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驾崩时只有19岁,由于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所以慈禧太后把4岁的载湉接入宫中,让他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
同治时期,有着强烈权力欲望的慈禧太后,就已经垂帘听政,独揽大权。
光绪长大后,慈禧太后仍然垂帘听政,国家大事多由慈禧决定。
光绪帝在做出决定之前,经常先向慈禧请示。
慈禧对光绪帝俯首帖耳的态度,非常满意。
1898年,光绪帝长大后,慈禧太后将权力归还给了他,从此退居颐和园。
然而,她仍在培植党羽,并计划再次寻找机会垂帘听政。
这一年的春末夏初,首都北京充满了变革的气氛,关心政治的人们议论纷纷,讨论变法之事。
因为大家都知道,年轻的光绪帝支持变法。
但是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不愿意失去既得利益,他们不敢直接反对皇帝,所以专注攻击康有为。
还攻击支持康有为的光绪老师翁同龢,这使得二人无法留住北京城。
康有为曾经想离开北京,但又怕翁同龢也被迫离开北京,那样的话,就没有人能主持变法了。
于是,他写了一个“请定国,明赏罚”的奏折,请御史杨深秀代他呈递。
还写了另一个奏折,请翰林院的徐志靖上奏。
光绪看到了这两份奏折,增加了对变法的决心。
没过多久,光绪皇帝召见了康有为。
康有为在外面先见到了荣禄,与荣禄谈了变法的细节和步骤。
荣禄和康有为谈了一会儿,便先去殿里见皇帝。
光绪问:“你跟康有为有没有谈过。”
荣禄回答说:“康是辩言乱政。”
荣禄退出去之后,光绪立即召见康有为,询问他的年龄、贯籍、出身,便叫他陈述变法事宜。
康有为说:“皇上,外敌正在瓜分我们的国家,再不实行变法,恐怕就要国破家亡呀!”
光绪:“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太守旧了。”
康有为:“既然皇帝知道守旧这么糟糕,就应该改法维新。”
光绪:“所以现在非变法不可。”
康有为:“这几年虽有变法,但只是变化不大。”
所谓变法不全变,结果不会有任何成就。
“想要把制度修改,首先要开了制度局。”
光绪说:“对,对,对。”
康有为接着说:“臣曾经调查过各国变法的情况,参照中国的情形,哪些项目可以实施,都定了一条陈章,请皇上参考。”
光绪:“你写的条陈章都很详细。”
康有为:“那皇上为什么不颁布呢?”
光绪看了看外面,停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我受到了太多的约束,哪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康有为说:“现在的大患在于民智不可窍。”
“民智之所以不开窍,是因为用八股作为考试文章。”
“学八股的人不了解世界各国的情况,但却可以靠八股考取功名,高官厚禄。”
“现在朝廷里有很多大臣,却没有一个能承担起创新的重任,就是因为从八股文出身的缘故。”
光绪说:“是啊,洋人都学有用的知识,中国却学无用的学问。”
康有为:“既然皇帝知道八股的危害,那就把八股废除吧!”
光绪说:“这个可以,但要改革创新,就要面临财政困难,怎样筹款呢?”
康有为说:“中国有很多矿产,可以开发,只要开了源,就不怕没钱。”
“所以推行用人行政,推广社会教育,派遣留学生、考察专使等。”
光绪点点头说:“好吧,咱们可以一步步实行。”
最后,光绪帝说:“你可以下去了,今后还有什么意见,可以随时上奏折。”
光绪帝也知道有很多人反对变法,所以他请人转告慈禧:“儿子不能做亡国之君,若不交付孩儿大权,宁愿让位。”
慈禧听了非常生气,就让人们告诉光绪:“皇帝要做的事,太后决不阻拦。”
第二天,光绪面诏军机大臣说:“特许康有为专折奏事,不必由总理大臣代递。”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开始大刀阔斧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新政策几乎每天都在颁布。
包括允许百姓上书议事、撤销无用的衙门和官员、建立新式学校、学习西方文化、奖励科学发明等。
这一年是戊戌年,因此人们又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就在康有为等人欢欣鼓舞的时候,朝廷里的保守派向慈禧太后,说了他们不少坏话。
慈禧看到社会上很多人支持变法,就对光绪帝说:“只要你不丢了祖宗的牌位,不剪掉辫子,我就不管你的事。”
然而随着变法的深入,新政的内容越来越倾向于政治。
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逐渐坐不住,两派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为了推行变法,光绪帝大胆地做了几件事。
第一:裁掉了一些守旧派官员。
第二:重用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
第三:背着慈禧太后,接见了握有兵权的袁世凯。
新政颁布后不久,礼部主事王照,上奏请光绪帝游览日本。
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殷等人,拒绝代表他们上奏。
光绪知道后,决定杀一儆百,将尚书怀塔布、许应殷,侍郎垄岫、溥暹、徐曾沣、曾广汉等人,一同革职。
怀塔布的妻子,原本是慈禧的侍从。
她跑去慈禧那儿,哭哭啼啼地说:“光绪帝背弃祖宗,想要把满洲人赶走。”
慈禧听了大发雷霆,调动军队,将光绪帝软禁在中南海瀛台。
同时,下令中止了正在实施的所有变法。
光绪皇帝被软禁的时候,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正在讨论事情。
突然有人跑进来说:“大事不妙!皇上被太后抓起来了。”
“朝廷正在派人捉拿康先生,你们也赶快跑吧!”
谭嗣同面不变色,从容地说:“我不怕死,就等他们来抓我吧。”
接着,他把稿件递给梁启超,说:“如果变法一定要有人流血,那就从我开始吧!”
“但是如果没有逃命的人,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
“你把我的书稿带走吧,让它唤醒更多的人。”
梁启超后来逃到了日本,康有为也辗转逃往了香港。
谭嗣同、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被捕入狱。
1898年9月28日,这六名维新派人士被押入北京菜市口刑场。
行刑之前,谭嗣同面带微笑,高声大喊:“有心杀贼,无法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六人英勇就义,他们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
从宣布变法到失败,前后只持续了103天,因此也被称为“百日维新”。
虽然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具有重大进步意义。
这次变法,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救亡运动。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激发了当时人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成为后来各种救亡运动的先驱。