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年,刘秀派冯异、刘植分别率军进入阳翟、密县,与寇恂、侯进一起共击颍川贼。
不久,在与密县贼首领贾期的战斗中,刘植战死。他也成为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中,牺牲最早的一位将领。
冯异、寇恂、侯进与贼力战,寇恂斩杀贾期,冯异则击败颍川贼首严终和赵敦。这是冯异和寇恂的第二次双剑合璧。
第一次是在河内,二人紧密团结,保卫河内,大败朱鲔和苏茂。正是由于二人大胜,诸将才趁机提议刘秀称帝。
这次是在颍川,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颍川又被平定。可能由于二人性格皆谦退不争,在刘秀诸将中,他们是少有的能够合作愉快的将领,并且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平定颍川后,刘秀大喜,特批冯异带薪休假,让其回家上坟;又让太中大夫带着皇帝亲赐的牛酒,亲自前往冯家祖坟祭奠;最后还令方圆二百里以内的太守、都尉以及冯氏宗族,都要参与祭祀,寇恂作为颍川太守当然也参加了这场隆重的祭祀大会。
刘秀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吝惜财物,更不会吝惜誉美之词。如果他喜欢你,就要让你在众人面前极度荣耀!
其实这时的刘秀也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建武二年以来,刘秀已经对邓禹失望透顶!特别是近期,邓禹变得更加暴躁易怒,四面树敌,屡战屡败,刘秀已经忍无可忍。很明显,邓禹被刘秀远远高估了,他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西征这个艰巨的任务。
刘秀思来想去,论品德,论能力,论心理素质,论驾驭诸将,还真没有人比冯异更适合代替邓禹西征!
有人可能会说,难道吴汉、盖延、马武等人不行吗?还真不行,他们性格简单粗暴,只知道打打杀杀,如果派他们西征,反而会激化矛盾。
那么寇恂和王霸怎么样呢,他们可能也行,但刘秀与他们不贴心,也不放心。
耿弇年龄太小;岑彭还没有经过战斗实践的检验。
所以最后刘秀决定,命邓禹速返洛阳,由冯异代替邓禹西征!
建武二年十一月,刘秀派冯异代替邓禹西征。刘秀从皇宫出发,一直将冯异送出洛阳城,但仍依依不舍,心事重重。又西行数十里,直到河南郡,冯异固请光武回宫。
刘秀此时已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便将自己乘坐的车驾和随身佩带的七尺宝剑赐予了冯异,并紧紧握住了他的双手,说:
“三辅接连遭受王莽、更始之乱,再加上赤眉、延岑暴虐,以致生灵涂炭,百姓无所依归,冤仇无处申诉。今之征伐,不是掠取城邑、屠杀军民,而是要平定战乱、安抚百姓。诸将不是不善征战,然多好掳掠。公孙(冯异字公孙)是能驾驭吏士的,希望能好好领会我的旨意,不要再让三辅百姓受苦!”
冯异于是叩头领命,率军西行。
冯异一路西行,所过之处皆广施恩信,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冯异率军进入弘农郡。不久前弘农发生叛乱,弘农太守被俘,景丹率军征讨,十余天后便病逝于军中。
此时弘农群贼更加猖獗,自称将军者就有一二十人,他们四处攻城略地,抢劫财物,百姓苦不堪言。
冯异到达后,恩威并施,招降群贼,大部分都率众投降,对拒不投降者派兵征讨,不到一个月,弘农郡皆平。
冯异率军继续西行至华阴,又遭遇赤眉大军。
赤眉军人数众多,犹如饥饿的狼群。而汉军又是孤军深入,后无援兵。这对冯异来说,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如果稍有不慎,一次战斗之后都可能元气大伤。
冯异见时机不到则坚营自守,遇到机会就快速出击,不停袭扰赤眉军。就这样冯异与赤眉军在华阴相持了两个多月,大小战斗进行了数十次,赤眉损兵折将,不胜其烦。
最后赤眉将领刘均、王宣竞率五千多人投降了冯异。
因冯异西征取得了突出战绩,建武三年春,刘秀遣使拜冯异为征西大将军。
与此同时,邓禹也率领残兵败将东归。
邓禹东归路线和两年前的西征路线基本一致,大概是沿着关中大平原的北部边缘东行,向东渡过黄河,进入现在的山西南部,然后再沿着黄河北部东行,穿过太行山南部余脉,最后南渡黄河,到达洛阳。
当邓禹等人进入河东郡(今山西南部)时,听说冯异正在黄河南面的湖阳县,竞再一次违背刘秀诏令,停止了东归,突然南渡黄河,到达了湖阳县。
邓禹见到冯异,便要求冯异与自己一起攻打赤眉军。
邓禹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邓禹西征以来,白白浪费了两年时间,牺牲了众多将领和数十万士兵,结果却未立寸功。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胜难求。他的心里极其内疚和羞愧,感觉已无脸再见老同学(刘秀),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哪怕是小胜)来作为自己的遮羞布。
第二,冯异西征以来,对赤眉军鲜有败绩,也令邓禹更加无地自容,同时这也令邓禹看到了希望:他要与冯异合军。如此以来,冯异的战绩也就成了他邓禹的战绩。如果万一失败,也无所谓,因为失败一百次和失败九十九次并没有多大区别。
邓禹要与冯异共攻赤眉,冯异说:“我与赤眉已经相持数十日,虽然多次打败他们,但其人数实在太多了,只能用恩信慢慢诱降,很难用武力彻底消灭他们。现在陛下已令诸将屯兵渑池以东,以待赤眉。而我攻打其西部,与陛下一起两面夹击,赤眉定不战而降!这才是万全之策啊!”
