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0月,袁世凯用尽各种阴谋诡计,登上了大总统的宝座。
当选为大总统后,他立即翻脸不认人,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用《约法》代替《临时约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而且可以无限期连任,这显然是封建君主制度的翻版!
1914年11月,日本见西方国家忙于欧洲战争,无暇东顾,便趁机攻占了山东青岛。
但这只不过是日本赴宴之前,刺激食欲的小吃而已。
此时此刻,它正跃跃欲试,妄想吞噬整个中国。
于是,日本开始实施最大的侵略计划,提出并胁迫中国接受“21条”。
日本为实现这一计划,煞费苦心,做了精心准备。
日本的公使日置益,收买了外交次长曹汝霖,等到一切安排好后。
1915年1月18日,日置益这家伙觐见袁世凯,当面递交了《对华交涉训令提案》,即是“21条”。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他抓住了袁世凯暗中恢复帝制的致命弱点,希望以承认帝制作为交换,让袁承认他提出的“21条”。
日置益一条条向袁世凯解释日本的主止旨和立场,完全一副说客的样子,软硬兼施,迫使袁世凯就范。
他威胁袁世凯说:“中国革命党人除了与日本政府以外,还与许多有权有势的日本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除非中国政府给予非常明确的保证,否则日本政府可能无法阻止这些人在中国煽动骚乱。”
另一方面,日置益又引诱袁世凯说:“如果总统现在接受这些要求,日本人民将相信总统的感情是友好的。”
“日本政府对大总统表示诚意,希望中日悬案能尽快解决,日本政府今后可能会极力帮助袁总统办事。”
日本人提出了哪些要求呢?“二十一条”分为五号,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号四条: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在山东享有德国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第二号七条:要求将旅顺、大连、南满、安奉的租赁期限延长至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
第三号二条:中日合营的汉冶平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允许他人开采附近的矿山。
第四号一条:中国沿海港湾和岛屿,不得出租或转让给其他国家。
第五号七条:要求中国中央政府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
中国警政和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之间的铁路建设权交给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省投资建设铁路和矿产。
这“二十一条”不合理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将中国变为独占的殖民地。
日本人的如意算盘:“首先把中国变成日本的保护国,然后实现中日合并。”
毫无疑问,在接受了这些条件后,除了亡于日本之手,中国压根就没有未来可言。
没想到日本胃口这么大,就连卖国成性的袁世凯都吓了一大跳,搞得有些惊慌失措。
但毕竟袁世凯心里有鬼,明知道日本的条件太苛刻,又不想完全拒绝。
他仍然考虑满足日本的一些要求,最好避免与日本交涉相关的主权,所以找借口拖延时间。
他派外交总长陆正祥、次长曹汝霖与日本代表秘密谈判。
然而,日本侵吞中国的激情更加迫不及待。
它担心谈判时间过长,谈判内容必然会泄露,从而导致交涉进展的事件发生。
于是日本展示了自己的手腕,加紧督促谈判事宜,不给中国政府喘息的机会。
1915年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期在48小时内接受“21条”的要求。
眼看拖不住时间了,袁世凯只好接受了“二十一条”,仅把原来的第五号改为日后再谈。
消息传出之后,国内反日运动立即在全国掀起。
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罢工的罢工,游行的游行,发传单的发传单。
还组织起“爱国对日同志会”,号召全国人民抵制日本商品,还发起“救国资金”来筹备活动经费。
各地人民积极捐款,甚至就连乞丐也把钱捐给了爱国组织。
迫于各方压力,袁世凯最后不得不发表声明,宣布《二十一条》无效。
这场轰轰烈烈的反日运动,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