》与国会。
段祺瑞无视孙中山的建议,以“再造共和”的英雄自居。
孙中山到达广州后,连夜发表演讲,痛斥段祺瑞的罪行:“中国搞了六年共和,人民却没有得到共和的好处。”
“这不是共和不好,而是因为掌握的人不好,是他们打着共和的旗号实施了真正的专制。”
“我们现在维护约法、恢复国会,就是为了打倒假共和,实行真正的共和。”
孙中山的号召,首先得到了海军的积极响应。
7月12日,前北京政府海军部长程壁光,发表了拥护《临时约法》的宣言,宣布海军独立,随后率领海军第一舰队开赴广东。
此时,150多名国会议员也从北京南下,前往广州参加护法运动。
由于法定人数不足,孙中山就采取了“非常国会”的名义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
大纲规定:军政府的目的是“勘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
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成立军政府,与北京段祺瑞的政府相对立。
9月10日,孙中山宣布就职,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消除段祺瑞等民国叛逆,恢复《临时约定》。
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下令大军北上讨伐段祺瑞,北伐军迅速组成。
至此,护法战争正式爆发。
听到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的消息后,段祺瑞立即下令通缉他,并打算立即派军队从湖南向两广进攻。
然而,长江中下游的省份是冯国璋直系军阀的势力范围。
北洋军队由湖南向南作战,必然会扩大直系的地盘,直系大军很可能与南方军阀联合对付皖系,段奇瑞为此左右为难。
因此,段祺瑞最终决定让冯国璋的直系打先锋,同时指示进入湖南的军队消极怠战,能扩充地盘就打,否则就按兵不动。
陆荣廷看到湖南的力量无法抵抗北洋军队的进攻,立即改变了一开始的被动态度,紧急召开了南宁会议。
提出了恢复国会、迎接李元洪再次担任总统、罢免段奇瑞、撤回傅良性四项主张。
并推举广西督军谭浩明,担任护法总司令,誓师增援湖南。
孙中山非常高兴,立即组织湘、粤、桂护法联军,抵抗北洋军队。
湖南人民自动结合起来驱赶北洋军,护法联军乘势向北推进,王汝贤、冯国璋也退出湖南,护法战争旗开得胜。
湖南失败的消息传来,段祺瑞恼羞成怒,引咎辞职,但却暗中鼓动部下反对冯国璋。
冯国璋接受段祺瑞的辞呈,任命倾向直系的王士珍为总理,组成新内阁。
此时,桂系军阀分别控制了湘、川两省,私利得到满足,便与直系军阀谈判。
他们不顾孙中山的反对,通电主和。
1918年2月中旬,他们与北京政府达成协议,停战两周,使北洋军阀获得了喘息机会。
3月,由段启瑞主持,创建了一个新的“国会”,冯国璋被迫辞职。
接下来,段祺瑞系的国会,选出清朝老官僚徐世昌为总统,实权掌握在段祺瑞手中。
与此同时,冯国璋直系为了避免孤立,便与南方军阀勾结,交往密切。
从那时起,南方军阀就没有提讨伐之事,甚至伙同一批政客分裂“护法政府”,排斥孙中山。
支持孙中山的海军总长程壁光,在广州被暗杀。
孙中山直属的警卫部队官兵,也经常被暗中捕杀。
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资金和兵力来源都遇到了困难,军政府的大权完全掌握在陆荣廷和唐继尧手中。
1918 年5月,陆荣廷、唐继尧操纵的“非常国会”作出决定,取消大元帅负责制,改为总裁合议制。
由老官僚岑春煊担任主席,只让孙中山担任七位总裁之一。
孙中山虽然也被选为总裁之一,但是实际权利已经被西南军阀掌握,不可能再推行“护法”主张。
5月4日,孙中山终于认清了西南军阀的本质,愤怒地辞去了总裁的职务,回到上海。
他在辞职通电中说:“中国最大的灾祸,就是军阀争权夺利,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没有区别。”
孙中山一离开广州,南北军阀就进行了“和平谈判”。
在南北军阀的破坏下,护法运动最终失败。
而中国的局势,依旧在各派军阀的纠纷之中,动荡不安,四分五裂。
尽管护法战争失败了,但它却是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反对专制主义”斗争的延续。
它对促进我国历史进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