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八国联军侵华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784字 发布时间:2023-09-05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帝被慈禧太后软禁在颐和园。


国不可一日无君,慈禧就立端王的儿子溥仪为大阿哥,取代光绪皇帝。


但是谁想到各国公使拒绝入宫庆祝,说不承认这位“大阿哥”呢?


慈禧听了大为恼火,破口大骂道:“平时我对这帮洋人不薄,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对你们百般照顾,现在连这点面子都不给,真是气死我了!”


于是,她想报复一下洋人。


就在这时,协办大学士的刚毅,早就看透了她的心思。


他对慈禧说:“外国人的气焰太嚣张了,连老佛爷都不放在眼里。”


“咱们不妨教训他们一下,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清帝国的厉害!”


慈禧听了面如死灰,说:“你又不是不知道,自从1840年中英战争以来,洋人有坚船利炮,我大清只有大刀长矛。”


“这怎么抗衡?用什么方法来教训他们呢?”


刚毅平日巡视各地,亲眼看到教会随意欺负中国百姓,而且教会经常不把他这个协办大学士放在眼里。


恰好这时,各地都在闹义和团,刚毅得知义和团烧教堂、杀洋人,勇猛无敌,洋人忌惮三分,


所以就趁机对慈禧说:“老佛爷有所不知,现在义和团活动相当广泛,山东、直隶一带,随处可见。”


“义和团个个武诒高强,如果咱们派兵镇压,要花很大的力气,得不偿失。”


“最好利用义和团仇恨洋人的心理,让他们对付洋人。”


“这样一来,不仅教训了这帮洋人,也可以消耗了义和团的势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慈禧听了眉开眼笑,立即命令刚毅主持此事。


刚毅立马向各地下达命令,承认义和团合法,禁止清军镇压义和团。


就这样,义和团就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发展起来,山东、直隶的各县各村,到处都是“神坛”、“拳厂”。


1900年4月,义和团开始进入清朝的“心脏”——京津地区。


在北京、天津到处张贴有义和团的告示,上面写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政效,民冤不申。”


“练习义和神拳,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截杀教民,以免生灵涂炭”等等。


义和团还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吸引了许多清兵也参加义和团。


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


因此,外国洋人决定采取联合行动,镇压义和团。


1900年6月10日,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组成的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


他们从大沽出发,经天津进犯北京,从而开始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


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必然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西摩尔联军在向北京进犯的途中,遭到了义和团和一些爱国清军的阻击。


在落垡一带,义和团将通往北京的铁路拆毁。


西摩尔只好命令部队停下来抢修铁路,结果中了义和团的埋伏,有几十人当场被击毙。


八国联军在落垡战败后,逃往廊坊,又遭到300多名义和团、清兵统帅董福祥率领的甘军打击,损失惨重。


这就是著名的“廊坊大捷”。


西摩尔联军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夹着尾巴逃回天津。


联军听说西摩尔战败,大惊失色,连忙又调集大批侵略军进入天津,驻扎在紫竹林租界。


6月17日,天津紫竹林租界枪炮齐鸣,喊杀震天,义和团围攻租界的战斗正式打响。


紫竹林租界在渤隹,但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这个地方被帝国主义列强强行占领。


他们在渤隹建教堂、盖洋房,驱逐原本住在这里的中国人,到处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用来羞辱中国人。


所以,人们恨透了这里的洋人。


打响了攻击紫竹林的第一枪,则是武备学堂(清末陆军学校)的学生们。


武备学堂位于紫竹林租界东侧,是清朝训练军官的学校。


当初义和团在天津兴起的时候,武备学堂的很多学生也加入了进来。


6月17日上午,学生们乘着洋人不备,开炮猛烈轰击紫竹林租界。


炮弹带着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在租界满地开花。


随着炮弹的爆炸,屋顶尖的教堂一座座倒塌,那些不可一世的教士,这次也提前见到了他们的上帝。


由于武备学堂的威胁太大,联军立即派出大批军队,镇压武备学堂。


在学堂学生们的英勇抵抗下,联军始终未能冲进学堂。


狠毒的联军气急败坏,竟然放火烧房,导致学堂火药库爆炸,学生们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就在武备学堂的学生,英勇抵抗侵略者反扑的同时。


另一支义和团,在师兄曹福田的带领下,开始对老龙头站(今日天津站)发动攻击。


曹福田原本是清军的一个小兵,后来因为不满清军“对外投降、对内欺压百姓”的行为,开了个小差儿开溜了。


这一年5月,他来到天津,凭借一身武艺,组织了一支6000多人的义和团队伍。


在攻打紫竹林租界之前,曹福田就意识到,老龙头车站不仅是联军从大沽向津、京增兵的枢纽,也是租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之地。


