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年八月,刘秀率军击败五校之后,几乎与弘农贼叛乱并活捉弘农太守同时,南阳郡兵戈又起。
南阳郡堵乡人董欣聚众叛乱,活捉了南阳太守刘驎,一举占领了宛城。随后,复阳县人许邯又在杏聚起兵,声援董欣,并与董欣一起攻打汉军。
刘秀大惊,急拜大司马吴汉为主将,扬化将军坚镡、右将军万修为副将,率领十余万大军南下,奔赴南阳平定叛乱。
我发现吴汉真够忙的,从建武二年春节开始,直到现在,在八个月的时间内,他先北上邺城讨伐檀乡贼,再南下南阳收复刘赐和王常,随后又跟随刘秀北上魏郡平定五校。刚平五校,吴汉兵不解甲,再一次奔赴南阳。
吴汉就是为战争而生,不管再累,一旦到达战场,浑身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决不会怯战退缩。
到达南阳郡后,吴汉率坚镡、万修二将直扑宛城,董欣大败,弃城而逃,最后便来到了家乡,并占领了堵乡城。
随后吴汉又率大军东征西讨,连续收复了被更始旧将和地方割据势力占领的涅阳、郦县、穰城、新野等地,南阳郡基本平定。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吴汉的老毛病又犯了:其士兵好掳掠!
吴汉大军所过之处,有时就像鬼子进村一样,烧杀抢掠,多有侵暴行为发生,搞得民怨沸腾。吴汉在其他地方纵兵掳掠还能让人理解,但南阳可是他的家乡啊!
吴汉常年在外漂泊征战,现在率大军讨贼,也算是衣锦还乡吧!亲不亲,故乡人,吴汉做出如此行为,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但通过分析吴汉的性格与身世,我认为应该是以下原因:
第一,当时天下大乱,官匪不分。
称王称帝者有数十人,自称将军者更是不计其数,你说自己是官,但在别人眼里就是匪。
将士更是这样,士兵只是一种职业,大部分人当兵只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填饱肚子。但当时拖欠工资、克扣军饷乃家常便饭,为了糊口,只能搞点副业了(抢劫)!
而且由于吴汉起家于幽州,他的士兵大都是北方人,甚至不乏匈奴、鲜卑人,当然不会对南阳郡有感情了!
第二,吴汉本身就是一个好勇斗狠、爱憎分明之人。
在他的心里面,士兵常年跟随自己作战,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今天还哈哈大笑,说不定明天就战死沙场了。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和压力,抢点东西算什么!甚至吴汉为了激励部下,还默许士兵抢劫。
这种思想一旦产生并形成下意识,在行为上是很难改掉的,就算回到老家南阳也是这样。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吴汉本人却是一个极不爱财之人,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家无余财,还经常以此教育家人,就像有的人喜欢钓鱼却不喜欢吃鱼一样。
第三,我认为吴汉对于家乡没有感情。
邓奉与吴汉都是南阳人,但二人对家乡的感情是不同的。
邓奉出身豪强,祖上世代为高官。对邓奉来说,张口有饭,伸手有衣,被人膜拜,受人尊重,生前极度荣耀,死后也会极尽哀荣。不论走到哪里,迎接他的都是仰视与欢笑,鲜花与掌声。邓奉如何不夸家乡好!
吴汉则不同,他出身贫贱,后因朋友犯法被官府通缉。可以这样说,吴汉每天为生计奔波,与小贩争利,受尽了嘲讽、冷眼与屈辱,后来又被家乡人陷害,受父母官威逼,使自己亡命天涯,活着不敢进祖屋,死后不能入祖坟。吴汉怎能会念家乡情!