邓禹不听,执意令车骑将军邓弘率兵攻打赤眉。
现在的邓禹就像是一个又丑又无能,还心高气傲的怨妇,突然见到了心慈面善、才华横溢的大帅哥冯异,便想与其比翼双飞。帅哥不同意,丑女就当场跳进了河里,救或不救帅哥你看着办!
冯异怎能不救,他本来就心慈手软,就算是一个素不相识之人,他也不会弃之不顾;冯异又怎敢不救,邓禹是大司徒,自己的上司,同时还是皇帝的亲信。
话又说回来,按照刘秀诸将一个个棱角分明、个性十足的性格,邓禹幸亏遇到了老实人冯异,如果换做其他人,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还真不一定去救!
邓弘军与赤眉大战,赤眉假装失败,抛弃辎重而逃。
赤眉在车上先装满杂草,又在杂草上覆盖泥土,然后在土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豆子,邓弘军饥饿难耐,便争相抢夺取食。
由此可见,邓弘军已经饥饿到何种程度,连生豆子都敢狼吞虎咽。邓禹率领这样一群饥疲之卒攻打赤眉,怎么会不失败?
我们还可以推测,冯异应该也很缺粮,按照他的性格和大局观,如果粮草充足,决不会放任邓禹军饿成这样!
赤眉趁邓弘军争相抢食“土豆”之机,立刻又举兵还击,邓弘军大乱,四散奔逃,伤亡不计其数。
见此情景,冯异无奈,只得与邓禹一起出兵相救,赤眉稍稍退却。
战斗结束后,冯异以为将士饥饿疲惫,不可再战,可少做休整,再寻歼敌良机。
邓禹不听,收拾残卒,又向赤眉发起了自杀式攻击。这次太惨了,邓禹全军覆没,仅带领二十四人狼狈逃往宜阳!
邓禹从顶峰时的数十万大军,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最后仅剩二十四名逃兵。这种战斗力,真的让人无语了!
邓禹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大赌场,百万富翁进去,百万“负”翁出来,输的几乎连底裤都不剩了。说他是“负”翁,一点也不假,因为他不仅让自己全军覆没,还连累得冯异损兵折将,痛失西征大好局面,甚至冯异自己也差点因此丧命!
邓禹见到刘秀后,羞愧万分,立即主动献上了大司徒和梁侯印绶。
刘秀什么也没说,转手将大司徒印绶交给了伏湛,并将梁侯印绶又还给了邓禹。邓禹羞愧而退。
几个月后,刘秀见邓禹一直闷闷不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诸将,神采飞扬,就又拜其为右将军。
邓禹该杀吗?就凭他数次不听天子诏令、数次损兵折将、数次临阵脱逃、逼反李宝之弟、陷冯异西征大业于极度危险之中,就算杀他十次也不冤!
但刘秀竞没有处罚邓禹,仅仅是收了他的大司徒印绶!
刘秀是因为仁慈、无奈,还是因为包庇、偏心?一百个人的心里面,有一百个各不相同的哈姆雷特,当然也会有众多不同性格和气质的刘秀。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恐怕也只有刘秀自己知道!
邓禹真的全军覆没了吗?实际上并没有!其被赤眉所杀仅仅三千人多人,大部分人都只是四散而逃罢了。如果邓禹不逃跑,而是收拾散兵,仍有与赤眉决战的实力。
但邓禹已经被吓破了胆,丢下上万名被赤眉冲散的士兵,纵马狂奔,一去不回。
冯异与邓禹一样,也被赤眉大军给冲散了,不过他从来就没想过逃跑。他骑在马上,看到散逃的汉军士兵遍布四面八方,他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如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队伍。
冯异于是下马,与十多名随从一起,步行走到一个叫回谿阪的高坡上,然后令士兵大声召集逃散的士兵,最后竞有数万名之多。
冯异率残军回到大营,坚守壁垒,令士兵休息数日,然后与赤眉约定时间再战。
到了与赤眉决战的那一天,冯异令部分士兵穿上与赤眉同样的衣服,深夜便埋伏于道路两侧。
天刚蒙蒙亮,一万多赤眉军进攻冯异前部。冯异故意派少量士兵相救,赤眉见冯异兵势弱,就率全部主力大举进攻。
冯异见贼兵尽出,也尽遣主力与赤眉决战。大战一直持续到中午,赤眉攻势稍弱,冯异令伏兵突然杀出。
由于伏兵衣服与赤眉相同,赤眉不能辨别,分不清敌友,结果有的赤眉军停止了战斗,相互询问,想确认敌友,有的赤眉军竞真的自相残杀起来。
而冯异在伏兵的衣服上都做了细微的标记,并令士兵牢记,所以伏兵在赤眉军内部左冲右突,大杀四方,如入无人之境!赤眉大为惊恐,于是便溃败而逃。
冯异率全军趁机追击掩杀,大败赤眉于崤底,八万多赤眉军被迫投降,剩余十多万人则向东逃窜。
邓禹在“号称百万”之时,只要遭遇赤眉军,要么惊恐而逃,要么大败而归;而冯异仅用数万残兵(很多都是邓禹遗弃的常败之军),竞大败赤眉二十万大军。
这就是领导的作用,就是狮子率领的绵羊大军,与绵羊率领的狮子大军的区别!
邓禹如果只是军事才能不如冯异,这还情有可原,但在兵败之时,抛弃数万大军独自逃亡,就真的有点让人鄙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