如果抢占了老龙头站,相当于切断了租界内兵力、粮食等供应的生命线,那么租界内的敌人就会不战自败。


因此在攻打租界的炮声之后,曹福田立即带领义和团,前往攻打老龙头车站。


守卫老龙头车站的军队,则是俄国的2000士兵。


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构筑了十分坚实的工事。


曹福田等人一到,就下令包围车站,向俄军发动猛攻。


为配合作战,义和团还在三岔河口、黑炮台等地架起大炮,猛轰车站。


一时之间,枪声、喊杀声连成一片,俄军被打得哭爹喊娘,仓皇逃走。


不久,联军增派了7000多名援军,带着新式枪炮反击。


义和团寡不敌众,被迫退出车站,但仍采取包围车站的趋势,寻机反攻。


争夺老龙头车站的战斗,依然激烈进行。


另外一边,张德成率领的义和团,从马家口攻打紫竹林。


张德成原本是一名在海河上以撑船为生的船夫。


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在天津附近修建了铁路,占据了码头,导致张德成没有了生计。


他恨透了扬人,为了生活,他在天津郊区的独流镇组织了一支义和团。


他很快发展到2万多人,号称“义和神拳天下第一坛”。


这一次,他与曹福田约定好,联合攻打租界。


由于联军使用的武器,都是先进的洋枪、洋炮,并且租界周围布满了地雷。


义和团大多使用大刀长矛,有些使用镐头和铲子,武器相当落后。


尽管义和团的战士们奋勇高喊“刀枪不入,杀尽洋人”的口号,但他们一批一批地冲上去,却一批批地死在联军的子弹下。


义和团连续进攻了十几次,均未成功。


眼看士兵们一批一批地死去,张德成心急如焚,他突然脱下外套,怒骂道:“狗娘养的,我跟你们拼了!”


话一说完,挥动大刀就要冲上去。


谁知这时,突然有人在背后喊道:“大师兄,且慢且慢!”


张德成回头一看,原来是红灯照的黄莲圣母。


黄莲圣母是天津附近红灯照的首领,原名林黑儿。


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都被洋人杀害了。


所以她带着对洋人的仇恨,投奔了义和团,组织了红灯照,并召集了许多年轻女性参加将来。


她还散发传单,上面写着:“一片苦海望无津,小神忙乱走风尘,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


她自称是黄莲圣母,成为红灯照的首领。


此时,张德成看见黄莲圣母,头戴红布,身披红氅,足踏红鞋,腰间佩剑,剑柄上的红绸子迎风摆动,一副英姿飒爽的侠女风范。


黄莲圣母走上前来,向张德成拱手:“大师兄何必惊慌?待我略施小计,就能制服这些洋鬼子。”


说完,黄莲圣母叫人找来50多头凶猛的公牛,又让士兵把锋利的匕首绑在牛角上,牛尾上挂满了一串串大鞭炮。


张德成一看,忍不住鼓掌:“大摆公牛阵,洋人鬼子肯定受不了!”


经过一番准备过后,立即下令点燃牛尾上的鞭炮。


爆竹一响,公牛惊慌失措,拼命冲向洋人租界。


租界周围的地雷被公牛踩响,大批联军士兵被牛踩死,或被牛角上的尖刀刺死。


租界馁的联军弹药库,也被牛尾上的爆竹点燃,爆炸升天。


联军一下子乱了阵脚,义和团乘势冲进租界,占领了许多地方。


就在天津义和团勇敢杀敌的同时,北京义和团也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然而,正当义和团战士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反复无常的慈禧太后,最终露出了卖国的嘴脸。


在此之前,她允许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活动,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愤。


7月初,慈禧暗中命令天津督促宋庆,不遗余力地屠杀义和团。


在宋庆的血腥镇压下,义和团损失惨重,天津很快就被侵略联军占领。


8月4日,八国联军2万多人,从天津沿运河袭击北京。


进军途中,联军遭受义和团的沉重打击。


从天津到北京不到200里,可是联军却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开到了北京城下。


慈禧太后一看大势不妙,赶紧派李鸿章出城求和,并且送西瓜、冰块给联军解暑。


不料,联军拒绝了慈禧的求和,向北京发动了猛烈进攻。


眼看抵挡不住,慈禧只好跟自己的亲信大臣,弃城逃跑。


就在她逃离北京的同时,她还命令留守的清军与联军合作,将义和团赶尽杀绝。


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勾结,共同绞杀,使义和团不断分化和瓦解,直至名存实亡。


但是义和团运动,它以其独特的斗争形式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震惊了资本主义世界。


在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联军进入北京后,疯狂烧杀抢掠。


日军从户部抢走300万两银后,还放火烧毁户部,以毁灭罪证。


法军把无辜的百姓赶到胡同里,用机枪一片射杀,当场打死了几千人…


短短几天时间,昔日繁华富饶的北京城,就被列强们洗劫一空。


帝国主义在屠杀中国百姓、抢夺中国财物的同时,还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法、日、俄、德、美、意、奥、西、比、荷11国代表,签订了最为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里面,有许多丧权辱国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清政府向帝国主义赔偿4.5亿两白银。


第二:允许帝国主义在北京设立大使馆区。


第三:拆除大沽炮台。


第四:允许外国军队进驻北京等要求。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腐败的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照此下去,拥有数千年辉煌文化的中华民族即将灭亡。


就在中华民族最危难时刻,孙中山与一批有志之士,逐渐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他们反对腐朽的清王朝,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