当吴汉纵兵掳掠南阳时,破虏将军邓奉正好从洛阳回新野探亲,亲眼目睹乡亲们的惨状后,邓奉怒不可遏,愤而起兵,率领一群对汉军不满的百姓攻打吴汉。
就是这样一群临时起意、仓促组织的“乌合之众”,在少年英雄邓奉的领导之下,竞大败吴汉率领的十万大军。
吴汉狼狈东逃,邓奉尽获其粮草辎重,随后邓奉便率军返回其老根据地淯阳。
作为阴丽华的表侄兼救命恩人,同时还是刘秀二姐夫邓晨的亲侄子,邓奉可谓是皇亲国戚,前途无量,可他为什么会叛乱?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每当读史书读到邓奉时,我不仅会想到大战刘、关、张,天下无敌的吕布,更会联想到“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鲁智深。
邓奉叛乱就是少年英雄对对强权和暴力的武装反抗,是热血青年对弱者的拔刀相助,更是邓奉路遇不平之事时的见义勇为!总之一句话,吴汉纵兵掳掠才是邓奉叛乱的最直接原因。
第二,邓奉与吴汉之前就有矛盾,且不可调和。
试想一下,如果是朱祐或邓禹掳掠,邓奉还会叛乱吗?他可能会与二人大吵或大打一架,但决不会叛乱。刘秀诸将之间的矛盾一直很深,就因为这些矛盾,曾屡次让刘秀付出惨重的代价,也大大阻碍了他统一天下的进程。
第三,邓奉与刘秀也有矛盾,这种矛盾主要来自于邓奉对“封后之事”的不满。
新野阴氏与邓氏世代姻亲,早已融为一体,阴丽华封后失败,邓氏利益也跟着受损。
邓奉以为,阴丽华乃刘秀结发妻子,皇后之位非她莫属,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郭圣通,让邓奉失望至极。
当时郭圣通刚被封为皇后两个月,在建武二年刘秀四面楚歌、兵将捉襟见肘之际,邓奉却请假回家,我觉得就有向刘秀“撂挑子”之意!
邓奉心里本来就有气,再加上又突然遇到可恶之人(吴汉)和可恶之事(掳掠),邓奉那颗血气方刚、冲动易怒的心便突然爆发了!
还有人认为,邓奉暗恋阴丽华,要为阴丽华“强出头”,或者要与刘秀争夺她,我以为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
吴汉败逃后,邓奉又与董欣、许邯、延岑、秦丰及更始旧将联合起来,互相支援,很快邓奉几乎占领了整个南阳郡。
当时坚镡、万修困守宛城,处于邓奉、董欣等人的四面包围之中。不久万修在军中病死,坚镡独守宛城。由于道路不通,粮草已尽,无法得到刘秀援助,坚镡只能用树皮、野菜充饥,并抵挡住了邓奉一轮又一轮的强攻,直到半年后刘秀援兵到达。
如果邓奉见好就收,及时向刘秀反应情况,我想刘秀也不会处罚他,诸将也无话可说。但邓奉并没有这样做。
邓奉起兵虽然出于义愤,但他却让南阳郡重新处于战火之中,反而给南阳人民带来更大的苦难。
就像是吴汉欺负弱小,你邓奉已经把他打了一顿,却仍然不依不饶,还要再去攻打他的领导和同事,这就有点过分了,起兵的性质也就从见义勇为转变为寻衅滋事和故意杀人了!
邓奉的好朋友赵憙曾多次写信劝他罢兵,邓奉终不听!
邓奉的突然叛乱及迅猛发展,令刘秀大为震惊,刘秀于是立刻派岑彭南下,平定南阳之乱。
岑彭见堵乡易守难攻,便绕过堵乡南下,长途奔袭到杏聚。许邯见岑彭大军突然到达,猝不及防,被迫投降。
攻破杏聚后,岑彭并没有乘胜进攻邓奉的大本营淯阳,而是突然挥师北上,到达堵乡。
岑彭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堵乡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它是颍川进入南阳郡的一个山口,如果不能攻下此地,自己长驱直入南阳腹地,立马就会被包饺子,刘秀就算想救援也进不了南阳。
邓奉听闻堵乡被围,立刻亲自率领一万多大军驰援堵乡。但面对邓奉大军,岑彭竞占不到半点便宜,也不能再前进半步!
更始二年十一月,刘秀召集百官,再次商议讨伐邓奉之事。
刘秀在大会上指着刚刚归降的王常对群臣说:“此人率领下江诸将辅助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当天刘秀就拜王常为汉忠将军,令其率领朱祐、贾复、耿弇、郭守、刘宏、刘嘉、耿植七位将军再次南下,然后又遣使拜岑彭为征南大将军,九位将军一起共同讨伐邓奉!
九位将军围攻邓奉,多次与之大战,但战斗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贾复重伤,被紧急送往洛阳,这个刘秀帐下的第一猛将,从此基本结束了军事生涯,以后便很少再上战斗一线,只能在“皇帝办公室”里打打酱油!
朱祐被生擒。作为俘虏,这个老好人倒没有丝毫惧怕,反而要劝降邓奉。
朱祐由于与邓奉及其叔叔邓晨早就相识,邓奉也没有难为他,每天对朱祐好酒好肉招待,但就是不允许其外出,也不与他谈论国事。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邓奉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又有多么爆表:
第一,主场优势。邓奉是南阳人,可是吴汉、岑彭、贾复、朱祐、刘嘉也是南阳人,王常更是长期在南阳战斗、工作,邓奉完全没有主场优势。
第二,军队人数。吴汉率十余万大军来南阳平叛,后来九位将军的军队人数史书没有记载,但人数应该不会少,前后军队人数加在一起,我估计至少将近二十万。
史书也没有记载邓奉军队的人数,但从他仅仅率领一万多人救援堵乡来看,其人数与汉军相比,应该相差很大。
第三,将军实力。刘秀开始派吴汉、坚镡、万修三位云台将领平南阳,后来又派九位,共十二位大将。
在这些将军们中间,云台二十八将前五独占其三(吴汉、贾复、耿弇),前十占了一半(再加上岑彭、朱祐),另外还有战斗力不输于大部分云台将领的王常,都是身经百战,绝对没有水货将军。
第四,战斗结果。刘秀十二位将领中,一位在军中病死,一位重伤,一位被俘,一位被困宛城,还有一位大败而逃,而邓奉则没有大的损失。而且吴汉十余万军队大败,大部分都被俘或投降。
九位将军与邓奉激战数月,竞没有拿下堵乡这一座小城。甚至他们连南阳郡都没进,仅在其外围与邓奉相持。
在与邓奉的战斗中,刘秀见诸将不断失利,看不到任何速胜的希望,恰在此时,赤眉率领二十多万大军东归,洛阳兵力空虚,刘秀于是急令耿弇等将领率军赶往新安和宜阳,仅留岑彭率少部分军队与邓奉周旋。
建武三年四月,在击败并逼降二十余万赤眉军后,刘秀亲自率领大军南下,讨伐邓奉。
见皇帝御驾亲征,汉军士气大振。
当刘秀到达叶县时,董欣在汉军必经之地占领了一隘口,凭借有利地形,董欣率数千人拦住了汉军去路,刘秀兵不能进。
岑彭连忙率军救驾,在叶县大破贼兵。刘秀于是进至堵乡。
可能是由于血脉压制,这个天不怕、地不怕,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中吕布”邓奉,听闻“战神皇帝”大军已到,还未谋面,竞率领全军,连夜逃回了其大本营淯阳。
没了邓奉这个大靠山,董欣很快投降。
拿下堵乡后,刘秀率领岑彭、耿弇、傅俊、臧宫长驱直入南阳腹地,追击邓奉到了小长安。
小长安是刘秀的伤心之地,就在三年前,刘秀在这里亲眼目睹二姐刘元及三个外甥女被杀,二哥刘仲与数十位刘氏宗亲也命丧于此。
三年后刘秀再临此地,没想到却是以这样的方式,竞要与二姐刘元的外侄(邓奉)兵戎相见!如果二姐泉下有知,又该会怎样伤心!想到这里,刘秀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万分,他要尽快结束战斗,迫降邓奉,以告慰二姐的在天之灵。
想到这里,刘秀跨上战马,率领诸将士亲自向邓奉军发起了冲锋。见皇帝尚且如此,汉军士气大振,胆气益壮,个个都以一当十,奋勇杀敌,最后大破邓奉军!
走投无路的邓奉这次终于想到了朱祐,于是就在朱祐的押解下,邓奉肉袒向刘秀投降。
刘秀因邓奉是二姐刘元外侄,后来又保护阴丽华有恩于己,况且邓奉叛乱是因为吴汉掳掠百姓,事出有因,便要赦免邓奉。
但以岑彭和耿弇为代表的诸将极力劝谏道:“邓奉背恩叛乱,劳师动众,累月经年,致使贾复重伤,朱祐被俘,无数将士遇难。陛下既已到此,他却还不知悔悟从善,仍亲自上阵指挥,直到兵败才被迫投降。如果不杀邓奉,就不能惩罚恶人,如果诸将士皆效而仿之,陛下又该如何应对!”
刘秀无奈,就斩杀了邓奉。
邓奉之死真的很让人惋惜,这里面可能会有诸将恼羞成怒的原因,但通过此事也给我们普通人提个醒:做事不可得理不饶人,不要把事情做绝,以至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如果故意抓住别人一些错误,以人民的名义而做非人的事情,那就更不可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